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第47招兒以小成事——聚少成多,積小致巨(1 / 2)

招法解析

《漢書·董仲舒傳》記載:“聚少成多,積小致巨。”成功可以通過小事積累,沒有紮實的基礎,無法實現質的飛躍。

用招要點

1.積少成多,重視積累

老子對於積累的認識很深刻,他認為“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任何事物都是由小成大,聚少成多的。

老子的這一觀點很客觀,也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正如人們常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樣,無論做什麼事,若能不斷努力,每次做一點,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隻要有恒心做下去,總能有所收獲的。

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凱爾文爵士,喜歡在物理課上給學生們做這麼一個示範:他把一塊很重的鐵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然後從一個裝滿紙團子的籃子裏,抓起一個又一個紙團,不停地向鐵塊投去、砸去。那塊鐵起初可以說是紋絲不動;但過了一會,開始輕微地顫動;然後開始擺動,最後居然像鍾擺一樣,蕩來蕩去。

這個實驗中的紙團對於鐵塊來說簡直微乎其微,然而正是因為這微乎其微的紙團一個連著一個地不斷累加撞擊,使得較重的鐵塊搖動了、擺動了。這同樣是積累的成功:倘若紙團並不是連綿不斷地衝擊鐵塊,一個小紙團是很難打得動鐵塊的。所以,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有所積累、有所沉澱,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在渴望成功的同時,我們要意識到:

(1)人們看到的隻是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時的輝煌,卻往往忽略了他們在此之前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任何人隻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變自身命運的爆發力。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3)不要一口吃成個胖子,凡事慢慢來,循序漸進。

2.天下事須做精、做細

老子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保持對細節的關注,是成功者最後勝利的重要原因。如果對細節不查不問,辦事不拘小節,隱患便會越攢越多,一旦爆發,事情的性質便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1485年理查三世在波斯沃斯戰役中被擊敗,莎士比亞的名句:“馬,馬,一馬失社稷!”使這一戰役永載史冊。

戰鬥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三世派了一個馬夫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你得等等,”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

“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敵人正在推進,我們必須在戰場上迎擊敵兵,有什麼你就用什麼吧。”

鐵匠埋頭幹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

“我需要一兩個釘子,”他說,“得需要點兒時間砸出兩個。”

“我告訴過你我等不及了,”馬夫急切地說,“我聽見軍號了,你能不能湊合湊合?”

“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麼牢實。”

“能不能掛住?”馬夫問。

“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

“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咱倆頭上的。”

兩軍交上了鋒,理查國王就在軍隊的陣中,他衝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戰敵人。“衝啊,衝啊!”他喊著,率領部隊衝向敵陣。

遠遠地,他看見戰場另一頭幾個自己的士兵退卻了。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後退的,所以理查策馬揚鞭衝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頭戰鬥。

他還沒走到一半,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

國王還沒有抓住韁繩,驚恐的畜生就跳起來逃走了。理查環顧四周,他的士兵們紛紛轉身撤退,亨利的軍隊包圍了上來。

他在空中揮舞寶劍。“馬!”他喊道,“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

他沒有馬騎了,他的軍隊已經分崩離析,士兵們自顧不暇。不一會兒,亨利的士兵俘獲了理查,戰鬥結束了。這場戰役所有的損失,都是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

人們的失敗,有許多並不是因為大事,而是敗在對細節重視不夠。同樣,對自己的要求不嚴、對他人的觀察不細,都可造成嚴重的後果和誤判,使事情的大方向漸漸走偏。人與事都是由許多細節構成的,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它們是完整的統一體,辯證地看它們才不會失之片麵。在細微處把握住宏觀,人們就不會有大的閃失了。有效的做法是:

(1)做事情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浮躁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