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親家成親(下)(2 / 2)

晚上王氏回來更是帶回來一個好消息,說就在皇城外不遠處有個女子織繡坊,隻招女子不要男子,那是寧德公主專門辦的,目的是遵照天啟的意思讓女子做工掙錢。當年寧德公主跟信王鬥氣認為女子不可能不如男子,於是天啟讓寧德公主當婦女聯合會副會長,要她把增加女子的地位作為主要目的。寧德公主找人商議了好一陣,最後明白要增加一個人的地位就得讓他有錢,沒錢的人是不可能有地位的,誰見過哪一家把路上的乞丐恭恭敬敬請家裏坐上位的?有句老話叫“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寧德公主想到女子的體力不如男子不可能去種田挖礦,很多人纏了腳也不可能行走如風去做生意,就算天啟命令不得強行要求女子纏腳,但是以前纏了腳的也放不伸了。寧德公主想來想去就隻有一種事特別適合女子做,那就是織布繡花了,女子比男子體型小巧適合用手指做事,據說很多男子一用手指頭做事心就煩。因此寧德公主就讓人在京裏辦了好多家織鏽坊掛靠在大鐵公司名下,讓願意掙錢的女子都去做事掙錢,無論多少有了錢在家裏才說得起話。

如果隻是做工掙錢也不一定能吸引多少人來,關鍵是寧德公主還讓人在織鏽坊裏教人識字,就是說你今天來這裏是按件算工錢的,不會就學習但是沒有錢,你做得快也不能多做要給其他人機會。總的說來一天的時間隻需要做半天的事,其餘時間自然就是聊一聊天順便認識一些字,這就得到很多人的歡迎,據說願意讓自己家裏女眷到織鏽坊掙錢順便識字的就大為增加,畢竟在實行經濟審察製度後,好多官員家裏也不是很富裕,能掙一個是一個留在家裏也是非多。

王氏的意思是既然她母親要搬家就搬到織鏽坊邊上去,將來自己掙點錢也不老靠張先生養活,據說已經在傳言朝廷要廣辦官學,一個私塾先生今後的生意恐怕不是很好。倪元璐一聽覺得王氏說得也對,在征得王氏她母親同意後立即叫人去最近的一個織鏽坊買了一個小院,略作打掃第二天就把張先生連人帶家具全部遷了過去。

張先生為了早日過上有老婆的日子也有了雷厲風行的作風,他在搬完家的第二天就請了一個媒婆到倪府提親,經過一陣假模假樣的推托和探問,王氏接下了媒婆帶來的聘禮。因為得了張先生的暗示和好處,媒婆也鼓動如簧之舌說第二天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於是張先生在搬家後的第三天用一頂轎子把王氏的媽接了過去。倪元璐沒有親自去道賀,隻是送了兩百兩銀子順便給當地官員打了個招呼,張先生把街坊鄰居還有親戚都請來吃了一頓,這事就算完了。

張先生的事完了倪元璐的事還沒完,他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在其中做文章,想到兩天後是正月十五學校要開張,他親自帶人去禮部接洽了一些事宜,畢竟教育方麵的事屬於禮部管應該備案。在禮部儀製清吏司裏倪元璐跟一個郎中談完了公事後,順便問了一下禮儀的問題,倪元璐主要問嶽父娶嶽母究竟合不合禮儀。倪元璐這話就把郎中搞昏頭了,心道你嶽父嶽母肯定是你老婆的爹娘,女兒都嫁人了當爹媽的還要辦嫁娶之事,這是不是太晚了點?

郎中不好問得太直接怕傷倪元璐的麵子,倪元璐也不好深入解釋張先生娶媳婦的具體原因,兩人正在進行接不上頭的談話時,就聽到身後有人高聲說道:“這不是倪監軍倪大人嗎?今天怎麼有空到禮部來?”

倪元璐回頭一看,隻見一個略顯清瘦略老但不太老的官員站在門口問自己,身邊還站了好多隨從,都有些奇怪地打量著倪元璐。倪元璐當然認得問話的是禮部尚書溫體仁,他急忙起身向溫體仁彎腰行了一個禮,然後說:“溫大人好,皇上讓下官在上林苑辦學校,下官想這學校屬於禮部管理範疇,今天特來備案不想驚動了溫大人,請大人見諒。”

溫體人轉身讓隨從佐官離開,然後進來說道:“倪大人太客氣了,我正有一點事情跟辦學校有關,既然遇到倪大人就向倪大人討教一番,倪大人不會拒絕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