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原文】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注釋】①不敵其力:敵,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勢:氣勢。③兌下乾上之象:《賜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兌在下,從循環關係和規律上說,下必衝上,於是出自“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運此象理推衍之。
【譯文】不直接麵對敵人的鋒芒,而是間接地瓦解敵人的氣勢。也就是說用以柔克剛的辦法轉弱為強。
【計名出處】此計語出自北齊魏牧所寫的《為候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計名闡釋】
水燒開了,再兌開水進去是不能讓水溫降下來的,根本的辦法是把火退掉,水溫自然就降下來了。此計用於軍事,是指對強敵不可用正麵作戰取勝,而應該避其鋒芒,削減敵人的氣勢,再乘機取勝的謀略。釜底抽薪的關鍵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時候,一些影響戰爭全局的關鍵點,恰恰是敵人的弱點。指揮員要準確判斷,抓住時機,攻敵之弱點。比如糧草輜重,如能乘機奪得,敵軍就會不戰自亂。三國時的官渡之戰即是一個有名戰例。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河北袁紹乘勢崛起。公元199年,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許昌。當時,曹操據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隻有三萬多人。兩軍隔河對峙。袁紹仗著人馬眾多,派兵攻打白馬。曹操表麵上放棄白馬,命令主力開向延津渡口,擺開渡河架勢。袁紹怕後方受敵,迅速率主力西進,阻擋曹軍渡河。誰知曹操虛晃一槍之後,突派精銳回襲白馬,初戰告捷。
由於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雙方糧草供給成了關鍵。袁紹從河北調集一萬多車糧草,屯集在大本營以北四十裏的烏巢。曹操探聽烏巢並無重兵防守,決定偷襲烏巢,斷其供應。他親自率五千精兵打著袁紹的旗號,銜枚急走,夜襲烏巢,烏巢袁軍還沒有弄清真相,曹軍已經包圍了糧倉。一把大火點燃,頓時化為灰燼。袁紹大軍聞訊,驚恐萬狀,供應斷絕,軍心浮動,袁紹一時沒了主意。曹操此時,發動全線進攻,袁軍士兵已喪失戰鬥力,十萬大軍四散潰逃。袁軍大敗,袁紹帶領八麵來兵,艱難地殺出重圍,回到河北,從此一蹶不振。
〔古計今用例說〕
在市場競爭中、麵對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或難以爭取的顧客,精明的企業主應抓住問題的要害,即應以“釜底抽薪”之策,避免在市場上的正麵衝突;改變對手有利的形勢,削弱對手已成氣候的某些因素,從根本上瓦解他,這也就是用以柔克剛的辦法來達到目的。
“釜底抽薪”這一製勝法則當然還可以廣泛應用於爭奪投資、爭奪客戶、原材料競爭等方麵,隻要運用得當,對企業主而言自然是收獲頗豐。
售後服務贏顧客
售後服務是第一次服務的延續,使你走向顧客心靈深處的一條捷徑。當你提供完美的售後服務時,就跟這位顧客保持了長期的關係,使其他競爭者插不進來,老主顧、新主顧都願意登你的門,會為你作義務宣傳,使親朋好友都來登門,你的雪球自然越滾越大。
有的推銷員並不懂得這一基本的常識,顧前不顧後,交易完畢即告完結。如遇顧客事後有所要求,則會感到不快。他們總以為,在已經售出的商品上花精力,實在沒有必要,其實並非如此。聰明的商人就是知道如何搞好售後服務,而使越來越多的客戶變成自己的長期客戶,從而得到無窮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