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原來的二十萬人分布於雲南的曲靖、沾益,貴州的貴陽、安順,四川的遵義、永寧等處,烏撒土司安效良先是跟從安邦彥反叛,後來見勢不妙又重新歸順大明,明軍因為兵力和交通等原因沒有進軍到烏撒、東川等地。現在張靜安和趙率教帶了六萬人來,加上湖廣和廣西的一萬人,防守貴陽、遵義、永寧及其沿線沒有問題,朱燮元和蔡複一跟高第一商量,決定抽兵加強安順和永寧兩翼,從一字長蛇陣轉為虎翼陣,想最後進軍烏撒和鎮雄完成對叛軍的包圍。
朱燮元等人開始也沒有這麼大膽的想法,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是某天朱燮元參觀了張靜安的部隊,這天朱總督興致勃勃來到張靜安的兵營觀看練兵過程,因為他心中對這些北邊來的人不大放心。他認為假如遼東的軍隊真像傳說中的那麼厲害,就不會接二連三丟城失地,反過來如果證明張靜安的部隊隻是虛有其表,那麼自己的兵就不適合由他們來訓練。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的人多了,軍事方麵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才是正理。
剛開始張靜安給朱燮元說了自己的日常訓練過程,城內的防城部隊和城外的巡邏偵察部隊每天隻需要跑步操練半個時辰就可,但是輪著在軍營中專門訓練的部隊就是全天訓練,上午是跑步、舉重、靜立、排陣等力氣和毅力的訓練,下午是槍刺、刀劈、空手搏擊等技能訓練。聽張靜安說上午跑步舉重的人練一陣歇一陣交替著練,靜立和排陣的人一站就是一個時辰不動如山,朱燮元聽了暗暗點頭。
下午朱燮元又看了看技能訓練,隻見上千人舞槍時槍如樹林林立,舞刀時刀花閃亮如雪花飛舞,空手搏擊時喊聲如雷很有氣勢,朱燮元很是滿意。不過當他看到張靜安讓人教新來參加培訓的士兵發射虎蹲炮時,朱燮元看到大炮發射的威力和射程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問這樣的炮多不多,張靜安告訴朱燮元說這炮雖然不大但是數量多,一共帶來了一千門,朱燮元當時就有了重新配置兵力的想法。
朱燮元回去後立即找高第和蔡複一商量,想讓張靜安把一千門虎蹲炮都拿出來用。朱燮元來到行營時高第正在寫奏疏,來貴陽已經兩個月了一切都有了些變化,但他不知道這些變化是不是朝廷需要的,軍務院剛來過文書詢問一些問題也需要高第回複。雖說臨行前軍務院要求一切都由張靜安和趙率教具體安排,但他這個五省經略也應該有個態度不能不管不顧,否則的話萬一有事他很可能被拉出來背黑鍋。
見朱燮元有事的樣子,高第停筆問道:“朱大人有什麼事嗎?”
朱燮元說:“下官還是想實施那個對叛軍包圍的計劃,前一陣說條件不成熟,但今天下官發現現在條件已經成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高第點了點頭讓人去請蔡複一過來,等蔡複一過來後高第說:“朱大人說現在對叛軍的包圍已經成熟,蔡大人來聽聽提一下看法。”
朱燮元說:“是這樣的,今天我去看了張總兵的訓練,發現他們在訓練怎麼打炮,炮打得準打得遠不說據說他們有上千門小炮。我經過考慮認為貴陽到遵義沿線都可以讓張總兵的人防守,貴陽城和遵義城裏各裝備兩百門虎蹲炮,十幾個兵站堡壘各裝備個十門左右,加上兩邊的聯合巡邏當可保證萬無一失。如此一來就可以把原來的士兵抽到安順和永寧,擇機進駐烏撒和鎮雄完成對安邦彥和奢崇明叛軍的包圍。”
蔡複一想了想說:“虎蹲炮小巧方便攜帶,本是用於行進中進攻用,防守本非其所長。不過朱大人說的用這個密集炮陣來防守的想法很是奇妙,就是不知道效果怎麼樣。假如真能夠用密集小炮的炮陣來防守,我們確實可以抽出四萬以上的人去占領鎮雄和烏撒,如此一來安邦彥和奢崇明滅亡就指日可待。”
高第見兩人都看向自己,知道他們都是相同的想法現在要自己表態,高第想了想說:“昨天剛收到朝廷詢問這兩月進程的文書,其中問到貴陽到湖廣的路修得如何,皇上的意思是原來的山路難行,要把路修好方便運大炮進來,據說這是新研製出來的大炮,威力比原來的紅衣大炮威力還要大。現在就有兩個選擇,一是穩妥點讓趙率教修路直到湖廣好拉大炮,二是給朝廷上書說我們不要大炮自己用小炮解決,你們看怎麼樣?”
見高第把問題拋到這邊來,朱燮元苦笑了一下說:“既然朝廷有新的想法,就當下官沒有說,怎麼辦還是讓張、趙兩位總兵選擇吧,修路等炮也好自己用小炮防守也好都由他們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