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嶺】高大陡峻的山嶺。
【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輕視枝末。古代“本”多指農業,“末”多指工商業。
【崇雅黜浮】謂在文風上崇尚雅正,擯棄浮華。
【崇墉百雉】形容城牆高大。
【崇論吰議】見“崇論閎議”。
【崇論宏議】見“崇論閎議”。
【崇論谹議】見“崇論閎議”。
【崇論閎議】亦作“崇論宏議”。亦作“崇論谹議”。亦作“崇論吰議”。原謂高論博議,後指高明宏大的議論。
【寵柳嬌花】惹人寵愛的柳色、嬌豔的花枝。形容春色。
【寵辱不驚】受寵受辱都無動於衷。謂將得失置於度外。
【寵辱若驚】謂君王以居下為道,得之則驚喜,失之則驚恐。
【抽丁拔楔】比喻解決疑難。丁,“釘”的古字。
【抽胎換骨】見“脫胎換骨”。
【抽祕騁妍】抒發深意,施展美才。
【抽黃對白】謂隻求對仗工穩。
【抽梁換柱】謂改換事物的形式或內容。
【抽薪止沸】抽去正在燃燒的柴薪以止鍋水沸騰。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仇人見麵,分外眼紅】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仇人相見,分外明白】見“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謂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謂當敵對的雙方彼此相逢時,格外怒不可遏。
【仇人相見,分外眼睜】同“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愁山悶海】喻愁悶極多。
【愁眉不展】謂由於憂愁而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
【愁眉苦眼】見“愁眉苦臉”。
【愁眉苦臉】形容憂思重重,神色悲苦。
【愁眉淚眼】皺著眉頭,掉下眼淚。形容愁苦悲傷。
【愁眉蹙額】因發愁而緊皺眉頭。
【愁紅怨綠】見“愁紅慘綠”。
【愁紅慘綠】謂經風雨摧殘的敗花殘葉。
【愁雲慘霧】形容令人愁悶淒慘的景象。
【愁腸九轉】謂重重憂愁縈繞心懷。
【愁腸百結】形容極其憂愁、煩惱。
【愁潘病沈】晉潘嶽因憂愁而早生白發,南朝梁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因以“愁潘病沈”泛指煩惱和疾病。
【酬功給效】賞賜有功勞者。
【躊躇滿誌】心滿意足,從容自得的樣子。
【醜態百出】種種醜相都表現了出來。
【出一頭地】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謂當避開此人讓其高出眾人一頭之地。後以“出一頭地”喻高人一著。
【出人望外】猶出人意表。
【出人意外】同“出人意表”。
【出人意表】超出人們的意料之外。
【出人意料】超出人們的意料。
【出人頭地】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出入人罪】猶言枉斷人罪。
【出入生死】出生入死。
【出入神鬼】猶言神出鬼沒。
【出入將相】猶出將入相。
【出入無間】出入無間隔,猶言進出自由。
【出口入耳】謂言出甲口,入於乙耳,不為他人所知。《左傳·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
【出口成章】脫口而出的話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
【出內之吝】見“出納之吝”。
【出水芙蓉】水麵上初放的荷花。多以喻詩文的清新或女子的豔麗。
【出手得盧】比喻事情一舉獲勝。古時樗蒲戲中一擲五子俱黑叫“盧”,是最勝之采。
【出公忘私】出於公心忘掉私情。
【出文入武】謂文武兼備。
【出世超凡】謂高超脫俗。
【出世離群】脫離人世。
【出生入死】《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韓非子·解老》:“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謂之出,卒謂之入。故曰:出生入死。”原謂從出生到死去。後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險,隨時有死的可能。
【出乎反乎】猶言出爾反爾。謂翻悔或說了不照著做。
【出乎意外】出於意料之外。
【出乎意表】出於意料之外。
【出乎意料】出於意料之外。
【出乎預料】見“出乎意料”。
【出出律律】象聲詞。
【出奴入主】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後以“出奴入主”謂挾門戶成見。
【出有入無】出入於有無之中。
【出死入生】①從死亡裏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出死斷亡】謂效死捐生。
【出夷入險】出入於安危之中。
【出自意外】出於意料之外。
【出何典記】詰問見於何書,有何根據。
【出何經典】謂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
【出穀遷喬】從低處移到高處。《詩·小雅·伐木》:“出自幽穀,遷於喬木。”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懷軒車山舊隱》詞:“黃鸝休歎青春暮,出穀遷喬舊家句,天意從人還許訴。”本指鳥出自深穀,移居高木,後以“喬遷”為祝賀別人遷居之詞。
【出言不遜】說話傲慢不客氣。
【出言成章】猶言出口成章。
【出言吐氣】猶言談吐。指說話。
【出言吐詞】見“出言吐氣”。
【出言吐語】見“出言吐氣”。
【出言無狀】說話傲慢無禮。
【出沒不常】出現隱沒都無規律,捉摸不定。
【出沒無常】見“出沒不常”。
【出其不備】猶言出其不意。
【出其不虞】猶言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孫子·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原謂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多以“出其不意”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攻其無備】語出《孫子·計》。原謂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意,掩其不備】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出奇不窮】見“出奇無窮”。
【出奇取勝】見“出奇製勝”。
【出奇製勝】謂用奇兵奇計戰勝敵人。亦泛指用常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手段來取得好的效果。
【出奇致勝】見“出奇製勝”。
【出奇無窮】謂多出奇兵,多用奇計。比喻變化多端,使人難以捉摸。
【出奇劃策】猶言出謀劃策。
【出乖弄醜】見“出乖露醜”。
【出乖露醜】出醜;丟臉。
【出於意外】見“出於意表”。
【出於意表】謂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門合轍】按同一規格,閉門造車子,用起來自然合轍。《景德傳燈錄·匡悟禪師》:“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活計一物無。’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坐地進長安。’”明何景明《述歸賦》:“至其矩法則閉戶造車,出門合轍,不煩登途比試矣。”因以比喻才學適合社會需要。
【出門如賓】出外做事象接待貴賓那樣認真謹慎。
【出門應轍】猶出門合轍。
【出幽升高】猶言出穀遷喬。
【出幽遷喬】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穀,遷於喬木。”後以“出幽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出鬼入神】謂變化多端,不可捉摸。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絕妙境界。
【出神入定】形容聚精會神。
【出師有名】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
【出師無名】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陳易新】猶吐故納新。去掉舊的換成新的。
【出納之吝】亦作“出內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
【出處殊途】見“出處殊塗”。
【出處殊塗】亦作“出處殊途”。謂出仕與隱居的態度各不相同。
【出處進退】出仕或隱退。
【出處語默】出仕和隱退,發言和沉默。語本《易·係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出淺入深】猶言深入淺出。
【出將入相】謂文武雙全,出戰領兵為將,入閣理事為相。亦泛指官居高位。
【出雲入泥】謂自己一旦青雲直上,便不惜將舊時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出詞吐氣】猶談吐。
【出聖入神】謂神奇高妙。
【出群拔萃】見“出類拔萃”。
【出爾反爾】①《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後因用“出爾反爾”表示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的意思。②指前後言行自相矛盾,反複無常。
【出語成章】見“出口成章”。
【出震繼離】謂帝王登基即位。
【出敵不意】亦作“出敵意外”。謂行動出於敵方意料之外。
【出敵意外】見“出敵不意”。
【出頭露麵】①具體顯示出來。②在公共場所出現。③猶出人頭地,亦指在眾人麵前表現自己。
【出醜放乖】猶言出乖露醜。
【出醜揚疾】暴露醜惡。
【出謀劃策】出主意,想辦法。
【出輿入輦】謂動必乘車。
【出類拔萃】《孟子·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申指同類叢聚。後以“出類拔萃”形容卓越出眾,不同一般。
【初生之犢】剛出生的小牛。語出《莊子·知北遊》:“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後多用以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初生之犢不畏虎】同“初生之犢不懼虎”。
【初生之犢不懼虎】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初生犢】同“初生之犢”。
【初出茅廬】東漢末,諸葛亮隱居南陽,劉備三顧茅廬,亮始出佐之。《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後用以謂初涉世致用,閱曆不深。
【初試鋒芒】見“初露鋒芒”。
【初露鋒芒】亦作“初試鋒芒”。喻剛剛顯示出某種威力或才幹。
【初露頭角】猶初露鋒芒。
【除狼得虎】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除惡務本】鏟除惡勢力,必須杜絕根本。
【除惡務盡】語本《左傳·哀公元年》:“臣聞‘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盡’。”後因以“除惡務盡”謂鏟除惡勢力必須徹底幹淨,不留後患。
【除殘去穢】掃除殘餘,蕩滌汙穢。喻指徹底革新。
【除暴安良】鏟除強暴勢力,安撫善良百姓。
【除舊布新】革除舊的,建立新的。
【除穢布新】猶言除舊布新。
【鋤強扶弱】鏟除強暴,扶助弱小。
【杵臼交】《後漢書·吳祐傳》:“公沙穆來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後因以“杵臼交”指不計貧賤的交誼。
【楚才晉用】比喻用才不當。
【楚弓複得】喻失物複得。
【楚弓楚得】亦作“楚得楚弓”。《公孫龍子·跡府》:“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王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孔子家語·好生》、《孔叢子·公孫龍》、漢劉向《說苑·至公》等亦記有此事。後因以“楚弓楚得”或“楚得楚弓”比喻雖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楚弓遺影】《晉書·樂廣傳》:“嚐有親客,久闊不複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複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複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頓愈。”後因以“楚弓遺影”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懼心理。
【楚天雲雨】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寫楚王在陽台夢見巫山神女,女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因以“楚天雲雨”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歡情。
【楚囚相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後用以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它變故,相對無策,徒然悲傷。
【楚囚對泣】見“楚囚相對”。
【楚材晉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聲子通使於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後因以“楚材晉用”指引用別國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為別人所用。
【楚尾吳頭】古豫章一帶位於楚地下遊,吳地上遊,如首尾相銜接,故稱“楚尾吳頭”。亦泛指長江中下遊一帶地方。
【楚雨巫雲】楚地巫峽的雲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楚得楚弓】見“楚弓楚得”。
【楚越之急】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後遭吳入侵,後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麵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楚雲湘雨】比喻男女幽情。
【楚楚不凡】形容人才出眾,不同尋常。
【楚楚可人】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愜意。
【楚楚可愛】形容陳設整齊,令人喜愛。
【楚楚可憐】①形容形態或體態嬌美可愛。②形容神情淒楚或處境不佳,令人憐憫。
【楚楚有致】形容陳列整齊,富有情趣。
【楚楚作態】猶言矯揉造作。
【楚楚動人】形容姿容美好,動人心神。
【楚楚謖謖】形容風度清雅高邁。
【楚腰衛鬢】謂細腰秀發。借指美女。
【楚腰蠐領】謂腰肢纖細,頸項潔白如蝤蠐。形容女子體態之美。
【楚歌之計】《漢書·高帝紀下》:“扞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後因用“楚歌之計”謂攻心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