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僅有一小部分取決於專業知識,而大部分取決於口才的藝術。”作為女人,想要在當今社會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主動張開自己的嘴,要知道有時:“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做得好還要說得好。作為實力較弱的女人更應該充分利用口才,因為口才好的女人才能輕鬆地獲得別人的幫助,才能在社會生活中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1.鼓不敲不響,話不說不明
——女人好在心上,更要巧在嘴上埋頭苦幹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心目中好人的形象,但是,時代已經變了,隻會做不會說的人已經適應不了社會生存的新要求了。作為女人更要學會靠“嘴”來宣傳自己的能力,否則你的努力就有可能被埋沒,你的價值就很難被認可。
古人有言:“大相無形,大音希聲。”但是這種超高的境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更何況作為世界上芸芸眾生中渺小的一員,女人立誌讓自己的一生過得更幸福、更得意才是最實際的。至於超現實的追求,對女人來講不過是鏡花水月,所以說女人還是追求一點實際的利益比較現實。
但是由於默默的奉獻精神已經在人們的思想裏根深蒂固,而且這種精神早已成為了一種中國的傳統美德。於是,很多人都養成了低調、不張揚的做事風格,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要開口交流,隻有通過交流人們之間才能加強了解,才能認識彼此。
女人隻有大聲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所想才能讓周圍的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才能說服周圍的男人替自己效力,才能說服身邊的女人幫助自己,才能贏得上司的喜愛,才能獲得同事的歡迎,才能贏得下屬的愛戴,才能贏得客戶的歡心,才能完美地實現人生目標。
此外在這個信息快速傳遞的時代,無論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傳授經驗,還是共同探討問題,或是交換信息、參加交際、傳遞感情都離不開說話,而當今社會有些人判斷一個人能力大小、人品好壞的標準也由以前的默默奉獻變成了能說會道了。所以,女人想要在這個社會上左右逢源,就必須學會開口說話,不能做一個默默的智者,更不能做一個隻會奉獻做事而不會為自己叫好的“啞巴”。
劉翠華在一家外企做文員,她在大學時學的是英語專業,應該說她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比那些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學生要好很多。但是,劉翠華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太喜歡說話,公司有很多通過電子商務拉到的客戶都有她的功勞,可是她從來沒有主動找領導說明過情況,一直以來都隻是默默地做著文員的工作。
每天上了一天班疲憊地回到家中,丈夫一般都會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等她回來做飯。劉翠華有時候真的感覺很累,可是在她的字典裏做飯是女人應該做的事情,她不知道該怎麼去跟丈夫說自己很累,希望丈夫能夠幫她做一點家務,所以最後她都隻能放棄這個想法,自己默默地承受著工作和生活的辛苦。
每到周六日的時候,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時間,原本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了,可是一大堆的衣服、床單、被罩都等著她來洗。
有時劉翠華自己也想自己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累?在工作中她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在生活中她任勞任怨,她真的有點想不通上司們難道看不到她在公司的奉獻嗎?為什麼她進公司兩年了一直沒有得到晉升呢?丈夫難道看不到自己天天這麼辛苦嗎?他為什麼就不知道主動地去幫幫她呢?
直到有一天劉翠華在買菜的時候看到了一對買菜的夫婦,她才明白了,她的生活的處境其實都是自己一張“嘴”造成的。
那天,她剛好去買菜,一對夫婦就在她前麵走,男的兩手各拎了三四包菜,而女的手裏隻拿了一個錢包,男的緊走了兩步湊到女人麵前說:“老婆你就不能幫我拿點嗎?”結果那女的隻說了一句話,男的就乖乖地放棄了這個想法。隻聽那女的說:“老公呀,你最疼我了,你知道這些東西要讓我拿著的話,會累著我的,我累著了可就不漂亮了!”
聽了那女人的話,劉翠華第一反應是:什麼人呀,提點菜就能累著呀,可是轉過來一想,自己為什麼要提這麼多菜呢?是因為她更懂得用“甜言蜜語”哄騙男人為她效勞,而自己呢,卻因為不知道怎麼跟丈夫說話,什麼事都得自己一個人做,從那以後,劉翠華開始研究起女人說話的學問了。
看看吧,真實的生活場景,同樣的兩個女人卻過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一個辛辛苦苦、吃力不討好,一個動動嘴就可以讓男人乖乖地為自己效勞。究其原因就是前者長了一張不會說話的嘴,而後者卻恰恰相反,所以在生活中,女人要想活得輕鬆、瀟灑,不妨多動動腦筋,多學學開口說話,因為隻有會說的女人才可以說服別人、取悅別人、驅使別人、差遣別人,才能把自己從繁瑣的事情當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