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好就收,克敵致勝
股票交易操作的六種方法
在股市操作中,方法不對,事倍功半,反之,則事半功倍。常見股票交易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順勢操作法
含義:投資者順著股價走勢進行交易活動。
條件:股價漲跌必須明確,提前認準漲跌趨勢,而且這種趨勢不是短期現象。
交易方式:股市呈中長期上升時——宜作多頭交易或買進股票;股價下降時——賣出為好。
適用對象:各種投資者。
如何判定趨勢為中長期趨勢:
①不利消息出現時,股價下跌。
②有利消息見諸報刊,股價上漲。
③除息除權股,很快做填息反應。
④行情上升,成交量頓時明顯增加。
⑤各種股票輪流跳動,形成比價向上趨勢。
⑥投資人開始重視純益、股利;開始計算本益比、本利比。
(2)“撥檔子”操作法
含義:投資者賣出股票,等價位下降之後再補回來。即高價賣出,低價買進。
目的:多頭降低成本,保持實力。
時限:短則一天,最長不超過一二個月。
風險:操作得當則盈,反之則虧。
適用對象:所有股票投資者。
(3)以靜製動操作法
含義:股價變幻不定時,寧可避其銳勢,選擇風險小的股票買進,不要趕浪頭。
適用對象:散戶
(4)守株待兔法
含義:也叫市場合一法,即買進市場掛牌且每天有交易的多種股票或所有種類股票,每種買一個或幾個單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廣種薄收。
操作原則:如某股票漲幅超過二成(一至三成也可)則可賣出。跌了兩成再買回來。
注意事項:不碰冷門,要有耐心,要有不賺不賣的決心。
適用對象:消息不靈通,對選擇股票無把握者,適合初涉股市的股民。
長處:不必為選擇股票操心,任何股票漲價均可獲利。
(5)攤子操作法
含義:將資金分攤成幾份而逐步使用的方式。即任何股票的買賣,都不能將資金全部投入,留有餘地,每次隻用三分之一的資金。
三種方法:
①逐次平均買進攤平法
此法每次用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製)的資金逐次買進股票。適用此法有下列四種可能:
a.第一次用三分之一的資金買進後,股價上升,因而獲利;
B.第一次買進後,股價下跌。再以第二個三分之一資金買進,結果股價回升到第一次買進價位時,便可獲利(差價即為利潤);
C.第一、二次買進均下跌。用第三個三分之一資金買進,如果股價回升到第二次買進價位時,夠本;回升到第一次買進價位時,得利;
D.第一、二、三次買進均下跌,但一旦回升到第一、第二次買進價位就獲利。
適用對象;此法風險較小,適合散戶操作。
②倍數買進攤平法
即第一次買進後如果股價下落,第二次買進則為第一次的倍數。待到股價回升由差價獲利。其方式為:
a.二次加倍買進:第一次買進如股價上升則獲利。如股價下跌則用另外三分之二資金一口氣買進,股價回升則獲利;反之失利。
B.三次加倍買進:將資金分為七份,第一次買進七分之一,如果股價跌則第二次買進七分之二,再跌則買進七分之四。此法適合大戶操作。作為散戶,因資金有限,難見成效。
③加倍賣出法
買進股票後如股價明顯下跌,就賣出比買進成倍的股票以便攤平成本。第一次買進後下跌,加倍賣出後如繼續下跌,隻要跌到第一次與第二次差價的三分之一就夠本。再跌就盈利。
(6)保本投資法
為避免在交易市場耗盡本金的一種操作方式。
適用範圍:股市行情走勢不正常,表現出十足的技術行情時運用。
操作要領:首先,投資者要明確心中的“本”,所謂本,即不願損失的那部分金額。其次要訂出獲利賣出點和停止虧損點。後者簡稱止損點。
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股市如海,變化無常。不同的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操作方式,是采取頻進頻出短線策略呢?還是持股不動的長線策略呢?各人有各人的答案,最關鍵的是選取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對於許多人來說,長線的概念就是長期持一支個股不動。長線的意義應隻是保持一個比率的持股,保持股票的持有市值,其中的個股有的是長期持有,而有些每天都不一樣,種類總是在變,或者說是一種滾動式持股,一般情況應該基本上總保持70%是股票,30%是現金。在牛市趨勢未改變之前,這一比例會保持下去,而70%的股票之中,作為持股不動的長線考慮僅20%的比例,應選擇績優的個股作為長線持股,因為它們業績好,將來會大漲,現在不漲沒關係,反可利用它們鎖定資金,平衡心理,而剩下的50%持倉可用在短線交易上。為什麼在短線品種上下那麼大的注?這是因為作為一個投資人,應以追求最大的利潤為目的,每天麵對市場的波動,不可能無動於衷,況且每天都有“黑馬”奔騰,不去博取這些差價說不過去,而且隻要采取分散風險的辦法,以及選擇恰當的時機,風險並不大。另外,一些短線操作標的在大幅獲利後,都可轉入中線持有,這時對於這類的個股又可采取在該個股上倒差價的做法,直到這隻個股走勢趨緩之時,平倉再選新“黑馬”。
在個股的選擇方麵,一般大家都會選擇圖形上處於強勢整理而將突破的個股,而在時間上,盤整時間達7日的個股最應注意,在短線交易的時機選擇方麵,更重要的是每天的分時走勢勢,應通過盤中的觀察及時發現當日的熱點及強勢個股。要十分留意早市中以較大的成交量高開尤其是前日上漲之後仍以大成交量高開的個股,那種以大筆成交不跌反升的個股,宜及時介入。還有那種日線盤整形態將盡,時間達到敏感點值的個股,如出現放量的情況是絕佳的時機,這類個股在下調結束後,往往會加速上升。通常人們都喜歡選那些在下調過程中抗跌的個股,而在這些個股中,成交量是否放大是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在交易過程中,應注意采取留強去弱的做法來保持盈利增長,一般情況下,對於那些走勢轉弱的短線個股,要堅決去掉,退出資金另選熱門股票交易,這一做法是相當有效果的。
學會反向操作的技巧
所謂反向操作策略,就是當大多數人不投資時,投資;當大多數人都急於投資時,賣出。反向策略的觀念很簡單,隻要能做到“人棄我取,人舍我予”就行了。但要實踐反向策略,其困難度較高,因為克服人性的弱點,要能做到不從眾,能夠獨立判斷,忍耐寂寞,才能致勝。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當周圍的親友一致認同的情況下才開始投資;而反向操作的要求正好相反,除非知道大部分的親友都擔心恐懼時才開始考慮投資。反向策略相信當大眾對未來的看法趨於一致時,大部分的時候是錯的,同時反轉的力量會很大。
反向投資策略之所以有效,理由很簡單,如果市場中大多數的人都看好價格會繼續上漲,此時進場投資的人及資金早已因為一致看好而大量買進,所以價格通常因大量超買而產生超漲的景象。又由於該進場的人與資金都已經在市場內了,於是市場外能推動價格上漲的資金所剩無幾,且市場中的每個人皆準備伺機賣出,導致整個證券市場潛在供給大於需求,因此隻要有任何不利的因素出現,價格就會急速下跌。
反之,如果市場中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價格會繼續下跌,此時該賣的人早已因為一致看壞而大量賣出,所以價格通常因大量賣超而產生超跌現象。又由於該賣的人都已經不在市場內了,於是市場內想賣出的浮動籌碼已少之又少,所以賣壓很少,且市場外的每個人皆準備逢低買進,導致整個證券市場潛在的要求大於供給,因此隻要有任何有利的因素出現,價格就會急速上漲。
一般投資人都相信未來是過去的延伸,尤其當這種預期得到市場的支持時會加深這種想法。在股價下跌初期,多數投資人會認為這隻是短期現象,少數人認為將會再跌。但若股價因某些不利因素而繼續下滑,看漲者吃到苦頭,看跌者得到甜頭,待股價低到超跌時,市場反而籠罩在一片看跌的氣氛,造成投資大眾拋售或不敢買進;反之,在股價上漲初期,多數投資人認為這隻是短期現象,少數人認為將會再漲,但若股價因某些有利因素促使股價繼續上漲,看漲者吃到甜頭,看跌者吃到苦頭,待股價高到實在超高時,市場反而籠罩在一片看漲的氣氛,造成投資大眾惜售或積極買進。
了不起的投資通常意味著不顧所有的世俗之見而反向前行,在別人不斷投資時而撤資,在別人撤資時投資。在大家看好時比別人先看壞,當大家看壞時比別人先看好。
反向策略並非意味要求你一定要做眾人不願意從事的交易,它僅是提醒你應頑強抵抗大多數人的壓力,不要隨波逐流。買進的最佳時機或許是大多數人都不敢買的時候,但若僅基於此原因就買進,似乎又與追隨大眾一樣愚蠢,因為群眾不一定是錯的,重點是要培養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能力。真正的反向操作者不是站在與眾人相反的地位——“你丟我撿,你撿我丟”,而是等到投資人的情緒冷卻,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再買。
反向投資策略亦可用在選股,最能從中獲利,市場多數人不看好的公司,常因盈餘出乎預料的好而大漲;反之,每個人都看好的公司卻可能因為一點小利空就重挫。
再次提醒投資人,投資時機的掌握很困難,若能掌握反向投資策略的精神,方可賺取珠玉待豐收。當局勢動蕩時,敢於投資股票的又有幾人?但那卻是反向操作的最佳時機。
掌握下跌股市的操作要領
股市有漲有跌,在股市下跌階段,不被股市所迷,看清本質,是其操作的基本要求。
每輪時間較長、空間較大的空頭行情裏,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增強從思路到操作上的自我保護意識,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
不被指數迷惑,關注所持股票。當市場主力資金也有許多套牢籌碼時,他們會順水推舟借其控製盤麵指數,勾畫技術圖形。當大盤整體呈跌勢時,“拉住”指數股護盤,震出斬倉割肉籌碼,再由他們撿足後做多。因此,散戶盡可能地不要過於理會漲跌的指數,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持的個股上。如果指數跌幅不大,所持個股卻在悄然下滑,應考慮斬倉;反之,如股指跌幅較大,所持個股都呈較強的抗跌性,說明主力在吸籌,便用不著割肉。
不被股評迷惑,關注盤中情況。務必不要過於迷信股評,而應當將注意力緊盯住盤中,如果是深套者已“割不動”了,更不能自暴自棄,消極離場,而應當積極搭乘同命運的被套機構大戶自救之船。一般來說,在日K線連拉了5~7根陰線後,必有一次技術反彈,在反彈中果斷拋出,反彈結束後繼續下跌時及時回補,如此可將損失減到最小,甚至反敗為勝。
不被漲跌迷惑,關注轉機到來。由於空頭行情總體上是呈下跌趨勢,作為散戶,尤其是上班族,切莫被大跌中的小漲所誘惑,以大搏小、刀口舔血。一般說來,一年之中總有一兩次中級行情。因此,平時不要去拘泥小幅度的漲漲跌跌,而應密切關注包括基本麵在內的各種對股市利多或利空的因素,牢牢掌握大盤的基本趨勢,直到確認空翻多的轉機到來後,立即介入,積極參與。這便是常說的減少操作次數,轉變操作方式,提高投資質量的精髓所在。
在弱市操作中應安排好資金
多數投資者都有這樣的感覺:大牛行情裏賺錢比較容易,而大盤一旦進入盤整市或弱市,則散戶投資者隻能扮演賠錢的角色。果真是這樣嗎?牛市行情裏,大多數人都能賺錢,隻是賺錢數量有多有少而已;當大盤盤整時,行情波瀾不興;而當大盤處於弱市階段,多數人加入了賠錢隊伍的行列,賺錢便隻成為很少一部分人享有的特權。其實,弱市中並非沒有賺錢的機會,隻是其難度大大增加;盤整市下照樣有牛股出現。盤整市和弱市中的操作自然有其自身的特點,隻有對所處的市場性質作出正確的判斷,並相應采取積極、靈活的操作策略,才有可能跑贏大市。
當市場的弱市特征形態已經確認,散戶的操作原則是:持幣的比例大於持股的比例,持幣的時間長於持股的時間。操作中盡量避免出現滿倉的情況,當然在特殊條件下才可以滿倉,比如進行當日既賣又買的T+0操作及低位補倉操作。操作中隻選擇市場中的強勢品種作為買賣對象,買入前對選擇的品種進行分析和論證,買股計劃確認的同時設定該股的盈利目標和止損價位。另外,操作實施前對操作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作出預測,並製定好應對的措施,同時投資者應做好承擔投資風險的心理準備。對弱市中的強勢股宜快進快出,千萬不要與莊共舞到底,因為弱市裏的莊家也常常被套,你何必傻捂呢?
操作弱市中的股票,一般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要忍痛“割肉”。意思就是說,你在高價位買入的股票,一旦遇到弱市,就應該果斷、速戰速決,及早地將它拋出,如果股票繼續下跌,就可少虧一部分。二是采用次平均買進法,多至六次,少則三次。以3次為例,每次各投資1/3,算出均價,在股價反彈後上升到你購入的平均價,並除去各種費用後拋出,就可獲取利潤。三是采用加倍買入攤平法。其操作方法就是在第一次用1/3的資金買進後,如果繼續下跌,則第二次用2/3的資金投入,以求攤平成本。如資金寬裕,也可用三段加買進攤平法,即將資金分成八等份,第一至第三次分別投入1/8、2/8和4/8的資金。這個辦法在第三次買進後,股票價位升到第二次買進的價位,再除去各種費用後拋出,亦有利可圖。四是采取加倍賣出攤平法。其操作辦法也是將資金分成等份,第一次用1/3的資金買入股票,加上原有的庫存股票,如果行情再跌,隻要跌落第一段與第二段差價的1/3,即可保本,如果行情繼續下跌,則有利可圖。
總而言之,弱市中操作股票並不可怕,關鍵是投資者用心去做,不將手頭資金一次用光。
散戶投資者在實際操盤中,如果發現自己在股市趨勢判斷上發生失誤,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反向操作。市場永遠是正確的,犯錯誤的隻能是投資者本人,順勢而為應永遠牢記心中。尤其是中小散戶,因為資金有限,沒必要主動買套作戰略性建倉。所以,在趨勢呈慣性的方向前進時,順勢而為,操作成功概率就高。
除了做到上述的基本要求之外,中小散戶在弱市中操作股票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盡量不要參與熊市操作
投資者在熊市中操作,要求其具有高超的短線技巧。因為熊市中獲利隻能靠搶反彈,做小波段高拋低吸,這種情況決定了參與者必須是股林高手。另外,熊市操作利潤也十分有限,一般不超過20%,有時甚至隻有百分之幾。所以,熊市操作勞心費力,往往得不償失。
(2)如果參與熊市操作,隻能以少量倉位進入
熊市操作危險極大,因此,投資者切記保住本錢為第一位,賺錢為第二位。投資者在熊市中積累一下熊市操作經驗,順便賺點零花錢,為正確應付之策。想在熊市中獲取大利,從而滿倉殺進的投資者,失敗的概率極大。
(3)每10次交易中允許有5次失利
投資者買進股票後須設定虧損止損價位,一旦買進股票後不漲反跌,操作失利,則用虧損止損來管理股票。投資者買進股票後如盈利,則須設定獲利止損價位,隨著浮動盈利的不斷增加,獲利止損價位應隨之止移。如股價回跌觸及止損價位,應及時獲利出局,用獲利止損來管理股票,以保住大部分浮動盈利,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