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具體安排(2 / 2)

趙率教說:“我們原來有三萬人,加上你們帶來的人就有四萬多看起來不少,但是把他們往貴陽、遵義、永寧等地一放就顯得有些不夠。人不分散就不好分配任務,但是一分散力量就弱容易受到攻擊,我們必須要自己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作為一個軍人,把自身的安全放在他人身上的想法是危險的。當然,我們的巡邏偵察跟張總兵他們的巡邏偵察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我們著重是沿河橫向警戒,他們要向縱深探尋並尋機打仗。”

見三人無話趙率教讓他們回去征求意見,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想好了再作決定,原則上是每三個月輪換一次,當然也可以隻學一樣學精通,假如以前的沒學會可以留下再等三個月。不過趙率教也特別強調了一條,就是他的隊伍裏最重要的是服從和忠誠,有意見可以坐到一起爭論評定是非對錯,誰要是無故鬧事不聽招呼的可是會軍法從事決不姑息。

三人回去讓千戶百戶等軍官們一傳達,一萬多人頓時就各自尋思開了,大家已經知道自己隻要學會一兩樣技能就可以回老家,不願意回老家的可以帶著家小就地退役,退役後有個叫大鐵公司的地方在等著自己去掙錢,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第二天,當趙率教拿到傳上來的報告時,驚異地發現願意修房子種田的居然有一萬人,甚至還有報了其它組的人要求改成到修房種田這一組來,趙率教大驚之下交過中軍官來問是怎麼回事。中軍官解釋說:“趙將軍,這些人都想早點回家,認為學到修房種地等技能回家後用得上。他們好像知道了會有人來教他們怎麼種植玉米、番薯等高產作物,迫切想學些使用的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

趙率教說:“胡鬧,他們現在還是軍人還沒有退役,怎麼能夠打這些小算盤?我們教他們不是僅僅要讓他們過上安定的好日子,而是要搞出個模式出來方便推廣。假如以後培訓出來的都是些隻會種地的農民,我們又何必花那麼大的勁?如果我們都跟他們是一個心思,我們就可以在寧遠或者京裏上林苑呆著種一輩子的地什麼也不用幹了。”

中軍官低聲說道:“將軍,卑職有個建議你看怎麼樣?”

趙率教看了他一眼問:“你有什麼好辦法?”

中軍官說:“我們可以適當地宣傳一下,就說培訓完以後所有人都會進大鐵公司,不過在大鐵公司裏種田的人是最不受重視的,那些修路修橋修得好的人掙錢多不說還清閑不累,讓他們再想一天考慮清楚,如此一來他們肯定會改變想法的。”

趙率教問:“那偵察巡邏協調關係那一組又怎麼辦?我們是軍人還是要訓練軍事能力的,假如前方沒兵了我們也得頂上,到時候讓人拿著鋤頭和鏟子上去跟敵人拚命?”

中軍官說:“這也好辦,就說巡邏偵察協調關係的人需要有勇氣的人,相信會有人願意在一萬多人麵前顯示自己的勇氣。如果這樣還不夠就可以悄悄地放些風出去,說以後選拔軍官都會考慮敢於去前方巡邏偵察的人,就算不愛麵子愛當官的人總是很多的。”

趙率教笑著說:“看不出來你還很有頭腦嘛,那就派人悄悄地去說吧,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不可信的傳言,誰對大家的安全盡心盡力,這樣的人才我是不會埋沒的。”

大約花了四天多,貴陽和遵義的新軍都安排下去了,不過中途也有一些磕絆一直到二月底才算走上正軌。其中雙方的巡邏安排有重複成了最大的爭論點,貴陽的軍隊西出到安順沿線是主要防守地區,而北上到遵義也不容忽視,其中設置了很多點派出很多部隊在巡邏。但是屬於貴陽的巡邏部隊出發後發現遵義到貴州也有明軍在沿路巡邏,大家就想偷懶於是向上建議說各自負責一攤,擺得上桌麵的說法是怕產生誤會誤傷友軍。

張靜安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對趙率教的小心謹慎也認為有點太過,不過他沒有同意部下說的各自巡邏一半的說法,他知道趙率教肯定也不會同意。經過兩人的書信商議,二月底終於決定雙方在巡邏一事上成立聯合指揮部,貴陽到遵義每隔二十裏建座堅固的哨所,雙方都派人馬進駐駐守。遵義軍負責沿河巡邏並提供後勤協助,貴陽軍對岔口負責深入巡查,大家互相支援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