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周苦笑道:“皇上的要求很讓人為難的,這也不行那也不可以臣不知道該怎麼入手。”
天啟說:“劉大人做得很好啊,你已經找到了尋找未知的事物的正確方法,現在又何必過於謙虛呢?”
劉宗周茫然道:“臣哪裏有什麼好方法?皇上是在開玩笑嗎?”
天啟說:“看來劉大人是隻會運用不知其理,就好比一個背著寶刀卻在不停找刀的人,既然如此朕就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讓大家聽聽,大家看看有沒有錯漏之處。”
信王笑道:“皇兄的見解肯定是極高的,臣弟要好好學學。”
天啟點頭說:“那為兄就不謙虛了,說一說算是拋磚引玉吧。這世上有很多我們明白的東西,但是更多的是我們不明白的東西,在探尋未知事物時需要一些方法,有了這些方法行動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沒有運用好方法瞎碰運氣就難以成功。”
聽天啟說了這兩句話,徐光啟的眼睛不禁亮了,他問道:“臣在博學院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新事物,總有些隱隱約約的感覺但仔細去想又想不明白,皇上有好方法快說說臣洗耳恭聽。”
天啟說:“徐大人怎麼也謙虛上了,朕的方法其實徐大人也一直在用,開始劉大人也用過,隻不過你們都沒有重視而已。上次朕問你糧食良種的培育過程,你說先把不同特點的品種分列出來,然後一樣一樣地培育並記錄數據,最後總結出這些品種的相同特性,徐大人還記得嗎?”
徐光啟說:“臣當然記得,但是這算不上什麼好方法很多人都會啊?”
天啟搖頭說:“會並不表示明白,就像很多人都會生孩子但很多人都不明白生孩子是怎麼回事。將不同事物的相同特性歸納總結出來,這方法叫住歸納法,這種方法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用。徐大人培育良種時在用,劉大人分析施政官員、輔政機構人員、普通百姓等的特點時在用,高大人在選拔官員時也在用。”
高攀龍說:“臣怎麼想不起用過什麼歸納法呢?”
天啟說:“在以往都察院要考察一個官員的能力,要看他在不同位置上是怎麼處理事務的,比如說某位官員在三個縣都幹過而且幹得好,我們就根據他在三個縣不同的表現歸納出他能勝任一個縣的縣令一職,假如他在這三個縣治水、緝盜、理訟、納糧等某一方麵幹得特別出色,都察院就會記錄在案並認定他有這方麵的能力,今後需要這方麵人才是高大人是不是就會立即想起他呢?”
高攀龍想了想說:“倒是這個理,從他在不同地方的表現歸納出他的能力,確實是這樣。”
信王說:“皇兄開始說有幾種方法,這歸納法算是一種,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天啟說:“當然有,另外一種方法叫住演繹法,這種方法跟歸納法相反是倒著推的。”
信王想了一下說:“倒著推,是不是根據他的能力來推斷他會怎麼做?”
天啟點頭稱讚道:“聰明!我們還是以都察院為例子,高大人根據檔案記載發現有很多官員具有不同的能力,假如有一天需要一個會治水的官員,高大人就會把有治水能力的官員都拿出來分析比較,從中推導出哪位官員放在這個位置上能發揮最大作用。這個人沒有在新職位上施展過才能,為什麼高大人要任命他呢?這就是演繹法的作用,就是從一個人的一般能力推導出他在特殊環境下的辦事能力。”
信王興奮地說:“這兩個方法好,臣弟要多多學習細細揣摩,皇兄還有其它方法嗎?”
天啟皺著眉頭說:“據為兄所知目前這世上隻有這兩種方法,還沒有人發現第三種方法出來,信王有興趣多多研究,爭取找出第三種第四種方法出來。”
信王說:“臣弟一定努力,絕不辜負皇兄的期望!臣弟先試一試看對不對,先用歸納法來試試。這屋子裏皇兄娶過媳婦坐在椅子上,臣弟娶過媳婦坐在椅子上,高大人、劉大人、徐大人都娶過媳婦並且坐在椅子上,四周的王公公、談公公還有其他內衛太監沒娶過媳婦都站著的,歸納起來就是坐著的人都娶過媳婦而站著的都沒娶過媳婦,不過這歸納完了好像沒有什麼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