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米藝(1 / 1)

但是,劉洋文新成立的公司怎麼辦?隻用來打個醬油?

答案是否定的。

不久,在景華放風導致股東大麵積拋售股票陳劉趁機回購股票之後,原景華的部分股東跟著劉洋文買了米藝公司的股票。現在,米藝公司的股東大會召開了,並且劉洋文沒有收手的意思,反而像是要在米藝公司大幹一場!

股東大會上,林慧公布稱米藝第一輪融資金額高達6500萬,共有17位投資人,最大股東劉洋文經2輪投資共投入3000萬,並隨即將組織董事會名單。

接著,劉洋文組織了米藝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

董事長 劉洋文;

總裁 林慧;

CEO:廖珍妮;

其他股東和管理人員若幹。

會議結束後,香港文彙報發文稱:劉洋文是這次景華內訌的最大贏家,趁著景華內訌,劉洋文新成立米藝公司,自己的黨羽控製米藝一半以上的股份,同時仍然在景華擁有22的股份是最大股東——香港又多了一位商界女強人!

作為一家在注冊資金達到了6500萬的米藝公司,第一筆投資選擇了房地產。2003年3月,米藝公司收購了原來一家建築公司,成立了米藝建築公司,開始投標房地產,同年6月,米藝建築公司投資2000萬元購買了新鴻基的部分股票,開工建設了自己的地產項目。緊接著,米藝開始進軍商場業,“米藝便利超市”掛牌成立,並且隨即開始在香港各地招加盟代理,一些本來的小商店紛紛開始入股加盟米藝。商業的順利讓劉洋文躊躇滿誌,但同時也讓陳喬生一夥人略顯沮喪。

自景華內訌之後,陳喬生的心態以及狀態都不怎麼好,他隻剩景華16的股份,名義上還是董事長但實際上已經是徹底的空架子,回家後有些公司的決議跟劉洋文談論時,陳喬生覺得自己的話語裏都帶著一種請求的語氣了,因為金泰一夥不會答應你的想法,如果劉洋文再不答應你陳喬生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辦事的,這樣的壓抑生活持續了幾個月,直到米藝遇到了危難。

俗話說的好:欲速則不達,米藝成立了半年多就能夠有所建樹發展的真的是太快,容易扯著蛋,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被起訴!

2003年7月,由於米藝地產集團在一宗房地產交易上被懷疑弄虛作假,新鴻基宣布停止與米藝的合作,並且將米藝公司告上了法庭。

新鴻基在香港根基十分深厚,這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地產公司,於1972年上市,為香港最大地產發展商之一,擅長興建優質住宅及商業項目供銷售及投資。本集團擁有雇員超過37,000名,擁有從事買地、規劃、建築、工程及物業管理的專業人才,在香港基本上無人不知。

而米藝卻隻是一家成立僅僅半年的企業,本來想著2000萬入股新鴻基找個大腿來抱,可是卻不曾想對方並不怎麼對你感冒,劉洋文見狀決定與新鴻基和解,米藝將米藝建築公司重組並且出售給了新鴻基,換來新鴻基入股米藝10的股份,隨後這10的股份變成一個叫郭自強的人,米藝公司安排這個人成為了副董事長,從此米藝退出了地產業,轉型為商場以及超市的貿易業運營公司。

經過這一次變動,米藝隨後逐漸安穩了下來,劉洋文心思一直放在這裏,功夫不負有心人,米藝終於在2003年的第四季度實現了盈利!

可是,暗中的對手,或者說是暗中的對手們,也開始磨刀霍霍了,不過現在的米藝還無法構成太大的威脅,過幾年,可就不好說了。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