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瑜這時候說:“皇上,開始大家都說得有道理,臣想是否可以把大家的辦法做個規定?我們現在就這麼隨隨便便一說就找出幾樣,今後可能還會出現經典戰例供我們歸納總結,總結了就要運用否則就是白費工夫。”
天啟問:“怎麼規定?”
陳奇瑜說:“按開始幾位說的那樣今後打仗時盡量打守城戰、伏擊戰、追殺戰,盡量不要打攻堅戰、突擊戰和遭遇戰,至少在做戰前規劃時不能有攻堅和野戰的想法。在臨時遭遇敵人時隻要不是接到死命令必須前進,指揮將領也應該先讓士兵先脫離戰鬥然後想辦法,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保存實力是第一位的。”
見天啟點頭同意,張祥安也說道:“皇上,臣想是否可以將大家的想法結合起來構成組合戰法?”
天啟笑道:“看來現在大家是越說越有興趣了,你說怎麼組合?”
張祥安說:“臣的意思是幾種戰法可以結合在一起用,也是預先想好套路平時按套路演練臨戰時直接用,就好比將一些單一的刺、挑、擋、劃等簡單動作組合成一套槍法。比如說守城時並不單一防守,隨時準備用騎兵對付敵人攻城的步兵;兩軍相對時不用騎兵對衝而是用車營擋住炮擊,等敵人勢弱敗退再用騎兵追殺;如敵人不是異常強大,當敵人攻城時可以悄悄用車炮營與騎兵從其後壓迫過來,讓敵人承受三方打擊。”
天啟點頭說:“具體怎麼規劃作戰朕不懂,你們可以多組合套路多演練實踐,前方將士喜歡的你們就去做得細一點,當戰鬥中有了一些經驗你們又要及時總結出來,這就是你們軍參處該做的事。聽張大人這麼一說朕想起了一件事,開始你說什麼攻擊要侵掠如火防守要不動如山,實際上很難做到朕也說過現在我大明軍隊還做不到,但如果你們的這些套路有效果,說不準還真能做得到。”
張祥安驚喜地問道:“請問皇上我們怎麼才能做到?”
天啟說:“守城時如果單一地防守,守得再好也不能稱得上不動如山,就算是山也有被人一鋤頭一鋤頭挖掉的時候,沒人挖是因為沒有遇到狠人,當年的努爾哈赤不就喜歡挖城牆嗎?假如我們修城時就考慮到防守時方便士兵隨時進出與敵人拚消耗,敵人要承受上下的雙重打擊其消耗肯定比我們大,隻拚消耗不傷本體才能夠堅持長久,這才是真正的不動如山。”
孫承宗點頭說:“原來這就是當年皇上提議修月字關城的用意所在,月字關城就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攻防一體戰,修會寧城時還是像寧遠一樣,把會寧修成長方形的城像是一座關,兩邊修兩座月形關城團成兩團。這樣修可以同時駐紮步兵和騎兵,對付敵人的進攻時就可以攻防配合作戰,平時還可以在火墩箭塔裏住人免得受凍,箭塔外有包牆馬匹也不受風吹雨打。”
天啟說:“先生說得是,不過還是要讓在寧遠月形關城中住過的士兵提意見,哪裏多餘哪裏需要增補他們才有發言權,就像是鞋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在進攻時一定要記住不能用騎兵對衝,那是在真正的玩命,雖然我大明人多但也不能不拿人命當回事,倪大人要加快大炮小型化,實在快不起來就先給車營配上不炸膛的火槍。隻有將敵人的銳氣打沒了他們堅持不住要逃跑時,騎兵才能夠追殺敵人擴大戰果,砍一群後背對著你的敵人才稱得上侵掠如火。”
孫承宗說:“聽倪元璐說大炮小型化已經有些眉目,不過就算批量生產也得先保證東南水師,用精鐵代替普通鐵造火槍後就很少炸膛,臣等正在準備配備給神機營然後讓神機營配合車營作戰。神機營的威力有目共睹,其缺點是裝藥時有停頓敵人一般都會抓住這個停頓衝上來砍殺,據說當年沐英在雲南使用神機營時把士兵分成三撥,輪流裝藥發射保證射擊不停頓,臣想可以使用這經驗。”
天啟搖頭說:“幾百年前的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這原理可以借鑒但不必生搬硬套,我大明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三撥不行就四撥五撥,裝藥時間快了也可以兩撥輪流著來,取其用意就可以了。將神機營跟車炮營混合在一起可算是行進中的最好防護和最大殺傷力組合,可以試一試慢慢完善。”
孫承宗說:“開始張祥安和陳奇瑜突出了兩個想法,臣也總結出一個過程,這過程就是我明軍戰鬥狀態的變化。在以前我們跟敵人相遇時是沒準備肯定輸有準備也不一定贏最多打平,後來是沒準備也互有輸贏有準備勝多敗少,等有一天我們達到最高境界就是有準備一定贏沒準備也不會輸,那我大明軍隊就可以橫行天下了。”
天啟說:“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不現實,我們大家都向這個目標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