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想了想說:“一是自己派人查,二是通知林丹汗問他要個說法,要快!”說完悶悶不樂地走了。
第二天,兩河口方麵再次傳來消息,這次的消息比較詳盡,說朱梅被殺有三個原因,一是朵顏部受到挑唆突然暴起發難,率所部人馬一萬人悄悄將兩河口包圍,然後勾結協助修城的插漢部五千人一起動手,由於地勢險要各路口都被堵死所以三千明軍無一逃脫。第二個原因是朝廷對朵顏部操之過急,在力量沒有充分加強之前就提出要在朵顏部成立融合區,讓融合區裏的蒙古人要麼放下武器當順民要麼離開,這就讓朵顏的首領速不的大為反感。
第三個原因是朱梅自身的原因,他對懶散慣了的插漢部蒙古人跟手下漢人士兵一樣要求,蒙古人如果達不到他的要求就不給吃的,逐漸積起了前來協助修城的蒙古人的怨氣,所以這些人一經朵顏部勾引雙方馬上勾結在一起。至於說張靜安的兩千人當時正在山裏訓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張靜安及其所部人員的下落。
當天啟再次來到軍務院見到這份情報時,憤怒的心已經漸漸平靜下來了。他對孫承宗說:“先生,事情已經發生了,不知道軍務院有什麼後續手段?”
孫承宗說:“臣的打算有三個,一是再次派人給林丹汗送去全部所知信息讓他看怎麼辦,我們在大淩河穀的所有行動全部停止,根據林丹汗的行為再做決定。二是盡快找到張靜安將軍和他帶領進山訓練的那兩千人,已經死了三千人不能再多死兩千人了。第三是詳細考慮朝廷與朵顏部的關係,看能不能以此為契機變不利為有利,徹底解決曆史遺留問題。”
天啟點了點頭說:“如此甚好,就按先生所說的辦,隻不過要盡最大努力找回張靜安。”
當天下午軍務院就再次派人給插漢部林丹汗去信,告訴他一切經過看他怎麼解決。其實林丹汗也不是聾子瞎子,兩河口發生的事他當天就知道了,正為如何跟明朝交代傷腦筋,因為這五千人是插漢八大部其中兩部的人,但不是他本部的人馬。這兩部跟幾年前叛逃到女真人那兒去的一部關係密切,一個搞不好就會讓剛剛裹緊的插漢部四分五裂,但不處理又無法跟明朝交代,這就讓林丹汗很為難。
在兩河口跟朵顏部勾結作亂殺了三千明軍的五千蒙古兵雖然是激於怨氣,但也很難說有沒有故意和預謀的成份在裏麵,他們所屬的兩部一直以來都傾向於跟女真人講和,隻不過被林丹汗的高壓統治逼迫阻擋才沒能如願。這林丹汗可能是因為年輕,管理插漢內部各部的手段非常簡單粗暴,隻說要求不說原因,多行懲罰少見安撫,時間一久自然是怨聲載道。
無論是管理什麼地方,罰得重肯定就應該賞得多,這樣就能讓人不顧一切地依附於你,規矩都在你的嘴上,大家都遵守你的話而不是遵守某個製度,這是年輕人喜歡幹的事,因為年輕人有活力有衝勁有膽量。另一種管理方式就是輕罰輕賞盡量減少人為幹預,一切事務盡量用製度來管理,用製度來管理人會使管理者少很多事省很多心,這是精力和體力都有些衰退的中老年管理者喜歡幹的事,但壞處在於如果製度不硬就會讓人覺得不公平漸漸喪失人心。
林丹汗是個很有理想的異類,他不用製度管人喜歡自己說了算,但又很懶散怕麻煩,出了事除了責罵就沒有別的招,這就是刻薄寡恩所以內部怨恨他的大有人在,現在兩河口發生的事就很考驗他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