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貞是看著林丹汗出發後才向回走的,知道自己的大隊人馬走得慢所以先派了快馬把消息傳了回去,軍務院這邊接到消息後立即快馬傳遞到寧遠城。
寧遠城裏東北軍區督軍熊廷弼正在跟遼東巡撫袁崇煥商議軍情,接到軍務院送來的消息後立即按計劃派人通知各自的人馬。熊廷弼下令滿桂帶領兩萬騎兵去義州城,同去義州的還有貴州來的許成名兩萬部隊,祖大壽的三萬人退回大淩河沿線,直到大淩河堡最後成為一座空城。袁崇煥命令吳襄的七千騎兵將義州防務移交給滿桂,率領軍隊悄悄回到寧遠以防敵人萬一來攻。各路人馬都是悄悄行動的,錦州城內都隻有少數耳朵靈的士兵在晚上聽到幾聲馬叫。
十二月二十三,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各地的人在這一天都要買些灶糖祭灶,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在這個大家都準備平安過年的日子裏,皇太極帶領軍隊來到了大淩河堡城下,他自己帶來了四萬精銳,加上原來在此的兩萬人共有六萬,多爾袞因為還沒有人來接替他,怕徑直走了阿敏部堵不住毛文龍所以要過兩天才到。皇太極自信憑自己這八萬人絕對能夠踏平大淩河堡,所以沒有掩飾大大方方地來到大淩河堡。
聽說明軍有大水龍炮守城,皇太極特意給一些人發了毛上塗了油的皮袍,讓他們反著套鎧甲上然後舉著盾衝上去填溝,他相信隻要填滿了城牆下的壕溝這點高的城牆不算什麼。但人算不如天算,他帶著隊伍雄糾糾氣昂昂地來到大淩河堡城下時,發現先前的那兩萬部隊已經拿下了大淩河堡,當然準確地說是拿下了一座空城。
見明軍比自己還大方皇太極吃了一驚,進到城裏一看見道路整潔沒有零散遺留物,說明明軍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倉惶逃跑。屋子裏麵也沒有留下什麼有用的線索,無法分析明軍為什麼會突然離開,聽報告說圍困錦州的明軍至少有六七萬,就算要走也該打一仗再走,就這麼一言不留就從容而去,其中肯定有什麼陰謀。
皇太極不得要領就把一個原來在此地的蒙古將領叫了過來,見此人長得粗豪滿臉大胡子心中就不喜,沉聲問道:“你們在這裏一直看著,幾萬明軍走了你們都不知道?知道他們為什麼走嗎?”
大胡子說:“前幾天隻聽到不斷有馬蹄聲傳出,我們正擔心明軍不斷增加兵力,誰知道他們是在不斷撤退。這些人真是狡猾也讓人摸不透,可能他們是懼怕大汗天威所以逃走也未可知,去錦州問一問說不準他們知道。”
可能是為了配合大胡子的話,剛好這時就有人稟報說錦州守將李永芳來了,皇太極立即命人叫李永芳進來說話。李永芳進帳後先是拜見然後是謝過皇太極親自前來解圍之恩,最後說孫得功因為腿腳不方便要晚一些過來拜見,皇太極不耐煩聽那些俗套就問道:“明軍是什麼時候走的?知道他們為什麼走走哪裏去了?”
李永芳說:“明軍最早圍城和攻城的都是步兵,攻了兩次被我們打退後就不再來攻,他們攻城時騎兵都是在一旁警戒不參加。大約五天前從義州方向來了好幾千騎兵,步兵就全部離開了,我們正奇怪以為明軍要用騎兵攻城,誰知道前天突然都不見了,估計明軍是先撤走大部人馬剩下的趁夜撤退,因為隻剩下騎兵所以他們撤得快。不過看腳印他們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是分開撤的,一路向西大概撤回寧遠,一路向東北估計是去義州。”
皇太極一聽李永芳是目送明軍走的,頓時火冒三長怒不可遏地說道:“孫得功腿瘸了你的腿也瘸了嗎?眼睜睜看著敵人撤退而不去追,難道你們現在就隻會縮在城裏不會騎馬了?”
李永芳見皇太極發火不敢辯解,隻是低著頭不說話。皇太極覺得自己這時候也不該亂發火,歇了口氣問道:“你們為什麼不出城追敵?是不是真的怯戰了?”
李永芳想了想說:“不瞞大汗說,我們隻有兩萬人而當時明軍有近八萬,而且明軍的新式裝備層出不窮很有威力。為了避免錦州城門被明軍大炮轟掉,我們用大石頭把幾個城門全部堵死了,所以出來得有些慢請大汗恕罪。後來見明軍撤退,我們為了探明他們的去向都是從城上吊人下來的,擔心明軍用計殺回馬槍隻開通了一個城門。”
皇太極知道李永芳小心是對的,但他依然說道:“我不管你有多小心,現在你就回去讓孫得功也不必來見我,你們隻需要探明明軍到哪裏去了,是什麼原因撤走的就行。”、
正在這時候手下有人來報說在一間大房子裏發現一封信,而且這信是專門寫給皇太極的,問皇太極是不是現在呈上來。皇太極也奇怪有誰會寫信給他,叫人拿過信念給他聽,手下拆開一看才知道這信是東北軍區的督軍熊廷弼寫的。熊廷弼在信中說這封信是奉大明皇帝之命寫的,是為了給將來雙方的關係重新定個位,前幾年為了實現和平大家都在談判,因為一些誤會致使雙方重啟戰端,現在是該恢複理性好好談一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