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算計朵顏(1 / 2)

孫承宗見天啟有點急的樣子,就提醒道:“皇上,先得說清楚以什麼名義用多少兵力,還有就是要牽涉到哪幾個軍區,他們才好根據情況規劃方案啊。”

天啟想了想說:“先生說得對要動手得師出有名,諸葛亮要北伐還寫了兩張出師表,興無名之師是大忌諱。對付蒙古人可以用到西北軍區和北京軍區,對付女真人隻能用到東北軍區和渤海軍區,以什麼名義還有用哪些人就由陳奇瑜、倪元璐、張祥安、黃道周你們幾個考慮。現在要你們短時間作計劃也有些強人所難,幹脆讓陳奇瑜跟倪元璐商議一下怎麼對付蒙古人,張祥安跟黃道周商議一下怎麼對付女真人,三天後寫個詳細的規劃給軍務院。”

三天後,天啟正在監政院裏跟信王和高攀龍等人商議科考的事,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主要是從讀書人中選拔出出類拔萃的人,算是給朝廷提供新鮮血液。以前都是考四書五經上麵的內容,自從泰西人來大明傳教後讓大家認識到世上還有很多新奇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都非常有用,於是有人提出是不是在科舉考試中增加些內容。提建議的人說是否可以分兩場,一場像原來一樣考四書五經而另一場考新知識,頭名都是狀元相當於以往的文狀元和武狀元。

信王和高攀龍經過仔細商議後認為現在考新知識還不成熟,新知識主要是治理事務,而科舉考試主要是選拔治理國家的人,兩者有相通之處但不能替代。不過可以增加一些補充考試內容,就是在大比完後允許未中的舉子參加專門的補充考試,主要考數學、機械、醫學等泰西人帶來的新知識。補充考試中的優秀者可以選擇在博學院給人當助手,一般合格者可以在博學院的合作機構做事,比如說大鐵公司和常青樹公司,三年後也可以繼續參加科考。

天啟認為信王等人的想法很好,現在大明優秀的人很多,但大家都堅持要走獨木橋參加科舉,認為隻有參加了科舉考試才算真正的讀書人。這種病態的思想天啟也沒辦法製止,隻得聽之任之慢慢影響,同時也在想辦法怎麼吸引到優秀的人不想官位隻想著如何去做事,但目前看來還做不到。信王等人的提議算是條新思路,就是讓優秀的人先為朝廷做著事,在賺取一份報酬的同時保留繼續科考的資格,一邊掙錢一邊一屆一屆地考,算是終身教育的一種雛形。

正在商議時談敬來報說黃道周他們的規劃已經寫好,孫承宗看過了也有些想法要向他麵呈,還有就是政務院轉過去一封朵顏部的文書孫承宗看了也要給天啟細說一下。天啟聽了覺得很奇怪就轉過去看信王,信王一聽談敬的話不好意思地說:“這兩天一忙就忘了,前幾天薊州送來一些奏報,其中就有朵顏部首領速不的送來的書信。好像說今年冬天雖然不是特別冷但是年景不好,有很多在邊牆外討生活的蒙古人想進來加入朵顏部,臣弟見是軍務就轉給軍務院了。”

天啟問:“還有什麼跟朵顏部有關?”

信王想了想說:“這兩年遼西、薊州還有寧夏城一帶都在養馬還養得好,馬的均價就從每匹六兩左右降到四兩,前一陣朵顏人說他們的馬價不能降還是要六兩,我們正在商議看怎麼駁斥他們。”

天啟想了想說:“朵顏部的馬價還是暫時不要降,等過一陣再說。還有就是補充考試時是否可以加一條,就是增加一項軍事方麵的理論考試,政務方麵需要人軍務方麵還是需要人,人才在什麼時候都不嫌多。”

信王說:“假如真要考軍事理論還得找人出題,這還是個新鮮事要好好商議才能不鬧笑話。”

天啟沒有回乾清宮而是直接到了軍務院,跟孫承宗商議了一下後召來陳奇瑜和倪元璐讓他們講一講他們的想法,陳奇瑜分析了蒙古人先動手殺害明軍然後栽贓到女真人頭上的原因。陳奇瑜說蒙古人這樣做不會僅僅是因為抵擋不住了想拉明軍下水,肯定還有其它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就是蒙古人想向西撤退。兩年多前也有過蒙古人要西遷的分析,如果說那時候林丹汗西遷隻是一個設想有所準備,那麼現在就是被迫做出選擇。

林丹汗決定離開原居住地一個是女真人步步緊逼,另一個原因是他的經濟發生了困難。以前插漢部解決糧食問題的途徑就是搶,搶劫的對象一般都是大明的人,搶朝廷難度有點大就搶百姓,搶人總比餓肚子苦捱日子強。後來發現搶劫會引起衝突,搶劫了大明百姓的錢財就要麵對明軍的刀槍,慢慢明白了和平和發展才是主旋律,於是放棄強盜職業改行做生意。可以從宣府、大同一帶的百姓手中用皮毛換糧,還可以讓喀喇沁人用朵顏的名義要賞或者互市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