正文 第34章 結束語: 你要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1 / 2)

如果你的工作正陷入困境,這是你的錯。即使這並不是你的錯誤所造成的,也依然是你的錯。

一、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遇到問題怨恨別人,千萬別犯這種錯誤,試著盡可能對自己吹毛求疵一些。別老是認為自己在工作上有多棒,多想想自己哪裏做錯了,問問自己下列問題:

你是否已經拿出全部的精力來做目前的工作,或是否和其他優秀的同事一樣賣力工作呢?

你是否和從前一樣,對工作有高度的熱忱,且具有認真負責的精神呢?

你是否疏忽自己的外表呢?或開始疏忽對老板、同事應有的禮節呢?

你的個人生活問題是否影響工作或影響與老板、同事的交流呢?

你是否比以前或比別的優秀的同事更會拖延事情——避免失策呢?

把自己設想為老板,站在他的立場來衡量你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如果這個自問自答的小測驗,無法得出你陷入困境的可能原因,你最好換個更合適的基本問題重新做一次評估。如果發現了你確實有某些方麵的缺點,譬如說在外表上或工作習慣上,你已開始鬆懈,你開始讓個人問題影響到你的工作,或你的工作熱忱已大不如從前等,那麼你就不要再浪費時間找些自圓其說的理由,最好立即下定決心,將所有出現的缺點改正過來。

二、將缺陷轉變成你跨越成功的激勵

一位名叫阿費烈德的外科醫生在解剖屍體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患病器官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糟,相反在與疾病的抗爭中,為了抵禦病變它們往往要代償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機能更強。

最早的發現是從一個腎病患者的遺體中發現的,當他從死者的體內取出那隻患病的腎時,他發現那隻腎要比正常的大。當他再去分析另外一隻腎時,他發現另外一隻腎也大得超乎尋常。在多年的醫學解剖過程中,他不斷地發現包括心髒、肺等幾乎所有人體器官都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他為此撰寫了一篇頗具影響的論文,從醫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患病器官因為和病毒作鬥爭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斷增強。假如有兩隻相同的器官,當其中一隻器官死亡後,另一隻器官就會努力承擔起全部的責任,從而使健全的器官變得強壯起來。

他在給美術學院的學生治病時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這些搞藝術的學生的視力大不如人,有的甚至還是色盲。阿費烈德便覺得這就是病理現象在社會現實中的重複,他把自己的思維觸角延伸到更為廣泛的層麵。

在對藝術院校教授的調研過程中,結果與他的預測完全相同。一些頗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藝術道路,原來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響,缺陷不是阻止了他們,相反促進他們走上了藝術道路。

阿費烈德將這種艦象稱為“跨欄定律”,即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

其實,按照阿弗烈德的“跨欄定律”,可以解釋生活中許多現象,譬如盲人的聽覺、觸覺、嗅覺都要比一般人靈敏;失去雙臂的人的平衡感更強,雙腳更靈巧。所有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如果你不缺少這些,你就無法得到它們。豎在你麵前的欄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客觀地正視自己的缺點或弱點,不要因為害怕而回避。你要相信,一個人的缺陷有時候就是上蒼給他的成功信息。

三、你是否站錯了位置

如果你發現,你在某件事情上並沒什麼錯誤,那麼,你就得思考:你是否站錯了地方。

一棵草氣急敗壞地質問著鋤地的農夫:“瞧瞧你都於了些什麼呀!你了解我們的價值嗎?我們給人類帶來清新的空氣,給大地帶來生命般的綠意,我們保護著堤壩不被雨水衝刷,我們讓世界充滿生機……在千裏沙漠,在茫茫戈壁,人們會因為有我們的蹤跡而歡呼雀躍,而現在,你竟然愚蠢得要除去我們!”

但是農夫聽不懂草的語言,他甚至顧不上仔細看一看這棵草的模樣,他揮汗如雨,疲憊不堪,一邊揮動著越來越覺得沉重的鋤頭,一邊嘟嘟嚷嚷地抱怨著:

“這些草,什麼地方不好長,偏偏長在我的麥地裏!”

如果我們是一棵草,就不要長在別人的麥地裏。找到自己的位置固然重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則更為關鍵。站錯了位置,常識教訓是:有可能會毀了我們的寶貴的時間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