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度陂湖】《後漢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叔度,黃憲字。後以喻人度量寬大。
【殊方同致】猶殊途同歸。
【殊形詭狀】猶言奇形怪狀。
【殊言別語】指方言土語。
【殊致同歸】同“殊塗同歸”。
【殊途同歸】見“殊塗同歸”。
【殊路同歸】同“殊塗同歸”。
【殊塗同致】猶殊途同歸。
【殊塗同會】猶殊途同歸。
【殊塗同歸】語出《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後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梳文櫛字】謂訓釋文字。
【梳妝打扮】見“梳妝打扮”。
【梳雲掠月】指婦女梳妝。“雲”指發髻之形,“月”喻婦女容貌。
【梳妝打扮】亦作“梳妝打扮”。對容顏衣著進行修飾。
【疏財重義】見“疏財仗義”。
【疏財仗義】慷慨解囊,扶危濟困。《三國演義》五回:“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又作“仗義疏財”。
【攄肝瀝膽】同“披肝瀝膽”。
【輸心服意】猶言真心順從。
【輸肝剖膽】比喻對人極為忠誠。
【輸肝寫膽】見“輸肝剖膽”。
【輸肝瀝膽】見“輸肝剖膽”。
【熟思審處】反複思考,審慎籌劃。
【熟能生巧】熟練了就能產生巧辦法。
【熟視無睹】見“熟視無睹”。
【熟視無睹】經常看到卻像不曾看見一樣。形容對眼前的事物不關心或漫不經心。語本晉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熟路輕車】見“熟路輕轍”。
【熟路輕轍】駕輕快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處世有經驗,辦起事來很容易。
【熟讀深思】反複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屬詞比事】見“屬辭比事”。
【屬辭比事】亦作“屬詞比事”。連綴文辭,排比史事。後亦泛指撰文記事。
【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谘,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谘,厥惟艱哉!”蔡沈集傳:“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谘,自傷其生之艱難也。”後以“暑雨祁寒”為怨嗟生計艱難之典。
【黍秀宮庭】相傳西周亡後,所有舊時的宗廟宮室盡為禾黍之地。後遂以“黍秀宮庭”作為感慨亡國之詞。語本《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徬徨不忍去。”
【黍油麥秀】《尚書大傳》卷二:“微子朝周,過殷故墟,見麥秀之蘄蘄兮……曰:此父母之國。乃為《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記·宋微子世家》亦載此事,“微子”作“箕子”。後因以“黍油麥秀”為亡國之痛的感歎。
【黍離麥秀】相傳西周亡後,“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見舊時宗廟宮室,盡為禾黍之地,觸景傷懷,無限感慨,而作《黍離》之詩。又箕子朝周,過故殷墟,見宮室毀壞,盡生禾黍,哀傷不已,而作《麥秀》之歌。事見《詩·王風·黍離》、《史記·宋微子世家》。後遂用作典故,以“黍離麥秀”為感慨亡國之詞。
【鼠入牛角】比喻勢力愈來愈小。
【鼠牙雀角】①《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原謂強暴侵淩引起爭訟。後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強暴勢力。②指訟事或引起爭訟的細微小事。
【鼠心狼肺】形容心腸陰險狠毒。
【鼠目寸光】喻人眼光短,見識淺。
【鼠目麞頭】同“麞頭鼠目”。
【鼠目麞頭】見“鼠目麞頭”。
【鼠穴尋羊】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鼠肝蟲臂】①語本《莊子·大宗師》:“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原意為以人之大,亦可以化為鼠肝蟲臂等微賤之物。後因以“鼠肝蟲臂”比喻微末輕賤的人或物。②指不可掌握的變化。
【鼠肚雞腸】猶言鼠腹雞腸。
【鼠跡狐蹤】比喻人行蹤鬼祟。
【鼠屎汙羹】比喻加進了不好的東西,從而破壞了原來美的事物。
【鼠雀之牙】指爭訟之事。
【鼠雀之輩】蔑視他人之詞。謂鄙陋卑微之徒。
【鼠偷狗盜】同“鼠竊狗盜”。
【鼠盜狗竊】同“鼠竊狗盜”。
【鼠腹蝸腸】猶言鼠腹雞腸。《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六回:“大聖啊,隻說你是個寬洪海量之仙,誰知是個~之輩。”
【鼠腹雞腸】比喻人器量小,不能容人。
【鼠憑社貴】老鼠憑借土神廟逞威。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勢橫行無忌。語本《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掘穴讬其中,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陁,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南朝梁·沈約《恩悻傳論》:“鼠憑社貴,狐藉虎威。”
【鼠臂蟣肝】猶言鼠肝蟲臂。謂或為鼠臂或為蟣肝,指人世變化無常。
【鼠竄狗盜】像鼠狗那樣奔竄偷盜。
【鼠竄狼奔】形容倉皇亂逃。
【鼠竄蜂逝】形容紛紛跑散。
【鼠齧蟲穿】鼠咬蟲蛀。
【鼠齧蠹蝕】鼠咬蟲蛀。
【鼠竊狗偷】①同“鼠竊狗盜”。②指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③比喻鬼祟卑鄙。④指委瑣低劣。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之徒,何足慮哉。”
【鼠竊狗盜】①比喻小偷小盜或小規模的搶掠騷擾。②指小股盜賊。《史記·劉敬書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爾,何足置之齒牙間。”
【鼠首僨事】壞了事情。比喻人辦事沒決斷,膽小若鼠出洞時頭在洞口伸伸縮縮一樣。
【數一數二】形容突出。
【數不勝數】數也數不清。形容很多。
【數白論黃】計較金錢。白,銀;黃,金。
【數米而炊】①比喻過分計較瑣細的事情,不足以成大事。②形容吝嗇或生活困窮。
【數典忘祖】春秋時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周景王問談:晉國何以沒有貢物?談答以晉國從來沒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賞賜,所以無器物可獻。周王指出從晉的始祖唐叔開始,就不斷受到王室的賞賜,責備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裔,竟不知道這些史實,說他是“數典而忘其祖”。事見《左傳·昭公十五年》。後用以比喻忘本。現也用以比喻對祖國曆史的無知。
【數往知來】謂知道了前事,就可以推測未來。語出《易·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數黃道白】見“數黃道黑”。
【數黃道黑】猶數黑論黃。
【數黑論白】見“數黑論黃”。
【數黑論黃】說長道短,挑唆是非。
【數短論長】說長道短,說三道四。
【數見不鮮】《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司馬貞索隱:“數見音朔現。謂時時來見汝也。不鮮,言必令鮮美作食,莫令見不鮮之物也”。後稱某種現象經常看見為“數見不鮮”。
【曙後星孤】唐孟棨《本事詩·徵咎》:“崔曙進士作《明堂火珠》詩試帖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當時以為警句。及來年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讖也。”後因用為人死後僅遺孤女之典實。
【束上起下】猶承上啟下。多用於詩文評語。
【束之高屋】同“束之高閣”。
【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閣樓上麵。謂棄置不用。
【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謂繳械投降。
【束手自斃】謂捆住雙手,自取滅亡。
【束手束足】見“束手束腳”。
【束手束腳】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
【束手坐視】拱著手,坐著看。比喻對應當管的事無能為力或不管不問。
【束手待死】同“束手待斃”。
【束手待斃】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難時不積極想辦法解決,卻坐等敗亡。
【束手旁觀】猶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
【束手無計】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措】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術】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策】謂捆住雙手,無計可施。形容遇到問題沒有解決的辦法。
【束手就困】謂無法擺脫困境。
【束手就禽】見“束手就擒”。
【束手就擒】謂捆起手來由人捉拿。形容無力反抗,甘被俘獲。
【束手就殪】同“束手待斃”。
【束手就斃】同“束手待斃”。
【束手縛腳】見“束手束腳”。
【束手聽命】拱手聽從命令。
【束在高閣】同“束之高閣”。
【束杖理民】謂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形容為官寬仁愛民。束杖,收起刑具。
【束貝含犀】謂牙齒如緊密排列的貝殼和瓠犀。形容牙齒整齊潔白。
【束兵秣馬】猶厲兵秣馬。
【束身自好】①猶束身自修。②指隻顧自己,不管天下大事。
【束身自修】謂約束自己,不與壞人壞事同流合汙。
【束身自愛】猶言束身自修。
【束肩斂息】縮肩屏息。形容恭順的樣子。
【束修自好】猶言束身自修。
【束馬縣車】見“束馬懸車”。
【束馬懸車】亦作“束馬縣車”。包裹馬足,掛牢車子,以防滑跌傾覆。形容路險難行。
【束教管聞】謂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束帶結發】束係衣帶,挽起發髻。謂出仕。
【束蒲為脯】將捆束的蒲柳說成肉脯。謂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束椽為柱】捆紮椽子當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束置高閣】同“束之高閣”。
【束裝盜金】《漢書·直不疑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後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後因以“束裝盜金”謂無端見疑。
【束廣就狹】謂把豐富的內容概括為極少的文字。
【束發封帛】《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貶嶺南,以妻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董不答,引繩束發,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貶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乃湯沐,發墮無餘。”後以“束發封帛”指婦女忠貞不渝。
【束縕請火】用亂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鄰家討火點燃。《漢書·蒯通傳》:“臣之裏婦,與裏之諸母相善也。裏婦夜亡肉,姑以為盜,怒而逐之。婦晨去,過所善諸母,語以事而謝之。裏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縕請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爭鬥相殺,請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婦。”《韓詩外傳》卷七亦有此說,“縕”作“蘊”。後用為求助於人之典。唐李德裕《積薪賦》:“時束縕以請火,訪蓬茨於善鄰。”縕,一本作“蘊”。亦省作“束縕”、“束蘊”。唐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君啟》:“是以臨邛遣婦,寄束縕於齊鄰;邯鄲下客,效處囊於趙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門橫野水席凝塵,束縕誰能問乞鄰?”亦用為不出兒媳之典。
【束縕還婦】同“束縕請火”。
【束縕舉火】同“束縕請火”。
【束蘊乞火】同“束縕請火”。
【束蘊請火】見“束縕請火”。
【述而不作】闡述前人成說,自己並不創新。
【樹大招風】亦作“樹高招風”。樹木高大了,容易招致風的打擊。比喻名聲大了,容易招致事端。
【樹大根深】比喻勢力強大,根基牢固。
【樹上開花】“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獲。
【樹元立嫡】謂立嫡長子為儲君。
【樹同拔異】謂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樹俗立化】樹立風俗教化。
【樹倒根摧】樹幹傾倒,樹根毀壞。比喻人年邁體衰。
【樹倒猢猻散】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斯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於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後因以“樹倒猢猻散”比喻以勢利相結合的人,為首者一倒台,依附的徒眾即四散。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後還是要回歸故土。
【樹高招風】見“樹大招風”。
【樹欲息而風不停】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欲靜而風不止】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刮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樹欲靜而風不停】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欲靜而風不寧】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碑立傳】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碑上或寫成傳記加以頌揚。今多比喻通過某種途徑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樹德務滋】謂施行德政,務使其不斷增長。
【豎子成名】《晉書·阮籍傳》:“(阮籍)嚐登廣武,觀楚漢戰處,歎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後指無能者僥幸得以成名。
【豎起脊梁】比喻振作精神,擔當大事。
【鉥心劌目】猶言嘔心瀝血。
【鉥心劌腎】同“鉥心劌目”。
【鉥肝劌腎】同“鉥心劌目”。
【漱石枕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後以“漱石枕流”形容隱居生活。
【漱流枕石】猶言漱石枕流。
【率以為常】成為經常的事。
【率由舊章】①完全依循舊規辦事。②原封不動,老樣子。
【率馬以驥】以駿馬領群馬,比喻以賢者為眾人之表率。
【率爾操觚】語出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本謂文思敏捷,成文迅速。後稱草率成文為“率爾操觚”。
【率獸食人】《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本指統治者為政失職,隻圖享樂,不關心百姓疾苦。後因以“率獸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雙柑鬥酒】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二:“戴顒春攜雙柑、鬥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後遂用為春日雅遊的典故。
【雙桂聯芳】比喻兄弟二人俱獲功名。
【雙宿雙飛】①雌雄同宿並飛。②比喻男女起居相共,形影不離。
【雙喜臨門】謂兩年喜事一齊到來。
【雙鳧一雁】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後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雙管齊下】兩手各握一支毛筆,同時作畫。比喻兩方麵或兩件事同時進行。語本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鬆石名重於世。尤於畫鬆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幹,勢淩風雨,氣傲煙霞。”
【霜行草宿】謂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勞苦。
【霜凋夏綠】猶言冬去春來。謂時光的流逝。
【霜露之辰】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霜露之思】對父母先祖的思念。
【霜露之悲】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霜露之感】《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淒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鄭玄注:“非其寒之謂,謂淒愴及怵惕,皆為感時念親也。”後因以“霜露之感”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
【爽心悅目】謂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爽心豁目】心神爽朗,眼界開闊。
【爽然自失】見“爽然若失”。
【爽然若失】本作“爽然自失”。形容茫無主見,無所適從。
【水天一色】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語本唐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水木清華】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語本晉謝混《遊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水中捉月】見“水中撈月”。
【水中著鹽】喻不著痕跡。
【水中撈月】比喻白費氣力,毫無成果。
【水月鏡花】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水月觀音】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俊秀逸。
【水火不避】謂不避艱險。
【水火不辭】見“水火不避”。
【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烹飪賴水火而成,調味兼鹽梅而用。喻人之才性雖各異,而可以和衷共濟。
【水火無交】謂無財物牽涉。形容為官清廉。語本《隋書·循吏傳·趙軌》:“別駕在官,水火不與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壺酒相送。”
【水火無情】謂水災火災來勢凶猛,毫不留情。
【水石清華】見“水木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