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啟發問徐光啟上前說:“回皇上的話,臣本來不想說的因為臣的東西都還沒有見到成效,不過要是不說說臣怕諸位大人以為臣和博學院是光拿銀子不辦事的,再加上今天聽到各部都有令人滿意的成果,如果臣不說一說恐怕今後跟戶部要銀子都張不開嘴了。”
天啟哈哈一笑說:“徐大人多慮了,就算你們什麼都沒做出來至少三年內朕是一心一意支持你的,當然三年後你們還沒見動靜朕就要來看看究竟了。”
徐光啟說:“那臣更該說一說了,前一陣跟軍務院的倪元璐倪大人商議大炮方麵的事,他的意思是要把一般的炮彈換成他做的炮彈,這個因為條件不成熟所以沒做出來。不過卻做出了另外一種東西,具體是什麼倪大人讓絕對保密所以臣今天就不在這裏說了,皇上可以去問問倪大人。臣要說的是臣等正在研究三門新食物,正在試驗但需要的時間長現在還沒有多大推廣價值,不過博學院中的人已經有了些新思路,應該不會超過皇上的三年期限就能研究出來。”
天啟一聽笑了笑說:“搞研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太浮躁的人是出不了什麼成果的,徐大人不妨把你的研究給大家說一說,說不準進了諸位大臣的法眼以後給博學院撥銀子會撥得快些。”
徐光啟說:“臣等最先栽種的是甘薯和玉米,說起來這兩種東西還是從南方廣東和福建兩省開始栽種的,後來在南方各省傳播開。這兩種東西的不好之處是產量低不穩定,而且甘薯還不好保存容易爛,但它們的好處是耐旱。臣的意思是如果能夠增加甘薯和玉米的產量,那我大明的饑荒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皇上也沒有必要花銀子移民了。”
有一個從河南回京述職報告移民情況的巡撫問徐光啟道:“徐大人說這兩種東西耐旱不過產量低,耐旱是好事北方的旱情這幾年是一年比一年重,但產量低就不好了,不知道低到什麼程度?能不能跟小麥持平?”
徐光啟搖了搖頭說:“甘薯要好些但不易保存,玉米產量最多有小麥產量的一半,而且它們的口感都比不上小麥和大米。”
河南巡撫聽了也搖了搖頭說:“這就沒有什麼推廣價值了,不要到時候小麥沒栽上,甘薯和玉米百姓吃不飽或者根本不愛吃那就麻煩了。”其他人一聽也惋惜地搖了搖頭。
就在大家都不看好甘薯和玉米時,戶部和工部的幾位尚書和侍郎的眼睛亮了,戶部尚書左光鬥首先問:“徐大人,你說甘薯和玉米耐旱,水稻我們不說隻說在用水量上比起小麥來少多少?”
徐光啟說:“具體的沒仔細測算過,但至少省水一般以上,基本上可以栽下澆完水就不用管,當然連續幾月一顆雨不下也不行。”
左光鬥這時轉身對天啟說:“皇上,臣有個想法,這北方各省天旱不假但並不是全省各地都旱,挨著河流的地方還是可以用人力或者水車提水的。臣的意思是離河近的栽種小麥,稍微遠的就栽種甘薯和玉米,產量少總比顆粒無收好,口感差總比餓肚子強。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這樣一來可以暫時停止移民,至少能節約一百萬兩銀子。”
天啟想了想說:“這個想法有點冒險也有點瘋狂不過可以賭一賭,銀子恐怕省不了,一半買糧食防止萬一另一半用來準備甘薯和玉米的種子吧,你們想賭一把朕就陪你們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