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

日本立體城1000

世界最高的樓是1974年在美國芝加哥建的443米高的西爾斯塔樓。然而日本的竹中工務店(建築公司)和環境程序研究所的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縱向城市設想”,它不僅在高度上超過上述的所有建築,它本身就是一座城,取名為“立體城1000”,乘電梯7分鍾可達高1000米的頂端。日本關東平原上最高的山是築波山(867米),立體城1000比它還要高。建築這麼高的樓,可能嗎?日本大成建設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說:“超過2000米的建築,在建築力學這一點上,現代建築技術毫無問題”。但是,這裏存在一個在它上麵居住的條件問題。“縱向城市設想”的建築整體接近圓錐形,與以前的高層建築大相徑庭。如果按以前的辦法來建造,基柱加粗後,底層幾乎沒有可利用的空間。於是,想出6根支柱的構架,其下又分別有2根柱支撐,柱的最上部直徑為160米,地上部分直徑為400米。

這個建築與曆來的高層建築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建築整體不僅是封閉的空間,而且自上而下有14個平台重疊。每個平台有個中心廣場,周圍有樓群包圍,是個縱向重疊的“城堡”。空中平台麵積平均為60公頃。除住宅、辦公室、商

店之外,還有學校、文化設施、公園等。平台之間有空隙,能讓陽光照進、風吹進來。計劃“立體城1000”居住者為3.5萬人,就業人口為1O萬人。

那麼,支撐這龐大重量的基本工程將是什麼樣呢?首先是地基。以紐約州帝國大廈為例,其地基有18米深,而且地下還有岩盤支撐。東京地下構造複雜,岩盤也很深,大約超過1000米。立體城的基礎部分每平方米要承受100噸的壓力。這個數值是新宿超高層建築數值的2~3倍。考慮到施工成本,暫定“立體城”的地基將在地下60米以上。

此外,還有一個居住方便的問題。1000米高處要比地麵溫度低6度,空氣變稀薄,大氣壓為0.88,水沸點95度。這些差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怎樣以自然的形式把普通城鎮所具有的機能都納入“立體城”,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未來的城市建築

21世紀的城市與建築將是怎麼樣的?科學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預測,提出了很多設想。未來城市將是由空間結構建築組成的城市,這是因為現代技術能夠建造不同大小的空間結構體係,也能夠最合理地利用城市的三維空間。

城市的發展常常與用地發生矛盾,這就需要考慮如何節約用地,向地下、空中或水上開拓空間。目前,世界上某些城市在建設實驗性的探索實踐中,已編製了不少充分利用地麵上空或水上空間和地下的城市方案。

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製定了水上東京的設計方案.它將城市居住區與城市的管理和商業部分布置在東京灣上。它們彼此以橋梁相連。水上東京城方案,既保留了海灣的航行功能,又利用了水上的空間,使東京城逐漸向水上延伸。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保護城市環境,探索新的人口分布方式,國外建築師提出一個實驗性城市規劃設想,他們按照新的觀念,論述了未來城市和新的建築藍圖。為了使新城市內各組成部分連接起來,設計了30層樓的居住綜合體。它由三角形板式建築所組成,其中一個角立在地上。三角板式建築之間以及它們與科研中心和遠離城市的工業企業之間,都是通過空中飛廊聯係起來的。這種架空式交通,使城市立體化,開拓了廣闊的城市空間。建造立體城市的大量建築用構件是在工廠生產的,然後再運到工地進行拚裝聯接。

在未來的城市中,住宅、公共建築、科研中心、工交企業和商業服務設施都將布置得很舒適,交通技術手段將更加現代化,如采用高架鐵路、電動汽車、直升機、活動人行道、快速電梯等。水和大氣的汙染得到控製。建築安裝及裝修工作也將達到更高的質量水平。所有這一切都為未來城市和新建築創造了新的條件。

在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將開拓空間環境和建造地下城。外國建築師設想了一個城市的立體空間結構,由點式建築來支撐著高空水平的梁牆式建築。這樣地麵上騰出來的地段用來布置公園、花壇、草地和活動場地。

各國建築師對未來的建築形式有著很多的設想,英國建築師的設計方案稱為“穗上的籽粒”。它的中心是鋼筋混凝土井筒,其中放置著電梯。在每一層樓的地方有著兩隻末端帶有掛鉤的懸臂,上麵懸掛著塑料的殼式居住單位,它們在空中飄蕩,好似懸掛在樹上的鳥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