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專注——做事成功的必備要素(2)(1 / 2)

調查顯示,被訪學生中自認為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為58.8%,剛剛過半,而在自習時間,可以集中注意力者也隻有48.6%的比例。其中大學生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的尚不足一半,比中學生低將近17個百分點。上課走神現象在大學生中十分常見。

在具體回答“能堅持多久集中精神地聽課”時,結果同樣不令人滿意。在一節課中能堅持集中注意力30分鍾以上的僅有39.7%,大部分隻能堅持15~30分鍾。而在大學生中,更是僅有28.8%的人能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超過30分鍾。近八成青少年承認在上課時“經常走神”。

造成青少年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有內因也有外因,睡眠不足與疲勞是兩大內因。本次調查中,被訪者的睡眠時間達到8~10個小時的隻有19.4%,而學習時間占用7~9個小時的為41.5%,畢業班中學習時間超過9個小時的情況也很普遍。另外,來自外界的幹擾及所從事的活動本身的特點也對注意力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由此可知,中國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狀況有待提高。青少年應該根據這次調查顯示出來的情況,結合自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的狀態。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有關專家指出,注意力是智力行為的本質特征之一。提高注意力水平,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維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如果沒有注意力,觀察和思維等認識活動也就不能正常進行了。一個人隻有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地放在一個目標上,才有可能在所從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

小貼士:

注意力是使人擁有成功生活的基礎力量,它讓你的思想集中於你所麵對的行為目標。成功的人往往一定是做事能夠集中注意力的人。有鑒於此,青少年朋友要努力養成在做事時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做事效率,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

做事目標一定要明確

人應該時刻樹立一個努力為之奮鬥的目標,隻有這樣做的時候他才會感到自己是個真正的人。

——(匈牙利)李斯特

很久以前,在一個小村子裏,有人想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擱板,一個外號叫“萬事通”的人便走過去要幫一把。他看到木板有些長,就說:“為什麼不把木板鋸掉一些再釘上去呢?”“萬事通”拿起鋸開始鋸木板,剛鋸了兩三下就嫌鋸太慢,說要把鋸磨快些,N3K

l \6R @ N u他又去找磨鋸的銼刀。

找到銼刀後,又發現應該給銼刀安一個順手的手柄。於是,他再跑去灌木叢中尋找小樹,可是砍樹不能沒有一把快斧頭啊!他又跑去找磨斧頭的*[ z b/YO#_ o/`"p牧斧頭 磨多大磨石,這又免不了要製作支撐磨石的木條。可是,他又發現製作木條少不了木匠用的長凳,可做一條長凳沒有一套齊全的工具是不行的。於是,“萬事通”到村外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這一走,就再沒有回來。

正如古羅馬哲學家西賽羅所說:“任憑怎麼脆弱的人,隻要把全部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如果心猿意馬,朝三暮四,最終必將一事無成。

“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專注於既定目標,並為之奮鬥不懈。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在生活、學習方麵還是人際交往方麵,很多人都想改變自己的現狀。但是,同樣可以看到,卻很少有人將這種改變處境的欲望化為一個個清晰明確的具體目標來執行。結果,這些人的欲望也僅僅是空泛的欲望而已。

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對10000名大學畢業生做了一次有關目標設定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沒有目標的占27%,有模糊目標的占60%,有明確目標的隻有10%,而有非常明確目標的就更加少得可憐,僅僅3%。

25年後的跟蹤調查又給出了清晰的結果——目標與個人的成功是息息相關的。那27%沒有目標的畢業生已經紛紛窮困潦倒,靠社會救濟及子女贍養百無聊賴地勉強度日;而那60%有模糊目標的畢業生大多成為藍領階層,靠出賣體力和簡單重複的勞動養家糊口;10%有明確目標的畢業生成了白領階層、專業人士,經濟寬裕而且仍在不斷進步;最後,那僅有的3%有非常明確目標的畢業生成了各行業的頂尖人物、成功的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