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微軟
初生牛犢不怕虎。麵對微軟這個軟件巨無霸,網景和安迪森不懼怕來自任何競爭對手的威脅和壓力,擺出了小蛇吞象的挑戰姿勢,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定了這是以卵擊石。但無所畏懼,謀而後動的安迪森終於贏得了以弱勝強的勝利:巨人低頭、微軟敗訴。網景的發家與微軟很類似,它現在羽翼已豐,擺出了小蛇吞象的姿勢,它似乎不懼怕來自任何競爭對手的威脅。從1996年開始,軟件業已取代了鋼鐵、石油、汽車等行業而成為美國最大的產業。在這個產業中,沒有第二、第三,永遠隻有第一,誰走在後麵,誰就麵臨著無情的淘汰,王安、蘋果和蓮花公司都是前車之鑒。目前網景與微軟的爭戰還沒有結束,最大受惠者則是INteRNet上數不清的用戶。
在這場競爭中,網景公司謀定而動,微軟公司倉促應戰,廝殺至今,勝負如何呢?誰也不知道。
1996年,網景占了上風,進入1997年之後,微軟又搶占了大量地盤。
網景的領導人一致認為,其新產品必須保持6個月以上的領先地位,隻有這樣,才能擁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網景公司上市不久,微軟公司發布了人們期望已久的新操作係統“視窗”係統,同時還有“探險家”網絡瀏覽軟件。比爾·蓋茨在“探險家”網絡瀏覽軟件的發布會上,將因特網的崛起稱為“IBM公司生產個人電腦10年以來最重要的發展”。
“探險家”網絡瀏覽軟件是微軟公司從超級計算中心購買的,功能還很差勁,不支持“爪哇”語言,不支持插件,速度也很慢,不過它有一個最可怕的特點:就是完全免費。“視窗”係統的用戶可以完全免費得到瀏覽器,網景公司不能隻比“探險家”網絡瀏覽軟件好一點,必須要優秀得多,而且永遠優秀才能贏得用戶。
盡管如此,網景高速網的市場還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公司不斷擴大業務和產品線,開發了新的網絡商業軟件。商業係統用來生成萬維網上的目錄,最成功的應用是網上書店:亞馬遜書店,它用網上無限空間創立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書店,在1996年有110萬本書,實際上公司基本沒有庫存,這使得它可以較低的價格銷售書籍。網上出版也有很好的應用,1995年秋天網景公司發布了網上出版係統,一年內就有了數以百計的用戶,其中包括《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
萬維網的發展又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就是企業內部網。從一開始,網景公司提供了係列企業應用軟件,企業內部網的發展給了網景公司以迅猛發展的可能。
雖然到1995年結束時,網景公司已成為網絡服務器軟件市場上最大的贏家,但是,業界風雲變化無常,誰都明白還有一個大人物沒有正式出場,這就是試圖控製整個軟件業並已做出了卓有成效工作的微軟公司。當時,微軟公司在瀏覽程序市場的競爭中已經先輸一籌。1995年6月,“領航員”瀏覽軟件已占領了瀏覽程序市場中60%的陣地,而微軟公司直到1995年8月24日才推出“視窗95”係統,在這個本身就姍姍來遲的操作係統中加入了一個並不令人滿意的因特網“探險家”程序。
微軟公司原本有一個瀏覽程序,但當時還很不完善,若是等它完善了,恐怕連“視窗”係統也要被耽誤了,於是隻好先用因特網“探險家”來搪塞一下。
在微軟進入因特網互聯網絡初期,網景公司已經控製了全部網絡瀏覽軟件90%的市場份額,即使今天,麵臨微軟的強大競爭,網景公司也保持著50%~60%的市場控製份額。他們唯一有力的、能動搖其控製地位的挑戰對手是微軟公司,但微軟公司自己的互聯網絡瀏覽器“探險家”(“探險家”)卻一直落在後麵。
網景公司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從零發展到一個市場資本總額超過數十億美元的公司,今天,他的市場價值使它變得比聯合航空公司之類的公司都大——因為投資者把賭注壓在互聯網絡的不尋常的增長上。
網景公司在開發因特網瀏覽器方麵一直是咄咄逼人的,他們在規定、影響著互聯網絡的標準,其地位使得一些小的軟件公司,在追隨誰時感到左右為難,要知道,網景挑戰的對象是軟件世界的帝王:微軟公司。
終於,微軟公司感到了壓力,當時,甚至有金融分析家將微軟公司的股票從推薦名單上撤除。微軟感到了威脅。這個軟件業巨人受到了一群自命不凡、玩世不恭的電腦界新麵孔的挑戰,要命的是這些穿寬鬆短褲上班的億萬富翁都是些娃娃臉。於是瀏覽器大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在1996年珍珠港事件紀念日,微軟公司邀請了近200名記者和分析家,宣布了公司的因特網的戰略:公司從所有方向出擊,提供更好、更快、更免費的瀏覽器,並支持麥金塔、視窗係統,提供企業內部網的服務器軟件,全部免費的產品包括網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線,一場殘酷的商業戰爭開始了。
安迪森認為:“這是一場熊和鱷魚的搏鬥,決定勝負的因素是搏鬥的地點,現在微軟公司來到了我們的地盤。”不過分析家沒有這麼樂觀,網景公司的股價跌到了28.75美元。
為了對抗微軟公司的勃勃雄心,網景公司開發出了新版本的瀏覽程序:第二代“領航員”瀏覽軟件,這個版本允許用戶方便地插入其他軟件,並可使網絡人員觀察到更複雜的網絡圖形、三維圖形以及各種音頻或視頻信息,但它最重要的特性是支持SuN公司的驚世之作“爪哇”語言編程語言。
這種語言可以在宿主機上創造一個“虛擬主機”來運行因特網服務器提供的程序或對象,不受任何操作係統的限製。用“爪哇”語言編製的小程序可通過因特網從服務器傳到用戶終端上並直接執行。1995年12月4日,網景公司和SuN公司共同宣布,兩家公司聯合推出了“爪哇”語言。這種語言避免了原來“爪哇”語言的不足之處,是一種開放式、跨平台的對象描述語言。它麵向非編程人員,易學易用,用戶可用“爪哇”語言在企業內部網絡和因特網上創建應用係統。12月5日,克拉克的老根據地,SGI公司也宣布支持“爪哇”語言。
隨後,美國在線公司、AT&T公司、寶蘭公司、CA公司、國際數據設備公司、惠普公司、INfoRMIx公司、網威公司、甲骨文公司、SyBAse公司和東芝公司等28家大公司也相繼宣布支持這一嶄新的編程語言。其中,以其編程語言C++聞名於世的寶蘭公司對“爪哇”語言的支持,表明這種語言有可能取代風靡一時的C++而成為因特網下一代編程語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