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川西探秘(中)(2 / 2)

侯良柱說:“我們現在要沿山而行,否則的話倒可以向東去廣漢看看,那裏以前叫雒城就是劉備的軍師龐統喪命之處,可見川人愛和平但也不好惹。諸葛亮算是個人物,知道將來會有人要從陰平小道進入四川,預先在摩天嶺一帶駐紮了三千人,可惜還是沒能擋住魏將鄧艾的偷襲。”

劉僑說:“不是說龐統因為騎白馬而死在白馬關嗎?怎麼又跟雒城聯係起來了?這鄧艾進四川時據說也沒多少人,怎麼有三千人在險要處阻攔還擋不住?”

侯良柱說:“龐統死白馬和白馬妨主的說法應該是訛傳,死雒城是有史料記載的。摩天嶺那三千守軍更奇特,據說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管事,旁邊的人也不想多事就都按諸葛亮生前的安排來,誰知道有一天劉禪突然要關心一下國家大事,為了表明他不是蠢物就決定找一兩處岔子,一找就找到摩天嶺的守軍在那麼遠的地方休閑白吃糧,結果就把這三千人裁撤了,再接下來就是真有魏軍偷襲而沒人抵擋。”

劉僑點頭說:“可見任何事物隻要存在就有他存在的理由,隻看到其害沒看到其利隨意增補就會出現漏洞,有時候這種漏洞是足以致命的。”

兩人閑聊了好一陣,見夜深天涼了也就各自安睡。劉僑睡在房裏有些睡不著,本來他這天就沒有多少睡意,加上廊外睡了一排士兵有幾個在高聲扯著呼嚕,你一聲我一聲此起彼伏地也相映成趣,劉僑幹脆仔細想了想這次的任務。以前以為這川西北靠山是蠻人所占據的地方,擔心自己偷偷摸摸進去惹人誤會,一不小心引起民族矛盾完不成任務就麻煩了,現在看來應該沒有這些意外。

開始侯良柱也對他說過,說四川人不喜歡明刀明槍跟人對著幹,真想對付你了會陰著使絆子打悶棍,幾十個土匪就能攆得成百上千人雞飛狗跳的,應該沒有人敢在幾百官軍頭上攪事。隻要沒有外部幹擾事情就好辦,現在應該盡快找到天師觀,並且盡快找到能恢複黃玉功效的地眼,早點完事早點回京交差,這川西平原雖然號稱天府之國,但對在京中看慣了繁華的劉僑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

這黃玉歸黃玉逃跑的小道士歸小道士,兩者本來沒有任何聯係,據說把黃玉獻給皇上的是南京人,小道士跑到川西那是真的,這兩地相隔上千裏怎麼也不該有什麼聯係。不過說兩者有聯係的是皇帝和談公公,兩人都說得肯定不容置疑那就沒什麼說的,現在應該把獻玉的人和逃跑的小道士認同為同一人。不過問題就來了,既然是逃跑為什麼還要獻玉?假如說獻玉是為了免罪,但世宗皇帝都死了六十年,現在小道士至少也有八十歲,要求免罪是不是太晚了點?

還有說獻玉之人曾經用寫滿字的布包裹著黃玉,其它的字因為布碎了看不見隻剩下“臣東緝事”四個字,這看起來像是東廠的人寫給皇帝的信,他為什麼會寫這封信?為什麼又寫在布上?為什麼不自己帶進京裏?他委托的人又是誰?這些都是讓人看不明白的地方,想著想著劉僑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劉僑醒來天已大亮,洗了把臉吃了口早飯準備出去看一看路,這時候侯良柱來了,他進門就說:“劉大哥起來了?小弟開始來時聽你的衛士說你睡得晚沒醒,我已經讓人想辦法修路,誰知道他們說兩頭的路太狹窄不好搬運石頭填坑,如此一來得下午才修得好,還不知道前麵還有幾出垮塌。小弟知道劉大哥事情急不能久等就讓他們想辦法,他們說隻有乘竹筏過河走河對岸的路因為對岸路結實,我已經讓他們搭了一座竹筏橋,我們這就過去如何?”

劉僑一聽大喜,急忙叫人收拾東西過河去,順便問侯良柱:“聽四川巡撫說老弟隻是順便送我還要去沿途巡視,現在你陪我去會不會影響你的正事?”

侯良柱說:“小弟的巡視也隻是應景而已,早幾天晚幾天也無所謂,劉大哥身負皇命自然要送佛送到西,當今天下還有誰的事比皇上的事還要大呢?”

劉僑點頭說:“也說得是,如此就有老老弟了。我聽四川巡撫說陝西缺的糧食都是由四川調撥,四川產出的糧食很多嗎?”

侯良柱說:“四川因為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後能灌溉的農田麵積成倍增加,不但產糧食還產絲錦,這都不算什麼,關鍵是四川四周都是山,不像中原地帶那樣流通,所以每年都會存留不少糧食下來,給人四川糧多的印象。其實真正的糧食豐產地還是江南一帶,那裏才是魚米之鄉,隻不過那裏的糧經常被調被買存不下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