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兩個公司(下)(1 / 2)

天啟對徐光啟說:“徐大人既然熟悉新型糧食品種的培育和推廣過程,也應當明白其過程與新型軍事裝備的研製和推廣過程是一樣的,開始我們說到萬物都有個由嫩變老也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新型良種和新型軍備也應該不會脫離這個規律。朕將其分為幾個階段,同時認為應該由相應的機構來適應這幾個階段,這就是朕要用兩個公司來研製和推廣新型良種和新型軍備的原因,現在的機構已經老化了,隻適用於正常的使用過程而無法顧及其它。”

雖然天啟說得有點繞,但在座的人細想了想都能明白其中含義,劉宗周更是從中聽出了味道,因為天啟讓聖學院考慮一個成熟的方案,其中就包括新形式下百姓與土地的關係,還有百姓和官員的關係。現在天啟談到新型良種和新型軍備的研製和推廣,說不準能夠聽出點天啟的意向。辦任何事首先要領會到領導的真實意圖,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領導也許不會給你明說,但如果你不能領悟出來那就是你的錯。

劉宗周問道:“皇上的意思是不是說現在的府縣治理模式不適合新型良種的培育推廣?兵部製造後入庫待用模式是不是也不適用於新型軍備的研製和推廣?”

見劉宗周問得熱切,天啟知道劉宗周想了解自己的想法,於是微笑著說:“這隻是朕的一家之言,是朕根據自己看到的現象作的推導不一定正確。就算這種推導完全正確也不足以用來製定合適的方針政策,你們聖學院應該從現有的製度和人的現狀出發去考慮關係的變化,這樣才有利於方針政策的製定。假如不考慮現狀隻想著如何完美如何正確,就會出現看似正確無比實際上沒有大用的情況出現。”

劉宗周想了想搖頭苦笑道:“不考慮正確隻考慮現狀,臣不能理解請皇上明示。”

天啟說:“不是不考慮正確,而是不應該把正確與否放在首要位置,這道理在其它地方行不通但在聖學院裏是通行的。聖學院研究的東西多跟經驗有關,所謂經驗就是指已經驗證過有效果的東西,沒有效果甚至錯誤的東西那就不是經驗而應該稱其為教訓了。經驗本身有一定的正確性,已經正確了再去考慮正確與否就沒有意義,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否從現狀平穩過渡,不能由現狀輕鬆過渡的正確隻是個美麗的空中樓閣,看得見夠不著會讓人幹著急。”

劉宗周點頭說:“好,那臣就聽聽當是借鑒,也好品評一下皇上的想法是否適合。”

天啟點頭說:“那就請劉大人跟諸位聽好,順便幫朕看看有沒有錯誤的地方。朕認為新型東西從產生到應用應該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是開發階段、推廣階段、成熟使用階段。這三個階段各有其特色,應該由相應的機構來與之對應,否則的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說開發階段,這個階段是個從無到有的階段,它充滿了希望也充滿了風險,成功了就會有巨大回報可謂一本萬利,但無數次的失敗甚至永遠看不到成功會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信王點頭說:“皇兄這話有道理,就像徐大人最開始研製如何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時,滿朝沒有人願意出錢投資,隻有皇兄獨具慧眼敢每月投資一千兩,並把上林苑一半的土地也投進來。現在看來確實是一本萬利的投資,據說新型良種全部推廣應用後皇兄的常青樹公司每年從中所得接近朝廷的稅收,將來產量提高後會得到更多,臣弟想起來都有些眼紅。”

高攀龍說道:“信王不必羨慕,聽說軍務院軍政處的文震孟文大人說過天子無私事天子無私念的話,如此看來隻要朝廷有困難皇上不會袖手旁觀的。”

天啟知道高攀龍的話中有擠兌之意,不過他沒有就高攀龍的話接口隻是說道:“這就是朝廷現有機構無法適應產品開發階段的明證,現有機構是機械的不靈活缺少孤注一擲的勇氣,適合成熟事物的正常使用,這也是朕要用常青樹公司來開發的原因,在這事上大鐵公司都不適合做這事。”

高攀龍問道:“大鐵公司也有靈活性啊,皇上為什麼說大鐵公司不適合產品開發?”

天啟說:“開始說了產品開發階段有很大的風險,此時的投資可謂是風險投資也就是有一定把握的賭博,常青樹公司是朕的獨資公司,賭輸了朕願意沒人可以說什麼。大鐵公司有很多股東,朕願意賭但股東們不一定願意賭,贏了還好說但如果輸了恐怕會怨聲載道。大鐵公司雖然不適合去做風險投資,但它適合拿去運作新品種的推廣,因為此時已經沒有風險但卻有很大的利益,股東多人氣就旺正適合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