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此間事了,我也該回去了,你不要老是給我這把老骨頭添麻煩就好。”
“弟子哪敢,謹聽大長老教誨。”蘇燦立馬恭敬答謝。
隻見,大長老的身影在麵前消失,最後,蘇燦耳畔響起熟悉的聲音,“小心邵家,你三番五次得罪這個家族,他們不會善罷甘休,一定要小心。”
蘇燦聞言,虛空一抱拳,行了一大禮。
隨後,整個新人區傳來大長老渾厚的嗓音,“今日起,你們就是絕劍宗一員,切記好好修煉,早日成材。關於靈山的爭奪,一個人一個勢力,隻能擁有一座靈山,不然,將按門規處理。”
此消息一出,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家夥偃旗息鼓,不過他們也在關注蘇燦這邊,他們可是知道,蘇燦擁有三座靈山的。不久,他們發現,蘇燦的其他兩座兩座靈山已經劃撥的其他人的名下,但他們一打聽,知曉那兩人是蘇燦的親信,而且兩座靈山上的陣法還在,讓他們心中鬱悶之極。
不過,懾於門規,懾於大長老的威嚴,他們中沒有人敢去占有其他靈山的。這樣,一場新人區的風波平息,但獲益最大的無疑是蘇燦。
進入宗門的第一天就這麼不平靜而又平靜的過去了。
第二日,蘇燦獨自盤坐山頂,思索自己的修煉之路。
缺少天階武者的指點,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領悟。
閱讀是為了增長見聞,拓展視野,打開格局。行路其實就是去實踐,書上的東西都是過去的,不一定適用現在,都是別人的,不一定適用與自己,因此,實踐很重要。在實踐中驗證書中的正誤偏差,然後撥亂反正,回歸正途,同時,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至於與人交往、交流,這一個相互學習借鑒的過程,將大家的思想集中到一切,必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讓彼此獲益匪淺。
師者之所以稱為師,那是因為其站在一個自己目前達到不到的高度上,所以,不得不向其學習、請教,而師者的經驗可以讓後人少走很多彎路,節約大量的時間、精力。
然而,想要攀登高峰,想要站在武道的頂點之上,想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依靠別人是沒有用的,還是要靠個人領悟。但其大前提是,自己要有一個廣泛而博大的積累,沒有厚積怎麼勃發!
拜師一事不可強求的,蘇燦已經死心。雖然蘇燦身邊有混元這個家夥,而且他相信,這家夥比那些長老厲害的多,但他也太不靠譜了。一般情況下,這個大爺根本不鳥蘇燦。美其名曰,修煉要靠自己,他這是在鍛煉蘇燦的獨立性,磨煉蘇燦的意誌,因為沒有一棵參天大樹不是在競爭中,在風吹雨打中崛起的。蘇燦對於這中說辭隻是嗬嗬一笑,不得不接受了。
現在的他較之於那些大世家子弟,那些宗門的天才天驕,缺少的是閱曆與經驗,視野太小,格局不夠。所以當務之急,是將這些補充上來。
於是,蘇燦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了藏經閣。
藏經閣是絕劍宗各種文獻資料的儲藏地,無論是功法武技,還是煉丹煉器,亦或是陣法符文,靈藥妖獸,奇門遁甲,秘地古跡,等等,應有盡有。
一大早,蘇燦跟鄧嘉說了一聲,離開靈山,來到藏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