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調查研究(上)(2 / 2)

聽說連皇上都關注,盧縣令苦笑了一下說:“下官等驚擾了皇上是下官等的失職,不過這事一開始確實不好解決,後來是沒有辦法了才想出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原來兩月前正是稻田收割的季節,在北方還有很多地方在發生幹旱時,東湖縣靠湖而居不缺水也就不缺糧。農村一年也就兩個時間段會忙碌一些,就是播種季節和收割季節,老天不等人所以大家一說起來都說是搶種搶收,讓人感覺到農村人一年四季都很忙,其實除了耕種和收割季節大家還是很清閑的。以前在這時候不算什麼,大家你幫我我幫你一門心思把該收的收家裏該種的種地裏就完事了,但現在不一樣因為其它地方也缺人。

自從大鐵公司在全國興辦了開礦開工場等業務後,東湖縣前來購買權利的人是絡繹不絕,本來東湖縣旁邊就有礦山,商家大戶們原來是悄悄地搞現在是買個資格後正大光明地開,吸引了眾多的人前來做工。以前糧食緊張時全國都不允許私下種桑養蠶,東湖縣也不例外其中還有人因為不聽招呼受到了懲罰,後來情況有了好轉大家就婉轉地向天啟求情,說糧食是必須的但絲綢也不可或缺,古代就有絲綢之路現在突然連根拔起讓大明沒有絲綢,這確實也有些不好看。天啟不是迂腐的人,他暫時同意了大家的意見不過也作了一些限製。

原來不準栽桑養蠶是因為糧食缺口太大,現在要恢複載桑養蠶就必須把糧食缺口堵上,首先就是要保證本地和周邊地區的糧食儲備。天啟跟徐光啟等人商議後決定,無論哪個縣在上完稅後保證本縣三年儲備糧就可以適當載桑養蠶,而且保證本縣糧食還不夠,假如周邊鄰近的縣沒有一年儲備糧食的也不許栽桑養蠶。就算栽桑樹也盡量選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還有山坡上,旱田要限製水田更是禁止。

江南各省的大戶們一商議開始覺得沒有什麼搞頭,後來腦袋靈活的就想到了高產新品種糧食作物,立即到博學院中找到徐光啟要支持。徐光啟原來隻在京郊上林苑搞實驗,現在南方有人免費提供地方給自己高實驗那自然不會客氣,大家各取所需也是皆大歡喜。經過一兩年的實驗和推廣,南方各省的好多縣都達到或者接近天啟出的條件,他們為了儲備夠糧食還帶頭吃番薯、土豆、玉米等不易儲藏保管的糧食,可以說為了賺錢南方的商家大戶們在新品種的栽培和推廣還有食用方麵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糧食儲備達到條件後各賞家大戶立即申請栽桑養蠶,養成蠶繭的同時各種繅絲的機器設備也大量生產出來,眾多的絲綢工場也如雨後春筍般在江南各地冒了出來。他們這樣做對糧食產量有一些微笑影響,不過此時的大明已經度過了糧食危機,加上渤海軍區軍轉民建了眾多大漁船在海上捕魚,經廣大百姓以自己身體做的實驗證明,多吃肉就可以少吃糧而且肚子還不容易餓,這確實是一大重要發現。

以前大家沒有吃多少肉,一個人要吃三鬥碗飯才能止住餓,後來無論豬肉還是魚肉隻要能頓頓吃,一碗飯就把人的肚子填滿了。有人分析說是因為肚子裏油水多了飯就不容易消化,這話有沒有道理有待考證,不過每年生產的糧食確實比吃掉的糧食要多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就算北方各省很多地方受了旱災糧食減了產,從南方調撥糧食過去也是綽綽有餘,加上現在邊境上兵強馬壯士兵們手中的家夥好用,也不怕女真人和蒙古人來搶。

農業年年豐收的同時工業也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本來是好事但缺發生了問題,就是農忙季節會出現勞動力緊張的狀況,出了事的時候你說要照顧這邊我說那邊也很重要,爭來爭去隻好把矛盾上交讓朝廷去解決。朝廷沒空解決就拖了兩個月,兩個月後農忙季節已經過去自然問題也就解決了。

聽明白一切錢謙益眼中帶著笑意說:“原來盧縣令解決問題的要訣就是拖,這個可不是什麼秘密啊,隻要當過兩年官都會這一招,大事拖小小事拖沒最後也就不了了之,問題是明年又怎麼辦?盧縣令你想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