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還沒完,隻聽天啟接著說:“假如你徐大人做到前麵這些還能夠讓小麥和水稻的產量提高兩倍以上,朕就讓你的一等公爵位世襲罔替。”這一下徹底顛覆了大家的價值觀念,這沒有軍功還能封公爵?還什麼世襲罔替?不就玩個泥巴嗎?犯得著抬得這樣高?有人在想好在皇帝沒有說要給徐光啟封王,還沒有徹底瘋狂。
誰知道天啟接下來來了句:“本想說封你為王,但古往今來異姓封王都不吉利,朕認為就算了到此為止。不過你可以給你手下的幾個高鼻子外國人說清楚,如果他們能夠真心幫助博學院完成朕交代的事,朕就允許他們在大明傳教,不過傳教時要先聲明他們的那個什麼主的位置不能比朕高,而且不得借屍還魂來幹涉大明內部事務,否則立即鏟除。”
當徐光啟魂不守舍地答應後,天啟見大家都靜靜地不說話,於是問聖學院的劉宗周:“劉大人覺得朕的承諾是太高了還是不夠?”
劉宗周說:“民以食為天,臣覺得如果徐大人能做到這些的話,皇上的封賞恰如其分。”
天啟皺眉說:“那你們怎麼不做出高興的樣子?說相書的還要個捧場的呢。”
大家一聽馬上開始恭喜徐光啟並大讚天啟知人善任,把百姓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是古往今來少見的明君,仁慈賢德聖明偉大直追堯舜,說得天啟心情舒暢神清氣爽,見時辰不早了就叫談敬安排賜酒傳膳要君臣同樂。一會兒就見各式各樣的美酒佳肴流水般端了進來,在大臣們輪番敬酒時,天啟給大家說了今後做事時要多向博學院和聖學院請教,而聖學院和博學院也要注意各種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方便大家隨時查閱和借鑒。
在其中的一個桌子上,徐光啟被幾個光祿寺和上林苑的官員以拜見新上司和結交新朋友的名義圍在了中間,各種勸酒各種奉承外加各種不同但都笑得稀爛的笑臉,當然也離不開低姿態的討好和隱隱約約的解釋。徐光啟雖然一門心思搞研究但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二楞子,他在大家都說得差不多時隱晦地表示他隻想把皇上交代的事做好,至於說上林苑以前的事隻要大麵上過得去就行,那些曆史遺留的小枝節不值得大家浪費精力去關注,大家一聽頓時皆大歡喜。
俗話說好酒壯人膽,在喝得都有點暈暈乎乎的時候,一個家裏開了幾家生意的侍郎問天啟有了博學院聖學院還有醫學院,是不是還可以成立一個商學院來提升一下商人的社會地位。天啟看了他一眼說可以但不是現在,當天下所有的商人都能夠自覺自願把自己的利潤定在兩成以內,而不是要朝廷費時費力去監督,就說明商人是真真正正把自己與國家和百姓放在一根板凳上了,這時候可以考慮成立商學院號召有誌於經商的人去學習,並進而提高商人的地位。
這就說明在目前天啟的心中商人跟奸人還是近義詞,隻可以利用改造外加限製但不得重用,讓左右的人聽了以後覺得從朱元璋開始仇視商人的傳統還要繼續在大明皇帝身上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