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立國兩百多年來,奉行的一直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除了少數幾個皇帝如太祖、成祖等能夠把文官壓得死死的,其它時候皇帝也就那麼回事。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權力與責任往往都是連在一起的,太祖和成祖能夠獨抗整個文官集團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隨時要翻臉殺人,而是因為他們有超常的精力處理國家大事。其它絕大多數時間的皇帝除了吃喝玩樂就是當種馬繁衍後代,治理國家的重活都是敬謝不敏,所以文官一直是大明真正的主宰者。
天啟是個隨和的人,他知道文官們喜歡爭權,幹脆就徹底放權把政務丟了出來自己隻抓住軍權,政務院的信王是個二十不到的毛頭小子,瑞王、桂王等也隻是湊個數鎮個堂子,政務院裏做事的人多是東林黨人。相比起管事的政務院來,管官的都察院更是東林黨的大本營,正副掌院高攀龍、楊漣都是東林黨的幹將,可以說天啟已經將大明的政務全部承包給了東林黨,意思就是你們也別爭了全部都給你們,給你們的比你們要的還要多,好好做事就行了。
獲得了皇帝的信任當然令人高興,但是現在他們發現自己突然失去前進的方向,所謂黨就是要通過鬥爭來實現自我,跟天鬥跟地鬥跟人鬥都其樂無窮,現在朝中什麼楚黨、浙黨、閹黨都已經煙消雲散,東林黨有了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在這次民選官的事件中,東林黨人原本以為可以借機一展雄風,實現以前提出過的想法就是要逐步實現選首輔,結果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力量就達到了目的,天啟還把搞試點的任務交給他他們,這就讓人有蓄力但發了個空的感覺。
天啟將權力下放的底線是保證皇權神聖不可侵犯,他有這樣要求的理論依據和實力保證,現在大明處於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對外的戰鬥一時難以發生正好可以解決內部問題。七大軍區的野戰軍戰力強勁,全國各地的衛所軍守備部隊訓練有素,他們經過將領的調遣和監軍的調理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忠誠。太監組成的內衛和錦衣衛組成的軍情處和民情處全國各地都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懷疑一切人,總在你不知不覺中用冷冷的眼光看著你。
不僅如此天啟還用大鐵公司團結了一大批包括南北商會等在內的商人集團,禁止兼並土地把農民跟土地緊密結合在一起避免他們鬧事,更通過常青樹公司把博學院中有發明創造能力的人抓在手中。對官員本身來說,天啟的經濟審察製度和賣爵位製度讓官員生活水平相對提高但也暴富不了,這從根本上避免了貪官汙吏的大規模出現,讓百姓與官員之間不再是勢同水火的關係。
東林黨的核心主張是反對君主獨裁,要分散君權一切以民為重,曾提出公天下以選輔臣這一民主要求,這一點天啟是知道的。在權力問題上天啟看似在步步退讓其實是主動放棄,現在軍隊、情報機構、經濟力量、絕大部分官員都在有效控製之下,農民因為有了自己的地正在上麵玩得不亦樂乎,東林黨要想再散君權已經不可能。他們除了老老實實做事好像別無選擇,這對一個喜歡爭鬥的集體是危險的信號,他們知道沒有戰鬥就沒有號召力。
高攀龍首先說起辦報紙的事,他對大家說:“皇上要求我們書院承辦報紙,就是像發邸報一樣各處印發一些朝廷的觀點還有新發生的消息,由大鐵公司出錢我們出人出力,最後由聖學院審核內容。昨天我跟劉宗周劉大人商議過,劉大人的意思是一開始不要太快一月出一到兩期就成,等今後正常了再增加一些內容每月多出幾期,你們大家有什麼看法?”
錢謙益是信王的師傅兩人關係也很好,他在年輕一輩中的號召力很高,自從前年趙南星和其他一些東林老人去世後年輕人就慢慢上來了。他首先問道:“請問高大人,書院主辦隻是我們書院的人寫稿子還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投稿呢?”
高攀龍說:“所有人都可以,正因為如此才需要聖學院把關,皇上跟劉大人在四年前就有過避免異端邪說毒害百姓的對話,按皇上所講任何沒經大多數人認可的觀點都不得傳播,就算這觀點是正確的但也是不合時宜的,你們要多加留意莫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