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是可以改變的。其實環境本是人為。從大的方麵來說,國家的一個新政策就可以改變社會大環境;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就可以被工廠的汙水、廢氣所破壞;小至單位,一位有威望的領導,他的興趣愛好足可以帶動全單位職工的興趣愛好等等。當然,改變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這二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改變環境的決心,肯定能夠想出改變的好辦法。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人人都眼盯著機遇,所以要獲得機遇的光顧也是很困難的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創造機遇,改變不利於自己發展的環境。
幾年前,一位華裔美國人,立誌競選州長。為實現這一目標,他跑回中國,整日到長城上引吭高歌,並錄製成錄相帶。當時許多人不理解:競選州長和唱歌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怎麼胡亂地摻和在一起?他說,要競選州長,就要有足夠的知名度。錄製幾盒在長城唱歌的錄相帶,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特別是在華裔美國人中間的知名度。
知名度高,可以拓寬交際麵,獲得更多的朋友。一般說來,人慕名而來,知人而交,也就獲取了有關他人的信息,然後根據信息有目的地去交際。知名度高,意味著有較多的人知道你、較多的人願意和你交際。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
“您的大名我早就聽說了,今日有幸相見,極為高興。”
多一個朋友、多一個熟人,意味著多了一條成功之路,多一個夥伴和幫手,對競爭事業極為有利。
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情況,很多人卻不是這樣做的,他們不是去努力尋找、開創環境機遇,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他們消極地認為,這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這樣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角,想有所作為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其實,能不能改變環境,化劣勢為優勢,重在我們是否有個積極進取的心態和精神。有一篇小文章,題目是《頑石的啟示》,現摘錄於下,想來對於我們改變環境機遇,能夠產生頓悟般的啟示。
我剛嫁到這個農場時,那塊石頭就在屋子拐角處。石頭樣子挺難看,直徑約有一英尺,凸出兩三英寸。
一次我全速開著剪草機撞在那石頭上,碰壞了刀刃。我對丈夫說:“咱們把它挖出來行不行?”“不行,那塊石頭早就埋在那兒了。”我公公也說:“聽說底下埋得深著哪。自從內戰後你婆婆家就住在這裏,誰也沒把它給弄出來。”
但我還是決定將它挖掉。
一次,我拿出鐵鍬,振奮精神,打算哪怕幹上一天,也要把石頭挖出來。誰知我剛伸手那石頭就起出來了,原來它不過被埋得一尺深……
那石頭給了我啟迪,其實,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