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裏塔尼亞(TheIslamicRepublicOfMauritania)】
毛裏塔尼亞麵積1026000平方公裏,人口200萬,阿拉伯人(摩爾人)和黑人各占一半,黑人主要部族有圖庫勒族、索寧蓋族、頗爾族、烏洛夫族等。伊斯蘭教為國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法語。首都努瓦克肖特,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毛裏塔尼亞的主要外貿口岸。境內3/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為海拔300米左右的低高原。屬熱帶大陸性氣候,高溫少雨,年平均氣溫30℃。主要資源有鐵礦、銅、石膏、磷酸鹽等,漁業資源比較豐富。貨幣名稱為烏吉亞,1美元約合106烏吉亞。
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5年政府開始實行經濟複興計劃,大力發展農業,開發本國漁業、鐵礦資源,鼓勵發展私營經濟,積極吸引外資和外援。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5億美元,其中農業占26%,工業占29%,服務業占44%。農牧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3%,主要生產小米、高粱、玉米、小麥、水稻、花生、椰棗等,糧食不能自給,大部分靠進口和國際援助。畜產品主要有牛、羊、駱駝等。漁業生產主要靠雇傭外國船員捕撈,漁船、漁具也全部從國外進口,漁業收入倒流嚴重。工業基礎薄弱,主要工業部門有鐵礦開采、魚產品加工、地毯、水泥、炸藥等,其中鐵礦開采是出口收入的重要來源。毛裏塔尼亞是僅次於利比裏亞的非洲第二大鐵礦砂生產國。199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500美元。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國內絕大部分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依靠進口。1991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9.8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5.15億美元,進口額為4.72億美元。主要進口食品、紡織品、日用消費品、建築材料、燃料、運輸設備等。主要出口鐵礦砂、魚產品。主要貿易對象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家、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
1965年7月19日中國與毛裏塔尼亞建立外交關係,兩國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貿易協定,還成立了中毛經濟技術和貿易混合委員會。我國向毛裏塔尼亞提供了許多成套項目的援助,其中包括港口、體育場、供水工程、水稻試驗農場、火力發電站、成衣廠、水泥廠、衛生中心、醫院、青年之家、文化之家等。1991年中國與毛裏塔尼亞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額為900萬美元,主要是我國向毛裏塔尼亞的出口額。我國主要出口茶葉、各種棉布、棉織品、服裝、鞋類、船舶等。1982—1990年間,中國在毛裏塔尼亞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額共計3342萬美元,其中1990年為3萬美元,1983—1990年間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為2363萬美元,其中1990年為3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