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啟在低頭細想春英這時問道:“思琴,你說你祖父告訴你兩句話,信守承諾是第一句,那麼第二句是什麼?”
思琴微笑著說:“第二句就是如果不是不得已,永遠都不要對任何人做出任何承諾。”說完自己都笑了起來。
春英一愣,然後恍然大悟說:“原來你祖父也不是那麼老實,隻不過隱蔽得很深罷了。”
天啟這時候說:“朕明白了,其實做生意的人隻有兩種人,一種是看起來很狡詐的人,另一種是看起來老實背地裏很狡詐的人,既然都是狡詐的人那朕就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區分,免得朕的信譽受損。”
思琴說:“是啊,商人都是想著如何追逐最大利益的人,要遏製住他們不斷膨脹的野心,皇上把兩成利潤封頂這一製度堅持住就好,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鬆口。一旦發現有人為了獲取多的利潤挑戰皇上的權威,皇上就要毫不猶豫且毫不留情地打擊,讓他沒有再翻身的餘地,同時也讓其他觀望的人徹底死心。”
春英這時候說:“皇上,臣妾覺得光來硬的也不好,那樣會讓人恨你的,還要讓別人喜歡你才行,最好把他們跟皇上綁在一起。”
天啟奇怪地問:“怎麼綁在一起?讓他們來朝中做官?那他們有了權力幹起壞事來不是更加得心應手?”
春英說:“不是的,臣妾記得原來家裏開飯館時,對周圍鄰居家的小菜之類的都是包買的,一個是圖鄰居家種的菜知根知底幹淨,二是讓鄰居也能從中獲些好處。”
思琴這時候說:“春英的話很有道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皇上在限製商人利潤的同時還應該給他們一些好處,這樣一來他們才不會隻有怨言也能有一些感恩之心。”
聽了春英和思琴的話天啟突然想起了聖學院劉宗周說的綜合施政理論,搶了別人一顆糖就要遞給別人一個果子,這樣做遇到的阻力才會小。看來正確的東西原理都是相通的,難怪有那麼多人喜歡研究哲學,一法通萬法通嘛。
天啟想了想問思琴:“你說限製兩成利潤封頂不動搖,時間長了商人們有損失的同時也會有怨氣。你說怎麼給他們好處才能讓他們沒有怨氣?或者說讓他們的怨氣不那麼強烈?”
思琴想了想說:“一是公平,隻要所有人都是兩成利潤封頂,大家都一樣就不會有人說閑話,不患貧但患不均是人的本性。如果發現有人不受這個限製,而皇上又沒有及時對違規的人進行懲罰時,大家才會有怨言。第二是地位,現在南方北方都有商會,但朝廷還沒有對商人的身份加以確認,這是不是一件很不正常或者說很好笑的事?”
天啟想了想說:“是啊,大明有軍戶、民戶、匠戶等各種劃分唯獨沒有商戶,朕馬上下旨讓政務院商議設立商戶,然後根據具體商戶來準許規模經營和收稅。不過商人們以後就要正常交稅他們會喜歡嗎?”
思琴說:“他們現在交的也不少,隻不過不是以商稅的名義,有了正常的身份他們肯定願意的。”
天啟點了點頭心裏道:“這跟女人都喜歡找個人正大光明嫁了,而不是隨隨便便私下勾引男人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