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三種觀點(中)(2 / 2)

聽了天啟的話信王首先笑了,按天啟的安排民選官這事需要慢慢來急不得,急了反而會欲速則不達,就像本來要吃燉肉你拿去煎炒,不容易熟不說味道也差了許多。這就需要信王來唱反調保持平衡,如果劉宗周和徐光啟的意見一致,信王這個反調就不好唱,一個人跟兩個人角力肯定累。現在劉宗周和徐光啟的意見有相同處也有不同處,信王自認為是最好結果,自己隻需要玩好四兩撥千斤的事就成。

因為是徐光啟提出的問題,而其在奏章中也沒有寫出有什麼更好辦法,所以天啟把目光看向了劉宗周和高攀龍。

劉宗周想了想說:“皇上,臣記得四年前皇上剛剛成立聖學院時跟臣討論過一件事,就是一個想法能不能隨意向外宣布,當時的結論是多數人讚同的不一定正確,但少數人讚同的肯定不能實行。因為隻有少數人讚同的東西要麼是錯的,要麼雖然正確但沒得到大家的理解,屬於不合時宜的想法和做法,少數人讚同的意見就算正確也必須先宣傳,等得到大多數人的讚同後再實行才是穩妥之策,徐大人說不能用少數服從多數這一方式來推選官員,臣覺得有道理能不能增加個宣傳環節?”

天啟聽了劉宗周的話後長出了一口氣說:“算起來都四年了,時間還過得真是快,少數服從多數這種方式有缺陷但也必須用,隻需要增加幾個環節來彌補就成,至於說增加哪些環節現在還說不好,等實際運用時再來酌情完善。”

一旁的高攀龍見天啟把目光看向自己,點頭說道:“皇上,臣覺得劉、徐兩位大人都說得對,更覺得皇上說的先實踐然後酌情增加環節彌補完善的方法好,臣自己沒有什麼好辦法但可以將大家的辦法結合起來製定計劃。開始臣不小心看到信王麵帶笑容,想必信王有奇思妙想不如請信王說一說,等信王說完臣就可以去製訂試點方式了。”

信王驚訝於高攀龍的眼睛,自己隻是那麼一笑就讓他發現了,看來此人的眼力還真是厲害。天啟當然知道信王在笑什麼,但又不能說出來於是問道:“信王想到什麼了那麼高興?”

信王輕咳了一聲說:“臣弟聽了徐大人的奏章,發現徐大人很喜歡用類比來說明問題,心中佩服因此微笑了一下,現在看來更得佩服高大人了,他的眼睛才是厲害就那麼一下都讓他看得真切。”

天啟問:“那你有沒有什麼見解呢?”說完眨了眨眼睛。

信王一愣,想了想明白天啟是讓他說出兩人的計劃,於是說道:“皇兄開始說先實行將來再酌情彌補完善,臣弟認為很有道理,而且臣弟還想起一件事,就是最先讓劉、徐兩位大人寫看法的目的是為了說服朝中大臣,我們幾個是否可以進行一下分工。民選官是個新鮮事,朝中官員有抵觸情緒的人由劉宗周劉大人負責說服,讓他們知道這事是好事;有心急想一蹴而就的人由徐大人去說服,告訴他們事情急不得要慢慢來。”

天啟問:“高大人定計劃徐大人和劉大人去說服人,你做什麼呢?”

信王說:“臣弟開始說的那兩種人都是少數,多數人都是一旁觀望態度楞模兩可的人,臣弟年輕些就來對付這些人,讓他們最後寫認識。不過臣弟還有一事,就是高大人還應該多做一件事就是搞一搞宣傳,開始劉大人說了就算正確的東西也需要通過宣傳得到大多數人讚同,不宣傳怎麼能得到大多數人讚同呢?”

天啟聽了點頭說:“信王這建議好,東林書院沒事的閑人多,人閑就容易生事讓他們做點實事也好。”

高攀龍聽了也沒有推辭,問道:“請問皇上,這宣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總不能隨便說沒有中心意思吧?”

天啟想了想問高攀龍:“你這話很難解答但朕能答,在回答你的問題前先請你高大人回答朕一個問題,聽說選首輔的提法是你們東林書院的人先提出來的,你們會不會最後提出選皇帝呢?”

高攀龍一聽急忙說:“臣等不敢!”

天啟不依不饒地繼續問:“是不敢還是認為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