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技術參考分析
操盤者應掌握的兩種主要分析方法
股票分析是指對股票市場上引起股票價格變動的各種因素進行剖析和認識。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但總的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基本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心理因素、政策性因素;二是技術因素,包括所有股票市場內因技術性操作而引起的股價變動因素。因此,在股票行情分析方麵,目前主要有兩類方法:一是基本分析法,二是技術分析法。
基本分析法注重對影響股價波動的一些政治、經濟、心理、政策等方麵基本因素的研究分析。這種方法基於這樣一種認識:股票價格波動受股票內在價值的製約,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所以,它著重分析研究引起股價變化的內在因素,這對著眼於長遠利益,做中、長線投資的人來說是必不可缺的。
技術分析則是在各種行情資料基礎上,判斷整個股市或某種股價走勢和波動幅度的分析方法。它認為,供求關係決定股票價格,所以它著重分析股市的供求變化。
基礎性分析和技術性分析是判斷市場動向的兩大基石。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現:幾乎每個股評家、分析師在評論市場的時候都忘不了引用一些技術指標。由於基礎性分析較側重於中、長線投資及諸如大戶做市,加之投機心理等不可預見因素的作祟,目前,一些在股市、期市中摸爬滾打的短線投機者似乎更熱衷於技術性分析,甚至出現了不少惟技術圖表論者。然而,現實是無情的,無數次的事例表明,通過圖表所反映出來的技術指標,往往不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有的甚至完全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技術分析法為數眾多,但都是以價格、交易量、資券變化為基礎而衍生出來的,絕大多數圖表還有自己的計算公式。
所謂盡信理論不如沒有理論。任何一種理論都隻是一種手段,隻有因地製宜經過人的大腦充分係統化之後才能將它的優勢發揮至極限。技術圖如陰陽圖(K線圖),相對來說對有關的數據反應不是很敏感,沒有自己的計算公式,這就避免了以訛傳訛的弊端,在非常情形之下隻要對上下影線稍加處理就能夠很好地反映整個市場的狀況了。而對一些依據公式計算結果畫出來的圖表,更應忌諱三分。對這樣一類圖表,首先應對原始數據的產生抱審慎的態度;其次,最好是自己動手製圖,這樣對一些人為的製約因素也許就會減少許多。
許多有實際操作經驗的股民都知道,基礎性分析是市場的因,技術圖表是市場的果,我們隻有由因及果,堅持基礎性分析為主,技術性分析為輔才能緊跟市場步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散戶操作如何認識技術分析的不足
中國的股票市場,還是一個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於成熟、完善市場中的技術分析明顯存在不足。首先,我們的股市仍不健全,沒有形成正確的市場機製。在正常的機製下,股價受到公司的盈利率與存款利率兩大因素的影響,並在供求的作用下達到均衡。而我國目前的市場中,股價偏離太大,幾乎完全與公司的經營業績脫鉤。供求中也隻存在賣方市場,使股價遠遠偏離正常價格,整個市場機製是一個扭曲的市場機製。在這種情況下,技術分析顯然作用不大。其次,作為市場主體的股民還處在成長階段。股民作為投資行為主體,它的行為對股市有重大的影響。而我國現在股民的素質確實有待提高,對於股票的錯誤認識有待於澄清,甚至有的股民把股票作為聚寶盆,完全沒有認識它的風險性。在實際操作中,有的股民盲目跟進與拋出。在這種無理性的投資行為下,合理的技術分析也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第三,不規範的市場客體——股票也是導致技術分析失效的一大原因。在不正確的認識下,有的股票發行公司甚至把股票作為一種債券,股息固定化。股票代表股份,股東有參與決策權,但股東不能收回股份而隻能轉讓其股份。相應地,股息也隨著公司經營業績而上下波動,具有風險性,而不能像債券那樣,固定利息。
由於我國股市還是一個不完善、不成熟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最合理的股市分析也將出錯。但另一方麵,我們也應看到;股市是一個瘋狂的市場,具有其孽根性、缺陷,在股市中沒有太多的邏輯、規律可尋,因此對其的技術分析也隻是一個大致的分析,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導致技術分析的一些缺陷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兩點:
(1)人為的因素。股市不可避免地存在欺詐行為,特別是在目前股市法律法規體係不健全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如果隻作技術分析,而不實地考察,那是很危險的。
(2)技術分析方法一般都是利用曆史資料進行,而得出結論後實際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其所得出的信息已滯後,這是曆史分析方法不可避免的。再者,由於公司財務資料的保密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曆史資料,從殘缺的曆史資料自然也得不出正確的結論。由於以上兩個因素,我們也不能完全指望技術分析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它有它明顯的不足。
以上從股市內外進行分析,說明純粹的技術分析明顯是不足的,但能不能說:就可以不需要股市的技術分析呢?這顯然是不行的。那麼怎樣利用現有的條件對股市進行技術分析?對於股市我們仍然可以利用技術分析進行粗略的、大致的分析。在初步分析之後,結合具體情況在檢驗的同時作出初步的判斷。如果要作出最後的決斷,就必須費更大的成本搜集一切可以運用的信息,才能最後決定是否購進與拋出。
總之,必須充分認識技術分析的不足之處,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對股市作出判斷,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進行技術分析的五種常用指標
單純從股票價格的走勢形狀來判斷未來走勢,是遠遠不夠的。人們用數學統計的工具技術分析方法,計算得出一些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揭示股價的曆史變動情況,試圖找出未來的規律,於是產生形形色色的技術分析指標。
(1)MACD和均線係統
MACD中文叫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簡稱指數離差指標。它是將收盤價進行加權平均後,再經過比較運算後得到的一組數值。使用原理是運用快速與慢速移動平均線,以及它們之間的靠近、分離的趨勢特征,然後進行雙重的平滑處理,用來判斷股票買進和賣出的價位和時機。這種方法在國外市場的作用是比較大的,特別在美國等成熟市場中,大市相對穩定,曆史數據齊全,股價的周期性特征明顯,人們樂意進行中長期的投資,實際運用的效果準確性很高。
國內還流行一種“XX天均線組合”係統分析方法,將股價的XX天收盤價簡單平均後,繪製成曲線疊加在K線圖上,其實是對MACD指標進行簡化,其分析原理和判斷的方法是沒什麼差別的,但起伏變化顯得更加接近市場真實走勢,判斷效果並不優於MACD。
MACD和均線係統的指標在長時間的牛皮市場中,功效大打折扣。
(2)RSI指標
中文叫做相對強弱指標,是市場上最流行、使用最廣的一種技術分析工具,特別多用於短期行情分析中。RSI將市場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簡化成為股價的收盤價格,是將股票價格某一段時期內的股價升幅平均值和跌幅平均值進行比較。
RSI的主要功能在於判斷頭部或底部的形成,在短線應用中,通常可以用來分析股價近期的變動方向,主要是根據指標的兩種功能來實現的。一是判斷背離信號:在K線圖上,頭部的形態是一頭比一頭高,而RSI指標上,卻是一頭比一頭低的形狀,這就是背離信號,意味著價格的上漲是虛假的,大的行情反轉即將來臨。底部時候也是如此。二是判斷股票是否超買或超賣:當RSI值在30以下稱為超賣,預示股價到達底部;指標值達到70以上,市場對它的炒作已經超買,獲利回吐的賣盤很快就會出現,股價達到頂點,顯示著行情即將出現重大反轉。
這兩種判斷方法,在股價的短線行情走勢中,非常精確,通常要運用30分鍾的數值進行分析,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由於RSI及市場上流行的技術分析指標,大多數是以股價的開盤和收盤價格作為主要的采樣對象,這就給操控市場的大主力一個作圖騙錢的機會,隻要控製了股票的開盤和收盤價,有時指標就完美無缺了,收到預想的效果。
(3)W%R和KDJ指標
前者叫威廉指標,表示股票的超買或超賣狀態,通常以指標值低於20%為超賣,高於805為超買,超出這兩個數值時為指標失靈,也可以判斷趨勢和背離信號。這個指標的時間比較長,短期有時不是很靈敏。後者是隨機指標,是從威廉指標W%R引申過來的,比威廉指標W%R計算更加複雜,使用的方法與上述指標一樣,實際應用中也更加廣泛和準確,操作時人們更多使用這個指標。
(4)CR指標
CR指標是測量市場人氣的指標。技術分析都重視市場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CR著重說明市場雙方在前期平衡價位上進行較量的程度,數值越大,多方力量越大,股價越有可能升高,反之亦然。但是,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於是通常以指標值90作為中間值,超過時買入股票不安全,越低時買進越可靠。CR指標能夠提前顯示股價的未來走勢,而且重複的次數越多,作用越可靠。
(5)大市指標
有了上麵這些指標工具,通常就足夠比較全麵地分析判斷個股和大市了。但是,大市指標有不同的含義,影響因素也多,這些指標運用到大市時,就有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有相應的大市指數指標來補充。經常使用的大市指標有ADL,ADR,OBOS三種工具。
ADL叫做騰落指數,就是上升下降曲線的意思,它是一段時間內股票上漲個數總和減去下降個數總和的差額數據,繪製成走勢圖。拿ADL走勢與指數走勢圖互相比較,看看是不是同步或背離,可以判斷後市的指數變動趨勢。這個指標在強勢形勢下效果較好。
ADR叫做漲跌比,也叫回歸式騰落指數,就是上漲股票家數與下跌家數的比值,是個相對值,以1作為多空雙方的平衡點,通常在0.5~1.5之間,數值低為弱勢,高為強勢,運用方法與ADL類似。
OBOS叫超買超賣指標,它是每日上漲股票家數與下跌家數的相減得到的數目,以0為平衡點,正數為多頭市場,負數為空頭市場。與指數走勢配合使用,這個指標簡單明了,建議多使用它來分析大市走勢,而且可以加入自己平時積累的經驗,確定在什麼情況下,某一些個股走勢會導致大盤產生變化,以此判斷未來走向。注意,大市指標沒有判斷個股的功能,不要混淆使用,在判斷莊家行為時,隻起輔助的作用。
以上幾種技術分析工具是股市中經常用到的,隻有全麵了解才能準確分析某一股票的動向。
如何修正股市操作中技術分析的缺陷
前麵已經談到基本分析是應用總量關係的變動預測股票價格行情升跌的一種方法,而技術分析法則是基於對價量關係以及這種關係所具有的周期性特色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
在當前股市評論中存在著兩種截然對立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基本分析或技術方法都有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基本分析或技術方法都不能用。而在實際股市中,無論是基本分析法還是技術分析法,它們在運用過程中都不可能包醫百病。由於信息傳遞的滯後或者經濟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隱蔽性等原因,實際上,如果絕對地利用某種方法,仍不能準確地把握市場,由此,應當客觀地看待方法在運用過程中的缺陷,經過修正,以求分析方法(模型)推導的結果與實際行情走勢盡量吻合。
在股市操作中,手段的不完善,具體的交易者對於某一商品的總量需求情況不大可能全麵透徹地把握。當然,也有一些操作者,由於其本身的優勢,仍然可能得到較多較完善的信息。問題在於,即使掌握較多的總量方麵的信息,交易者仍然不大可能了解政策製定者抑或執行者其隨機性的操作過程中,在何時、在什麼程度上采取調控措施,以求校正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某種偏差。不僅如此,實際上許多商品的供需是有彈性的,或者存在潛在的替代產品。基於這種事實,交易者覺得麵對不斷變化的有關現貨某品種供求的信息不可能是始終如一的,而是紊亂的,不可把握的。
因此,基本麵分析本來是基於對供求狀況的準確的把握的一種分析方法,在信息不通暢,或者麵臨透明度不夠的條件下,操作者將會感到無能為力。
但是,無論一種信息是如何的不透明或不通暢,對大多數交易者來說,又是相對平等的。也就是說,在黑夜大家都摸索前行,有向導者可以通過險灘或懸崖,無向導者有可能在風險中撞得頭破血流。
對於具體股市操作者來說,信息實際上是一種難以了解的“黑箱”,而這種“黑箱”,由於存在一些機密的東西,是不允許打開的。或者等你打開這種黑箱,你已經來不及進行交易了。對於“黑箱”,交易者很可能隻能從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的一套“理論”,也即從操作的實踐過程中對原先的現成的理論進行修正,以求符合現在不充分的市場條件下對股價的預測。
不過,搞過統計的人或者對中國統計情況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對一些人不可捉摸的黑箱,是可以通過輸入和輸出之間的偏差來獲得的。由於經濟運行是有某種規律性或者周期性波動的特點,在不同階段或者運行的不同周期內,黑箱中的總量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
也就是說,總量是有某種意義上的相對穩定性。比如每年的產量,以及這種產量的變化周期,由於受自然和社會規律的製約,具有相對準確性。換一種說法,如果對於某一時點上的總量難以把握,但曆史地看,經濟和政策的周期是相對穩定的,我們仍然有可能把握黑箱內的經濟總量的變化,從而對於股市行情做出大體準確的把握,也就是說對大勢仍然可以較準確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