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該當離去(中)(2 / 2)

天啟的意思就是今後的安排也應該跟現在一樣,當皇帝的管軍隊和處理特殊事件,而管政務的皇子用好人才一心去管國家的發展,如果皇帝專權去全部管,孫承宗或者他的繼任者就該勸戒。如果是管政務的其他皇子不安份反而盯著皇位不放,孫承宗就必須想辦法讓其打消不實際的念頭。

這是一個不輕鬆的活啊,無論是自己還是其他人都不好做,一個不小心就會把自己給折進去,從曆朝曆代看來,顧命大臣能有好結果的屈指可數,大多時候都是被當做攔路石鋤掉。孫承宗想了想說道:“皇上年紀還不大考慮這些還太早,假如是對製度的考慮其實皇上完全可以再添加一些人,讓這些人來製約皇族怕是比用臣子來要更好。”

天啟想了想問:“先生是不是說其他皇親?”

孫承宗點頭說:“是的,皇上想的是讓管政務和管軍務的皇子分開,各司其職的同時互相配合,如此一來就相當於有兩個人在治理國家,事實上也證明這樣安排是合理的。這樣做的最關鍵處是防止有人精力過於充沛要大權獨攬,就需要一些人來製約他。皇親勸戒不安分的人是家事無足輕重,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不妥出來,而且是眾人對一人之製約也很正常。但是一個臣子有了製約皇帝的手段,就算他不做什麼皇帝都會如芒刺背很不舒服,此臣子不是奸臣也是奸臣了。”

孫承宗這話一說天啟也感到有道理,一群皇親勸戒一位是家事,就算有亂子也是小亂子而且是內部事務,哪怕是皇位上麵換了人也影響不到國家大局。就像當年武宗死後由不是兒子的世宗繼位,大臣們也沒有誰說什麼不妥來,假如是其他異姓有野心,恐怕還沒有坐上去就激起一片大動靜了。

天啟想了想問道:“依先生所說內部事務該內部處理,假如將來有事時有人不喜歡內部處理,而是要引入外部力量又該怎麼辦?”

孫承宗說:“唐高宗李淵時就發生過這事,幾個兒子爭皇位結果最後李世民把兩位兄長給宰了,假如當時李淵用皇上你這樣的辦法,就是讓領兵的兒子當皇帝,其結果又會不一樣。現在皇上這麼做已經可以算是在不斷完善規矩,假如還有人要破壞規矩,那也隻有讓臣這樣的人來清除奸臣了。臣想無論是誰不安分有異心,隻要沒有的外援他也會變得講道理些。”

見孫承宗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天啟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換了個話題問道:“先生知道這一陣的民選官一事嗎?”

孫承宗說:“偶爾聽人說起過,說是皇上你的主意在搞試點,不知道現在搞得怎麼樣了,皇上對試驗還滿意嗎?”

天啟說:“經過近一年的南北兩地試驗,我已經有了一些他們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開始想的是民選官是為了讓所有人都服氣,隻有上下人等對官員的任命都服氣了,這個官員才好開展工作。得到上下一致認可的官員也會得到上下一致的製約,隻有這樣他才會在施政時考慮到上下雙方的利益,而上下都滿意是一個官員辦事的最好結果。”

孫承宗聽了天啟的話一時還沒有完全明白過來,官員要做到上下都滿意這話是不錯,但是怎麼會做得到上下都滿意呢?一個家長給家裏人分東西時都會因為不留意分得不均而鬧矛盾,上級和下級本身地位就不公平,上級和下級分公平了上級就會覺得吃了虧,怎麼可能都滿意呢?

孫承宗問道:“臣聽人說是楊漣和錢謙益他們在試驗,皇上現在如此滿意難道是他們覺得也很滿意?這兩人就沒有提出什麼不妥出來嗎?”

天啟說:“怎麼沒有?楊漣和錢謙益他們都提了不少意見,就是前一陣上書也提有不少困難。”

別人提了不少困難而天啟還覺得很滿意,這就讓孫承宗很無語了,他想了想說:“臣雖然不問政務但是也能聽明白一些,皇上能不能仔細說說讓臣給你把把關,莫讓那些書呆子給哄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