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

在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嚐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這裏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嚐君的故事。

孟嚐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於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嚐君。

孟嚐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隻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驩的人來投奔孟嚐君。孟嚐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裏係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驩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麼本事呢?”“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嚐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嚐君手下的人看馮驩這麼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裏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嚐君問起:“那個馮驩幹什麼?”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嚐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麵,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裏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驩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裏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嚐君,孟嚐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驩仍舊天天唱哩,什麼“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嚐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麼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馮驩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嚐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午人了。養活這麼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願意去倒叫孟嚐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驩,說:“這家夥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嚐君就把馮驩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去?”馮驩很爽快答應:“行,我去。”於是準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嚐君:“債收了以後,要買點什麼回來嗎?”孟嚐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驩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驩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並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驩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驩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幹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麵,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馮驩站起來說:“咱們孟嚐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嚐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嚐君的恩典,大夥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嚐君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