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兩個問題(1 / 2)

也難怪信王對‘下麵的官員上來’這話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一直以來大明的官員都是從上往下派的,哪怕是最小的七品芝麻官也是由中央吏部派遣委任。假如一個官員做出了成績應該升官,也得由中央考察後再升遷。前一陣天啟跟監政院的人商議過,說可以在輔政機構健全完備後給地方各省一些任免權,但即便如此也是從上到下的委派,而不應該是下麵的官員向上走。

天啟對信王解釋道:“輔政機構成立後,就把各地官員分為兩類,一類是行使政務的官員,如各省的巡撫、各州府的知州知府、各縣的知縣等,另一類就是專門監督施政者的官員,如各省的總督、派駐到各府縣的簽都禦史和巡按禦史。以前的簽都禦史和巡按禦史是吏部委派不固定的官員,現在要固定到各府縣可以稱其為府督和縣督,施政官員和監政官員的產生應該是不同的,監政者由上級派遣隻接受上級管理,施政者在接受上級安排時還要考慮下麵的要求。”

信王想了想說:“監政官員隻由上級派遣這事臣弟明白,就好比現在我們這幾位監政院的人,就隻由皇兄直接任命而不需要經過廷推。但是臣弟不明白為什麼施政者在接受上級安排時還要考慮下麵的要求,如此一來這個官員該聽誰的呢?假如他認為下麵的人有道理是不是會帶人跟朝廷唱反調?”

天啟說:“為兄的意思是施政者在做事時沒有考慮自己想法的必要,也就是說他隻接受集體的智慧照章辦事,假如出現下麵百姓的要求跟上級的要求不一樣時,那就屬於特殊狀況,這就是監政官員該考慮的事了。監政官員的職責就是平常時期監督施政者照章辦事,特殊時期出主意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就不會出現你說的施政者代領下麵的人跟上級唱反調的情況,因為在特殊時期他的權力已經暫時停止,隻能以監政者助手的身份出現直到一切正常。”

信王聽了天啟的解釋沒有說話,他覺得一個地方同時擁有施政者和監政者雖然是新舉措,但一個負責平常事務一個負責特殊事務看起來好像有道理,不過這樣做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劉宗周這時候問道:“皇上說施政者要同時得到上級和下級的認可,是不是意味著從上到下的施政官員都要由類似廷推那樣的推舉產生?”

天啟想了想說:“準確地說應該是上級任命和下級推選兩種方式相結合,隻有這樣才能促使其做事時上下兼顧。”

徐光啟是搞技術的,在這種場合一般不說話,但這時候他忍不住說道:“臣在博學院中聽龍華民他們說過,他們說泰西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用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官員,甚至在評判事務的正確與否時都要由所有人選舉的五百人大會來評判,皇上是不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也想搞個什麼民主選舉?”

天啟一聽就知道這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些泰西人又在花言巧語企圖用民主思想毒害徐光啟這樣的易受蒙蔽的中老年,對這種惡劣的行為必須給予揭露和批判,要弘揚中華文化反對偽民主思想的毒害。

天啟想了想說:“他們說的確有其事,民主也是個好東西,不過朕不準備那樣做,因為那樣做是膚淺和不完善的做法,那樣的民主是殘缺不全的民主不是真民主。龍華民他們隻給你講了五百人大會和選舉,他們肯定沒有講當時有個很有學問的人叫蘇格拉底,這個蘇格拉底正是被當時的五百人大會宣判有罪被迫自殺的,這充分說明殘缺不全的假民主會害死人!”

見大家都在想,天啟對劉宗周說道:“劉大人是否還記得剛成立聖學院時我們談論的內容?就是說多數人讚成同意的事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朕記得這還是你當時提出的觀點。假如我們現在按那些泰西人說的那樣全部直接選舉產生官員,那麼選出的官員很可能就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好好先生,就算是各村各裏選村長裏長,恐怕都隻會選出一些惡霸來,這對當下的大明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劉宗周點頭說:“事實確實如此,不過皇上說一個施政官員要得到上下一致的讚同,上級的同意好說,隻要根據他以前的功績來推測他的能力就可以,下級的同意除了選舉還有什麼辦法呢?”

天啟說:“從上級的角度來看要評判一個官員的能力僅僅看他以前怎麼做是不夠的,還要聽他將來的打算,對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言行一致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隻會說或隻會做的人,他的能力是有欠缺的也是不完整的,這樣的人隻能是輔助佐官而不能出任主官,這才是量才適用的態度。至於說一個官員要得到下級讚同,朕想除了選舉也隻有選舉了,因為選舉的結果雖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這個結果卻是得到大家一致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