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1964),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他17歲參軍,45歲時從準將晉升為少將,50歲時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在二戰中他發揮出色,被晉升為五星級上將。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將領之一,被稱之為“天才的、傑出的軍事家”。
★軍中顯神威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於1880年1月26日,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軍營裏。他的父母都是非凡的人物,對他性格的形成,職業的選擇乃至於一生之影響都是巨大的。
麥克阿瑟19歲時,其追求的目標已確定,那就是做一名像父親一樣的軍人。他1898年考入美國西典軍校。最後取得了25年來學員所取得的畢業成績的最高總積分。
1903年,麥克阿瑟選擇了士兵這種精銳部隊供職,並隨部隊來到菲律賓,接受實戰的鍛煉。1906年秋,麥克阿瑟來華盛頓一所高級工程學校報到,幾個月後,被任命為羅斯福總統的低級軍事助手,這對他政治上的成熟是難得的鍛煉。
1914年7月,歐洲爆發了很快就席卷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此刻已經提升為少校的麥克阿瑟作為總參謀部的一名成員,協助擴建美國陸軍,同時又擔任陸軍部的“新聞檢查官”。
1917年4月,美國對德國宣戰。麥克阿瑟受命出任霓虹第42師參謀長,他第一次表現出超人的勇氣,經過努力,大約有600名德國人被俘,為此,麥克阿瑟獲得了十字軍功章和銀星章各一枚。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麥克阿瑟於1919年4月從歐洲回國,6月,被任命為西典軍校校長。整整3年,在任期間,他排除各種障礙,開拓新路,使軍校重整旗鼓,適應了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極為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922年麥克阿瑟離開西典軍校,到菲律賓任職,回到闊別18年的馬尼拉。1925年,45歲的麥克阿瑟終於從準將晉升為少將,他是陸軍中最年輕的少將。
1930年11月,麥克阿瑟宣誓就任陸軍參謀長,時年50歲,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上將參謀長。麥克阿瑟對美國及美國在東方的地位,開始發揮較大的影響。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戰正酣,日本趁機用武力占領了印度支那半島,日美關係日趨緊張,亞太地區形勢危急。7月,華盛頓采取緊急措施來迅速加強菲律賓的軍事力量,麥克阿瑟赴菲律賓任遠東美軍統帥,統領菲律賓陸軍與美國菲律賓守備軍。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開始了對菲律賓本島呂宋島的地麵進攻,他的空軍被摧毀殆盡,他的陸軍退守巴丹半島,他本人則像一頭被拔掉了牙齒的獅子徘徊在隻有1700英畝的科雷希多小島上。1942年3月,他留下“我還要回來”的諾言離開他的部隊,乘坐魚雷快艇衝破日軍封鎖前往澳大利亞,隨即被任命為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那以後,他念念不忘重返巴丹,簡直把它當成了座右銘和行動指南。他爭取太平洋戰場的全部指揮權,為的是重返巴丹;他在巴布亞血戰布納,為的是重返巴丹;他在洛斯內格羅斯險下賭注,為的是重返巴丹;他在新幾內亞連施“蛙跳”,為的是重返巴丹;他在珍珠港向羅斯福力主進軍菲律賓,為的是重返巴丹!所有妨礙他重返巴丹的人,他都與之為敵並懷恨在心。懷著他的信念,憑著他的智慧,帶著他的勇氣,為著他的榮譽,他成功地指揮他的部隊實施了56次兩棲登陸。當1944年10月進擊萊特時,他急切地涉水上岸,並激動地大聲宣告:“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當1945年2月收複巴丹的戰鬥打響後,他竟不顧一切地乘坐吉普車跑到部隊的前麵,險些被當作日本人而遭己方飛機襲擊。最具戲劇性的情景是他於1945年3月2日率領他的“巴丹幫”,乘坐魚雷快艇沿著當年離開時的路線回到科雷希多島。所不同的是,當時是在陰森的夜晚逃離,如今則是在明媚的白晝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