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用“廟算”取勝——廟算取勝法(1 / 1)

知己知彼用“廟算”取勝——廟算取勝法

毛澤東在講述製定軍事計劃時指出:

“指揮員的正確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用一切可能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和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索,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

毛澤東這段話,精辟地論述了製訂軍事計劃的過程,指出了製定計劃的重要原則,隻有知彼知己,未戰先算。隻有這樣才能心中有數,製定出正確的方針和計劃。

這段論述明確地指出了設計用謀時,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要先算、多算。

所謂先算、多算,就是作決策一定要事先周密思考,深謀遠慮。

對戰事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各種估計,好的、不好的等等,都要考慮到,並分別提出幾種不同對策。也就是說,要打有準備之仗,不是走著瞧,不搞“馬後炮”。

·得算要多。

得算多,要求控製較多的得勝條件,以我之優勢對敵之劣勢,決策時打有把握之仗,不孤注一擲,不感情用事。

·六十算以上為多算。

一個善於決策的人,不是對事情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再去決策。決策總是帶有一定風險的。

事情都弄清楚了才去“決策”、算不上決策。這樣的“決策”誰都能做。要知道,條件完全具備之際,往往是最佳機會消失之時,一味追求“完善”,就會坐失良機。

古人說:“六十算以上為多算,六十算以下為少算。”因此,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把握就應當敢於決策,應該有信心去行動。

洛陽拖拉機廠原來生產“東方紅54”拖拉機,在農業實行承包責任製的情況下,這種拖拉機銷路減少了,麵臨一個是否改換產品,如何扭轉被動局麵的決策問題。

有人主張生產老產品,認為目前抱殘守缺,將來還會有銷路;有人主張生產十二馬力的手扶拖拉機;有人主張生產十四馬力小四輪拖拉機,認為這種拖拉機能用於耕作,又能用於跑運輸。

該廠領導經過權衡彼、己條件,認為上這兩種產品有百分之六十的把握,於是上了這兩個新產品。

後來的實踐證明,這個六十算的決策是正確的,該廠新產品銷路極好,一舉扭轉了該廠在一個時期的被動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