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官商同源(中)(2 / 2)

說完起身讓人把自己的椅子和高縣丞的椅子擺到條案的兩側,吩咐高縣丞坐下說話。見高縣丞神色雖有些不自然,但沒有一旁的縣令那麼慌張,高攀龍點了點頭問道:“高縣丞,你開試問了本官兩句話,一是問為什麼朝廷要用年齡來限製官位品級,二是問為什麼朝廷要有兩成的利潤封頂限製,如果不變的話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談話,你還有其他問題嗎?”

高縣丞想了想咬牙說:“卑職沒有了。”

高攀龍點頭說道:“那本官就回答你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你雖然問的是官員品級限製和商人利潤限製兩個問題,但是在本官看來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也就是說這兩種限製都是基於一個目的,為的是限製人的野心。”

高縣丞想了想說:“卑職記得書上說薑子牙八十歲還能立下功勳,甘羅十二歲就成為秦國的使臣出使趙國,可見年齡和官職品級並無多大的聯係。朝廷用年齡來限製品級,會使很多有能力的人不能施展才能,是大明的損失。”

高攀龍說:“你所舉的兩個人隻是特殊例子不代表普遍存在,朝廷任用官員的製度必須考慮大多數人而不能針對少數人,否則的話那就是對大多數人的不公平。高縣丞不會忘了這次事件的主要起因是什麼吧?根據你親口所說的話加上本官的調查,這次事件就是因為很多人感覺不公平才鬧的情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好,如何讓大多數人感覺到公平才是朝廷應該著重考慮的。”

高縣丞說:“問題是這個用年齡來限製品級的製度是現在才有的,一個製度之所以存在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朝廷倉促之間作如此重大的改變會不會太輕率?想當年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改實物交稅為用銀錢交稅,看起來方便了百姓不用受運送糧食之苦,其實是給大明種下了禍根。一條鞭法一實行立即讓所有人對銀子趨之若鶩,毀苗栽桑種茶燒瓷等行為都是向著銀子去的,這是這幾年大明缺糧的根本原因,難道朝廷要出現問題才改正錯誤嗎?”

高縣丞這番話說得有道理,連高攀龍都不得不佩服,不過就是因為太有道理了,引起了高攀龍的警惕。這番話不是一個八品縣丞該說得出來的,高縣丞的身後肯定還有人,也就是說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高攀龍輕咳了一聲說:“用年齡限製品級確實是現在才有的,不過實行這麼久以來得到了很多官員的讚同,這樣做確實能夠減少爭鬥增加團結合作精神。遠的不說就說當年世宗朝時,張璁、夏言、嚴嵩、徐階等人無不是鬥倒前任自己才起來的,這種內鬥消耗了我大明非常多的精力,無論如何不能讓曆史的悲劇繼續下去了。現在大明用年齡限製品級,年輕官員就能夠踏踏實實做事,七十歲的老臣也去聖學院發揮餘熱不會老占著位子,就不會再有那種爭鬥。”

高縣丞說:“這樣做隻是促使官員正常流動,對官員的能力就有很大程度上的削弱,百姓們是願意要一個低能力的庸官呢還是喜歡一個能力強的能臣呢?誰能保證這個製度不會像一條鞭法一樣曇花一現?”

高攀龍說:“高縣丞一再提到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認為他的改革是因為犯了方向性錯誤死後才被否認,但本官覺得不是這麼回事。首先是他定的一條鞭法在他死後這麼多年依然在用,之所以出現糧食不足,不是方向性錯誤而是結構性錯誤。張居正不是錯在實行一條鞭法,他錯在沒有像現在這樣要求所有人一視同仁向朝廷交稅,沒有像現在這樣規定栽種內容,假如他這樣做了不會出現糧食危機。”

見高縣丞和其他人都低著頭沒有做聲,高攀龍說:“至於說到能力評判,這確實是一個難以判定的問題,什麼人算是有能力的人?非要中過進士點過翰林的才算是有能力嗎?當年海瑞以一個舉人身份做到南京右都禦史,為官清廉為政清明被廣為傳頌,你能說他沒有能力嗎?據我所知高縣丞也是舉人,假如有誰說舉人沒能力我想高縣丞第一個會跳出來反對吧?因此可以說存在的有一定道理,但不代表不需要改變,隻要改得有效果反對的人少就表示改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