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東林私心(中)(2 / 2)

劉宗周說:“府縣分工就是讓州裏和縣裏分管農業和工業,如此一來就不用那麼多人相當於府縣的配合,節約人力也節約時間還能加強管理。農業方麵前兩年在皇上的親自關注下已經規定得很死,沒有人會在農田上麵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時候讓縣裏專管是遵循就近原則,既方便收稅糧也方便百姓有事找人幫助。工業上的事是利潤最高的,因為現在開礦開工場還屬於朝廷在鼓勵,很多有錢人都在工業上大展拳腳獲取利益,由州裏來管方便縣與縣之間的協調。”

高攀龍笑道:“這話白天也說過,問題是哪些工業該州裏管哪些該縣裏管還沒個區分,總不能一兩個人的小匠鋪也要州裏管吧?說是管理隻是說稅收和規模還有品種方麵作些規定和監督,並不是說要把全州的所有工場和礦山都搬到一塊。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州裏怎麼及時到縣裏甚至山上行使管理權呢?”

劉宗周說:“開始我也沒想明白,後來趙大人告訴我幹脆在府縣分工的同時再加一個省,就是縣、府、省三級分工,分別管農業、工業和商業,這樣一來不但府縣分工的事解決了還解決了新修公路沒多少人交錢過的事。縣裏管農業、州裏管工業、省裏管商業,真要這樣做就成了分層管理而且是配合得非常圓滿的分工。”

高攀龍眯上眼睛想了想說:“你們商議的這辦法我無法肯定也無法否定,但我可以支持這樣做,先找個地方試點然後逐步推廣,最重要的是像劉大人說的那樣要百姓、商人、大戶、官員等各色人等有意願。我現在有些奇怪的是這些都是些好辦法,怎麼會跟東林書院的宗旨有關?難道說這樣做會分皇上的權還是得到商人和百姓的支持?兩位可要知道做這些事離不開官員,而官員做任何事都是代表皇上的。”

趙南星笑了下說:“高老弟成天在京中坐著恐怕不知道現在的現狀,皇上用一個大鐵公司把南北幾家大商戶都拉攏在一起,但是其他商戶對這些占了好處的商家可是有意見得很。假如由各省的省府來管理全省的商業,那麼這些沒有在大鐵公司得到好處的人肯定會趨之若鶩到來。兩京十三省的巡撫和總督有一多半是我東林書院的人,他們掌握全國的商業管理也可以保護大明的商業,皇上秉承了太祖的傳統不喜商人限製利潤,我記得高老弟是讚同商業興盛的。”

高攀龍說:“皇帝看似什麼都不想管,但是對軍人和商人還有百姓這三者是很上心的,我們真要這麼做恐怕瞞不過皇上,到時候皇上問起來又怎麼說?”

劉宗周說:“我覺得這並不是什麼陰謀而是陽謀,可以先上書說讓各省省府管理各省的商業,如果皇上有氣魄完全可以把所有商人都統管到大鐵公司名下,如果皇上不想多事我們這樣做也算是個補充。說實在話我也覺得兩成利潤封頂對商人有些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假如不對我們也可以彌補皇上的過失。當然我們並不是要跟皇上過不去或者作對,隻是想在為大明的安危作想的同時完成顧先生等幾位先生的願望。”

高攀龍想了想說:“這事就這麼說好,明天先給信王說一聲看信王是什麼意思,下一個問題就是尋找代表的事,你們可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

趙南星說:“一個辦法一個字,就是選!代表百姓的人應該是一個百姓滿意的人,這個代表不能是誰去指派而必須是百姓自己選擇,就像開始劉大人說的那樣要有意願。”

劉宗周也說道:“這種選還不能像朝廷選官廷推那樣走過場,必須是百姓真心選擇,不是真心選擇的人沒有資格做百姓的代表。我記得博學院中那幾個泰西人說過,他們在好多年前就有個什麼五百人大會,這五百人都是民眾選出來而不是由官員指派的。”

高攀龍笑道:“我作一個推斷,假如真是選代表這事做成了,下一步是不是該選官了?現在官員的任免和監督都是我們說了算,真要在任免所有官員時都要人投票,是不是也會影響辦事效率?再說了按錢一本錢先生的意思要公天下以選輔臣,現在朝廷沒有內閣所謂輔臣要算是信王和葉向高等人,難道還要對信王說讓他讓位置選人來做不成?”

劉宗周想了想說:“高大人這話也不是沒道理,不過真到那時候選官還是選輔臣都不是不可能,真到那時候信王也可以參加選舉,以信王的能力和威望可能還是會當選的。”

高攀龍問:“第一次選舉可能還是信王當選,但假如過兩年有人比信王更得人心,到時候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