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半年考
卷首語
作者:劉兆才
人們總是在默默地慨歎時間的匆忙,轉眼已至8月,中國車市的烽火硝煙讓車企們還沒來得及喘息,便又開始全力衝擊年關大戰了。
今年的中國車市麵臨了很多來自市場和政策的影響,顯得有些不尋常。上半年車市銷量增速放緩,合資自主模式遇考驗,新能源車市場保有量明顯增長。下半年,中國加入世貿後的經濟保護期已經結束,汽車進出口貿易受政策影響較大。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09.50萬輛和1185.03萬輛,同比增長2.64%和1.43%,比上年同期回落6.96個百分點和6.93個百分點,這也是中國汽車市場自2011年以來最低的增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突然的變化讓很多人一時難以適應。尤其是在今年6月份,中國汽車市場乘用車的銷量為151.14萬輛,環比下降6.08%,同比下降了3.36%,這是中國汽車月度銷量兩年來首次下滑。一方麵,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整體放緩,影響到汽車產業;另一方麵,是受一些城市汽車增量管控政策影響較大。
和傳統能源汽車市場形成反差的是新能源市場。新能源汽車成為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的亮點。新能源汽車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為7.27萬輛,同比增長240%,其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分別為4.62萬輛和2.65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290%和190%。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包括免征車輛購置稅、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兩項補貼款。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不同的鼓勵政策,如北京的電動汽車專用搖號且不限行、上海的電動汽車免費上牌等。這一變化是中國汽車市場受中國產業政策調整影響較大的顯性結果,中國汽車市場正成為汽車業的創新陣地,對汽車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對其適應性的考驗。
還有一個不得不麵對的現實,那就是曾經風風火火的合資自主潮正趨於平淡,合資自主車型正在被邊緣化。在幾個較早推出的合資自主品牌中,啟辰和寶駿在市場保有量上有一定的收獲,但大部分合資自主品牌都處境艱難。其中,理念和思銘的銷量上半年月均200輛左右,導致其產量逐漸縮減為零。之諾的推出直接介入新能源車市場,而且走租用路線,政策應對性更明顯。更多的企業甚至根本沒有拿出過合資自主的量產產品,並沒有走向市場,隻是在初期發布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以及概念車款,包括北京現代首望、東風悅達起亞典悅、一汽大眾開利、上海大眾天越等,這些還沒有量產的品牌大多是新能源車型,和產品研發進度以及政策觀望等因素有很大關係。如果到中國新能源車滿大街跑的時候,合資自主的政策意義或許未必那麼重要了。
這是中國車市上半年的幾個主要特征,下半年,特別是7月之後,中國結束加入世貿15年的保護期,很多人開始關注進口車市場的變化。我國進口汽車價格由到岸價、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和廠家及4S店利潤組成。其中,到岸價占進口汽車市場價格的31.67%、關稅占7.92%、消費稅占5.40%、增值稅占到了7.62%、而汽車廠家及4S店超額利潤占汽車市場價格的近50%。實際上,中國對進口汽車關稅的分階段消減已經基本完成,唯有汽車零部件的進口價格或許會產生一定的波動,但整車進口價格受關稅影響沒有那麼大。要改變進口汽車的高價格,即使是關稅降為零,對其價格的影響仍然比較微弱。除非進一步打破現有銷售模式,大力發展平行進口或許是破局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