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說:“皇上跟人拚發展這條路是對的,但是為什麼不一邊發展一邊用新型武器去開疆拓土呢?”
天啟說:“秦良玉、馬世龍、張靜安他們不都是在邊境上替大明開疆拓土嗎?隻不過他們做得慢大家發覺不到而已。向外部開拓慢一點不要緊,內部要穩定行事因為最大的隱患是我們的內部,中國最強的兩個朝代是漢和唐,他們都是被內部分裂力量滅了的,現在大明的底子很弱不能允許有一個權臣出現,任何人隻要掌握了威力大的武器就有可能成為權臣和軍閥,那時候我們會後悔莫及的。”
見天啟說起權臣和軍閥,孫承宗就不好意思再說了,就算天啟不是說的他別人也會這麼認為。天啟知道孫承宗的顧忌,想了想對孫承宗說:“先生可能不知道,現在大明的軍隊裏左良玉的車炮營算是威力最大的了,這也是我不想擴大車炮營規模的原因。據車炮營的監軍說說左良玉有時候在軍隊裏有意樹立個人威信,獎懲將士也不按條例來而是隨心所欲,這是一個不好的苗頭。”
孫承宗一聽一驚,問道:“皇上是說左良玉有不臣之心?”
天啟搖頭說:“不臣之心估計他現在還沒有,不過隨意獎懲將士就容易造成將士們不認製度隻認人的習慣,真到了車炮營都成了左家軍,他再把車炮營擴充成三萬五萬的時候,大明誰能夠擋得住他?”
孫承宗想了想說:“左良玉也是有能力的人,幹脆把他的兵力一分為二分出一半去寧夏城,既可算是對他的警告也是對草原上的一種防備。”
天啟點頭說:“這也是我想跟先生說的事,據說皇太極跟林丹汗互相打了這麼久,兩人現在是各有損傷誰也奈何不了誰。皇太極的長處是兵強馬壯人心齊,林丹汗得到了西蒙古也就是瓦喇部的幫助,誰的補給線拉得長誰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據說他們有幾次都對寧夏城虎視眈眈,想著進長城來搶些東西就地補充,還好馬世龍和洪承疇配合默契調度得當,皇太極他們才無機可趁。”
孫承宗問:“皇上的意思是要趁機收拾了他們中的某一個?”
天啟問:“先生認為我們現在跟他們交手有沒有勝算?”
孫承宗想了想說:“以目前明軍的裝備和訓練,如果是我們隻專於防守的話,就算他們聯合起來也進不了長城。但是要說在草原上爭勝,就算隻麵對其中一個也沒有絕對把握,除非皇上解除禁令將所有新型裝備都大力推廣開。”
天啟搖頭說:“我的兒子還小,等他們長大了能在軍中有一定的威信時,到時候由他們去推廣要好得多,況且我現在也沒有要把蒙古人和女真人打垮的意思。經過這麼多年的你來我往,我發現我們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隻站在漢人的立場上想問題,而沒有考慮草原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孫承宗眨了眨眼睛沒明白過來,心道你是大明的皇帝不替大明百姓考慮,難道還要站在異族立場上去考慮他們的感受不成?
也許是知道孫承宗的想法,天啟說道:“我認為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他們和他們的祖先都是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他們也是黃皮膚黑眼睛跟那些金法碧眼全身白皮的洋人不一樣。隻要他們沒有分裂著投靠泰西人或者倭國的想法,無論他們今後想怎麼樣都可以商量。”
孫承宗問:“皇上是準備向他們說點什麼?”
天啟說:“我想給他們都去一封信,告訴他們大明的土地很寬廣,長城外的草原也很遼闊。假如他們和平相處的話我大明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就是可以學喀喇沁部一樣歸順我大明成為大明的一份子。當然他們也可以保持現狀互相爭鬥不休,也可以跟我大明軍隊過一過招,隻要不想著獨立建國什麼的,一切都好商量。”
孫承宗心道這皇上是不是生病生傻了,怎麼會寫這樣一封勸和信不像勸和信挑戰書不像挑戰書大東西出來?他想了想問道:“皇上是怎麼想著要寫這個給他們的?”
天啟說:“開始說到漢、唐兩朝,這兩朝之所以強大,武力強悍是一個方麵,有包容心也是一個方麵,我寫這樣一封信就想告訴他們戰爭是沒有出路的,隻有互相合作才能共同進步。我大明現在雖然不像大漢大唐那樣強悍,但是也是有強大的武備和廣闊的包容心,何去何從他們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