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王國
孢子植物
【鞭毛生物】一類介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水生、單細胞或集成群體、具鞭毛的生物。在整個生活周期或營養體的大部時期,具一、二或三根鞭毛,能遊動。細胞裸露,或有堅韌的膜,有些種類有纖維素的細胞壁。有色種類有載色體,能行光合作用;無色種類營腐生性或動物性營養方式。一般以細胞縱分裂進行繁殖,有性生殖較為少見。遇不良環境時,形成厚壁不動的包囊。主要分布於淡水中。這類生物植物學家將它列為藻類的一門(即“鞭毛生物門”),或分為若幹門(如部分的綠藻門、眼蟲藻門、金藻門、甲藻門等);動物學家則將它列為原生動物門的一亞綱(即“植鞭蟲亞綱”)。
【藻菌植物】藻類、細菌、放線菌、粘菌、真菌和地衣等低等植物的總稱。植物體構造簡單,單細胞或集成群體,或多細胞而無根、莖、葉的分化,不具維管束。營自養、寄生、腐生或共生生活。生殖器官構造簡單。生殖方法無性(分裂、芽殖、產生各種孢子等)和有性(同配、異配和卵式生殖等)均有。細菌、放線菌、粘菌和真菌,現金列入微生物類,故藻菌植物一詞,已很少使用。
【藻類植物】含葉綠素和其他輔助色素的低等自養植物。植物體為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一般構造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除部分海產種類體型較大外,一般都相當微小,不少種類須借顯微鏡才能看見。主要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部分生於土壤、岩石和樹幹上。多數種類是魚類的主要餌料,部分種類可供食用(如海帶、紫菜)、藥用(如鷓鴣菜)和工業用(如石花菜)。根據所含的色素、細胞結構、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的構造等,分為:藍藻門、眼蟲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黃藻門、矽藻門、綠藻門、輪藻門、褐藻門和紅藻門等。
【綠藻門】藻類植物的一門。藻體草綠色,有單細胞、群體和多細胞個體等種類。多細胞個體的體形成球狀、絲狀或片狀等。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組成。細胞內含一至多個顯著的核。載色體的形狀、數目因種類而異,但所含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成分與高等植物相似。不少屬的載色體上具澱粉核,貯藏的澱粉即積聚在它的周圍。繁殖方法有斷裂、分裂、產生各式孢子、同形或異形配子和卵及精子。遊動細胞一般有二或四根頂生、等長的鞭毛。主要分布於淡水中,少數生於海中和濕泥、岩石、樹幹上或附著動植物體外,部分種類寄生或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參見“地衣門”)。本門不少種類可作魚類的餌料和家畜的飼料,石蓴、滸苔、礁膜等可供食用。
【衣藻】亦稱“單衣藻”。綠藻門,衣藻科。藻體為單細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兩條等長的鞭毛,能遊動。鞭毛基部有伸縮泡兩個;另在細胞的近前端,有紅色眼點一個。載色體大型懷狀,具澱粉核一枚。無性繁殖產生遊動孢子;有性生殖為同配、異配和卵式生殖。在不利的生活條件下,細胞停止遊動,並進行多次分裂,外圍厚膠質鞘,形成臨時群體稱“不定群體”。環境好轉時,群體中的細胞產生鞭行,破鞘逸出。廣布於水溝、窪地和含微量有機質的小型水體中,早春晚秋最為繁盛。一些含蛋白質較豐富的種類,可培養作飼料或食用。
【團藻】綠藻門,團藻科。藻體為球形群體,直徑約一、二毫米,能遊動,整體由數百乃至上萬個具雙鞭毛的細胞排列在球體表麵所成,中央腔內充滿粘液;每個細胞的形狀、結構與衣藻相似,各細胞間有原生質絲相連,並有營養細胞和繁殖細胞之分。無性繁殖時,一部分繁殖細胞分裂,形成若幹小型子團藻,陷落腔內,待母體死亡破裂後逸出;有性生殖為卵式生殖。分布於靜止的小型池浜內,春季較盛,並常成純群。
【絲藻】綠藻門,絲藻科。藻體細長,由筒狀細胞連接成單列而不分枝的絲狀體。細胞內含有綠色的載色體。基部細胞延長而無色,有固著作用。生殖時產生遊動孢子和配子。多數生長在流動的淡水中;少數種類生於急流中,部分種類分布於海洋中。軟絲藻可供食用。
【原球藻】綠藻門,原球藻科。藻體為單細胞,球形,常多數聚集成群。細胞具細胞壁,單核,載色體大型,邊緣凹裂,通常不具澱粉核,僅以細胞分裂繁殖。廣布於陰濕的樹皮、牆腳、花盆或磚、石等處。
【礁膜】亦稱“石菜”、“綠紫菜”。綠藻綱,礁膜科。藻體呈膜狀,由一層細胞構成,高達15厘米,邊緣多襞褶,黃綠色或淡黃色,柔軟而有光澤。分布於我國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沿海,日本中、南部沿海至琉球群島亦產。多生於內灣水靜處的中、高潮帶岩石上。曬幹後可供食用。
【滸苔】也叫“苔條”。綠藻門,石蓴科。藻體由單層細胞組成,管狀,中空,細長如線,綠色。基部以固著器附著岩石,生長於潮間帶。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曬幹後供食用。
【石蓴】亦稱“海白菜”。綠藻門,石蓴科。藻體呈片狀,長可達50厘米,鮮綠色。基部以固著器附著岩石,生活於海岸潮間帶。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曬幹後供食用。【鞘藻】亦稱“間生藻”。綠藻門,鞘藻科。藻體為不分枝的絲狀體,基部一細胞成為固著器,借以固著在他物上生長;細胞一般呈長圓筒形,單核,載色體網狀。細胞每經一次分裂,往往在新細胞壁外上方產生一圈短鞘,如連續分裂多次,常數鞘重疊,故名“鞘藻”。無性繁殖產生大型遊動孢子,其頂端具一圈纖毛;有性生殖為卵式生殖。廣布於靜止或流動緩慢的淡水池溝中,幼時附著,成長後因斷裂而浮生水麵。
【水綿】綠藻門,水綿科。藻體由筒狀細胞連接而成單列不分枝的絲狀體。細胞內有螺旋狀鮮綠色的載色體。繁殖一般為細胞分裂,多在夜間進行。有時兩條絲狀體的細胞互相接合,形成接合子,沉入水底,經休眠後萌發為新個體。大量繁殖時,會影響水質,對魚類養殖不利。
【新月藻】綠藻門,鼓藻科。藻體為單細胞,形似新月,故名。細胞分為對稱的兩半,中央有一個細胞核,每邊各有一個載色體,載色體表麵有縱行的棱,裏麵有一列澱粉核。細胞兩端各有一個液泡。無性繁殖時,細胞於中央分裂為兩,各自新生另一半。有性生殖為接合生殖。分布於各地靜止小池塘內,為常見的浮遊藻類之一。
【鼓藻】綠藻門,鼓藻科。藻體為單細胞或群體,群體呈球狀或絲狀。多數種類的細胞均分為對稱的兩半,各半約為半圓形,外有各種花紋和突起,內含一大型片狀載色體;兩半之間常有一狹隘部分即“藻腰”,中有細胞核一枚。無性繁殖時,細胞沿藻腰處分裂為兩,各自新生另一半;有性生殖為接合生殖。廣布於各地靜止小池塘內,為常見的浮遊藻類之一。
【水網】也叫“網藻”。綠藻門,水網科。細胞呈長筒形,含有多數細胞核和網狀載色體,各細胞以兩端相連組成大型的網狀群體。生長於靜水池塘中。小魚苗常被水網纏住而死亡,有害於魚類養殖。
【柵列藻】綠藻門,柵列藻科。藻體為單細胞,橢圓形或紡錘形,常由4—8個藻體連接成單列或雙列的群體。懸浮水中,不能遊動。生長於熱帶及溫帶的淡水中,繁殖迅速。富含養分,可大量培養,供食用及飼料用。
【輪藻門】藻類植物的一門。藻體構造複雜,有類似根、莖、葉的分化,大小約10—50厘米,外形頗似金魚藻。“莖”的下麵有分叉的假根,借此固著水底泥沙土中;“莖”的節上輪生側“枝”,“枝”上具“葉”和生殖器官。有性生殖為卵式生殖。卵囊生於“葉”腋中,通常呈卵形,外有五個螺旋狀纏繞的管細胞,在頂端形成五個冠細胞;卵囊初為綠色,成熟時橘黃色。精子囊生於卵囊下麵,呈球形,外有八個盾形細胞。分布於水流緩慢含鈣質的池沼等中,常茂密成叢。本門植物舊時隸屬於綠藻門輪藻綱,現已分離成獨立的一門。常見屬為輪藻,具上述一般形態結構。
【裂殖植物門】細菌和藍藻的合稱。舊時因這兩類植物均以分裂方法繁殖,故名。事實上這兩類植物除某些特征(單細胞或集成群體;沒有真正的細胞核;繁殖方法僅為細胞分裂)相同以外,相異之處極大,親緣關係並不相近,故“裂殖植物”一名,近已少用。
【藍藻門】舊稱“藍綠藻門”。藻類植物中最簡單、低級的一門。藻體為單細胞或群體,不具鞭毛,不產遊動細胞;一部分絲狀種類能伸縮或左右擺動。細胞壁由纖維素和果膠質組成,壁外常形成膠質鞘。無真正的細胞核,核的組成物質集於細胞的中央,無核膜和核仁。細胞內除含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外,尚含有藻藍素,部分種類更含藻紅素。色素不包在質體內,而分散在細胞質的邊緣部分。藻體因所含色素的種類和多寡呈現不同的顏色。貯藏食物為肝糖。繁殖方法主要為分裂,無有性生殖,因與細菌相似,故兩者曾合稱裂殖植物。主要分布在含有機質較多的淡水中,部分生於濕土、岩石、樹幹上和海洋中,也有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或生在植物體內形成內生植物。少數種類能生活於85℃以上的溫泉或終年積雪的極地。本門的項圈藻屬、念珠藻屬和筒孢藻屬等的若幹種有固氮作用,能增強土壤服力;葛仙米、發菜、海雹菜等可供食用。微胞藻屬、項圈藻屬等在夏季生長過多時,能降低水中含氧量,或死後分解產生毒質,能使魚類致病或死亡。
【顫藻】藍藻門,顫藻科。藻體呈藍綠色,為一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細胞一般為扁圓筒形,兩端的細胞突出呈半橢圓形,絲狀體中死亡的細胞常作雙凹形。整體有作前後和左右擺動的特性,故名“顫藻”。借絲狀體斷裂繁殖。分布甚廣,常見於含有機質豐富的淤泥表麵和淺水池塘內。
【葛仙米】藍藻門,念珠藻科。細胞呈球形,由多數細胞連成念珠狀群體,外包膠質。濕潤時呈綠色,幹燥後卷縮呈灰黑色。附生於水中的砂石間或陰濕的泥土上。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以四川所產為最著名。可供食用。
【發菜】藍藻門,念珠藻科。藻體細長,黑綠色,呈毛發狀。由多數單細胞個體連成長串,埋沒在膠狀物質中而形成。分布於寧夏、陝西、甘肅一帶的流水中。可供食用。
【海雹菜】也叫“海雹米”。藍藻門,海雹菜科。藻體呈半球塊狀。由多數長圓形細胞連接成的絲狀群體,埋沒在膠質中形成。絲狀群體有粘質鞘,細胞愈在上端愈細。生長於海中高潮線附近的岩礁上。分布於我國台灣、福建、廣東等沿海。可供食用。
【眼蟲藻門】亦稱“裸藻門”。藻類植物的一門。藻體大多為單細胞,無細胞壁,葉綠體草綠色,所含成分和綠藻門相似;有的種類具紅色或無色。遊動細胞具一、二或三根頂生的鞭毛,等長或不等長。貯藏食物主要為副澱粉,間或產生油類。分布於淡水和海水中,少數生於濕土上或寄生。無性繁殖為分裂,有性生殖少見。本門過去與部分藻類(甲藻門、金藻門)同列入鞭毛生物,後因彼此差異較大,分列數門。【裸藻門】參見“眼蟲藻門”。
【眼蟲藻】亦稱“裸藻”。眼蟲藻門,眼蟲藻科。藻體為單細胞,長梭形或圓柱形而略帶扁平,由前端小凹陷生出細長鞭毛一條,借此遊動。鞭毛基部附近有紅色小點,能感光,稱“眼點”。有些種類有細胞壁,有些種類則無。絕大多數種類體內含色素體,能營光合作用,但有的種類也能攝取有機物。淡水產,亦見於濕土表麵;在含有機質較多的水中,生長旺盛時,能使水成綠色。種類很多,常見的是綠眼蟲藻。
【甲藻門】藻類植物的一門。多數為具雙鞭毛的單細胞個體,常有纖維素的細胞壁,壁上有花紋,少數種類裸露無壁。載色體金褐色,含葉綠素和多量的類胡羅卜素;少數種類無色,腐生或寄生。貯藏食物為澱粉或油類。繁殖方法為分裂和產生孢子,有性生殖極少見。分布於池塘、湖泊和海洋中。除少數種類外,為魚類能消化的食料。利用某些甲藻晚上發光的特性以探索和追蹤魚群,已在海洋漁業生產上受到重視。
【黃藻門】藻類植物的一門。藻體為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絲狀體,單核或多核。載色體一般為盤狀或板狀,黃綠色,除含葉綠素外,尚含較多的類胡蘿卜素。細胞常裸露,有細胞壁的種類,細胞壁常由兩半合成。部分種類有兩根頂生、不等長的鞭毛。貯藏食物主要為油類和麥白蛋白。繁殖方法為斷裂(絲狀體的種類)、分裂和產生孢子,有性生殖僅見於少數種類。主要分布於淡水中。本門過去列入綠藻門,但根據其貯藏食物和具有不等長鞭毛等特征看來,顯然與綠藻不同。
【無隔藻】黃藻門,無隔藻科。藻體為具少數分枝的管狀細胞,中央有一貫通全體的大液泡;細胞核和色素體小而數多,整齊排列在細胞壁和液泡間的細胞質層內。貯藏物質是油類。無性繁殖時,細胞頂端生成橫隔,由分隔部分的原生質形成一大型多鞭毛的遊動孢子;有性生殖是卵式配偶,由精子器和卵器分別產生精子和卵細胞。多數生長在淡水和濕土表麵,少數種類海產,大量繁生時成地氈狀綠色叢群。過去曾列入綠藻門,因色素和貯藏物質與一般黃藻類相同,現已歸入黃藻門中。
【金藻門】藻類植物的一門。藻體為單細胞或集成群體,浮遊或附著。載色體金褐色,除含葉綠素外,尚含有較多的類胡蘿卜素。單細胞遊動的種類,無細胞壁,有細胞壁的種類,其組成物質主要為果膠。多具一或二根頂生的鞭毛(三根的少見),鞭毛等長或不等長。貯藏食物為油類和麥白蛋白。繁殖方法有斷裂(群體種類)、分裂、產生遊動孢子(無鞭毛的種類);有性生殖少見,屬同配接合。主要分布在溫度較低的清澈淡水中。
【矽藻門】亦稱“矽藻門”。藻類植物的一門。藻體一般為單細胞,有時集成群體。載色體金褐色,除含葉綠素,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外,尚含褐色的矽藻素。細胞壁含果膠和二氧化矽,質堅硬,常由套合的兩瓣組成,並有呈輻射對稱(輻射矽藻目)或左右對稱(羽紋矽藻目)排列的花紋。貯藏食物主要為油類。繁殖方法有分裂、同配接合或卵式配偶,合子發育為複大孢子。普遍分布於淡水、海水中和濕土上,為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食料。矽藻死後,遣留的細胞壁沉積成矽藻土,可作耐火、絕熱、填充、磨光等材料,又可供過濾糖汁等用。
【羽紋藻】矽藻門,舟形藻科。藻體為單細胞。細胞壁矽質,由上下兩瓣套合而成,外形依細胞壁正麵(即“瓣麵”)和側麵(即“帶麵”)的形狀而異,瓣麵為長橢圓形,中部稍膨大;帶麵為長方形,四角稍圓,可見上下瓣的重疊。瓣內含細胞核一枚,黃褐色載色體兩片,細胞中央有大液泡。瓣麵沿邊兩側有對稱的橫條花紋,多數種類瓣麵中央具一S形裂縫,稱為“殼縫”。原生質體由殼縫處與水接觸向後循環流動,使藻體緩慢搖擺推向前進。主要分布在淡水池沼、湖泊中,是浮遊藻類之一。為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的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