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廢除死刑(1 / 2)

大家見天啟決定修改大明律,而且把修改大明律說成是全天下百姓的需要,於是都紛紛點頭稱是。大明律一直沒人敢碰,那是因為太祖朱元璋曾經說過,今後無論是誰提議修改大明律,此人就是亂臣賊子。現在放眼一望隻有把修改法律的責任推在百姓身上,因為太祖再大也大不過全天下所有百姓,這樣一來就可以堵住那些守舊之人的嘴。

大家正暗自佩服天啟轉移壓力的巧思,誰知道天啟突然說道:“今後不要殺人了,逐步廢除死刑吧。”

高攀龍心裏一驚,說道:“皇上,死刑萬萬廢不得啊,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廢除了死刑怎麼震懾那些為非作歹之人?豈不是縱容人幹壞事?”

天啟沒有作聲,隻是看向劉宗周和信王,劉宗周說:“臣雖不知道皇上為什麼要提議廢除死刑,但臣想皇上這樣說肯定有原因,不知道皇上能不能詳細說說?”

信王也說道:“是啊,皇兄就說說吧。”

天啟說:“朕看了高大人還有軍務院洪承疇和侯恂從陝西回京後呈上來的奏章,發現我大明在陝西以西的力量非常薄弱。想漢代之時就有張騫出使西域,唐代也有文成公主嫁給鬆讚幹布,我大明如果能夠加強陝西以西的力量,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就可以從陸路直達泰西,避免想作點物質或者思想上的交流還要被什麼耶酥會要挾。”

高攀龍說:“臣一路上是見到陝西守軍不怎麼強,但跟廢除死刑有什麼關係?難道皇上要讓死刑犯從軍?”

天啟搖頭說:“跟汗唐的軍隊比較起來,宋朝和大明的軍隊都比較弱,宋軍弱在軍隊裏多有發配之人,大明弱在軍隊裏多是些種田的農夫。如果大明再把發配之人加入到軍隊裏,那啟不是弱上加弱?其實陝西以西的力量弱並不完全是軍隊的原因,缺乏強悍之民也是真正原因之一。朕想在陝西以西劃一塊地,把死刑犯中過失犯罪有悔意之人發配到那裏去,讓他們在那裏生活繁衍永世不許回故土,這也相當於廢物利用。”

高攀龍尋思了一陣問:“他們會不會叛變投敵或者說以後形成割據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這些可都是些聰明人,不聰明的人是犯不了罪的。”

天啟說:“朕沒事時讀古書,發現古書上說遠古的仁君一般都不殺人,有犯了罪之人就把他們發配到長江以南。現在仔細看來那些人的後裔應該是在湖廣和浙江一帶,你們看現在那些地方的人多聰明!這也證明了高大人的話,犯罪的人多是聰明之人,傻子要犯罪是很困難的。如果把陝西以西地帶都變成罪犯聚居地,相信很多年以後會出很多狀元的,至於說怕他們心懷不軌,可以加強軍事力量監管他們就是。”

高攀龍笑道:“皇上所言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不知道皇上是從哪裏分析出來的?”

天啟說:“朕不是在信口開河,犯罪之人聚居在一起,其後代不但聰明而且漂亮。詩經裏有這麼一首《漢廣》你們想必不會陌生,據說當年孔子曾經愛慕一個楚國的女子而不得,於是發出‘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的感慨,連孔聖人都動情的女子肯定漂亮得不得了。而後麵幾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更是在詩中反複出現,為什麼不可方思?因為他們是罪人!為什麼南方的棺木多為船形?因為他們想回故土!”

大家見天啟言詞鑿鑿煞有介事,都轉而看向劉宗周,因為劉宗周在曆史方麵的博學是所有人都欽佩的。劉宗周哈哈一笑道:“皇上所言很新奇,若說是先秦兩漢之時的曆史臣略知一二,要說是遠古帝王之事臣也不敢說全部知道,皇上既然說有就算有吧。皇上的意思是過失犯罪確有悔意而又按律該判死刑之人不殺,發配到陝西以西讓他們改過自新,那麼對那些窮凶極惡死不悔改之人怎麼處理?也是不殺嗎?”

見劉宗周不糾纏於不容易辨明之事,能夠轉回到主要問題上來,天啟不由得暗暗點頭,心想這劉宗周終於不再是以前那種一根筋了值得讚賞。他想了想說:“窮凶極惡之人也不能簡單地一刀砍了了事,也應該廢舊利用一下,畢竟不管砍了埋了都要臭塊地。前一陣醫學院的武之望武大人說他們醫學院裏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學習泰西醫術,而泰西人的醫術跟我們大明的出發點不一樣,他們不講陰陽平衡隻對某一部分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