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1 / 3)

【心力交瘁】精神和體力都極為勞累。

【心力衰竭】也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髒因疾病、過勞、排血功能減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要。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喘息、水腫等。

【心上心下】形容心神不安。

【心口不一】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

【心口如一】想的和說的相同。形容為人誠實爽直。

【心口相應】想的與說的相一致。

【心不由意】謂不出於本意。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這裏。形容思想不集中。

【心不兩用】謂一個人的心思一時隻能專注於一事。

【心不應口】心裏想的和嘴裏說的不一致。謂為人虛偽。

【心中有數】謂對於事情心裏有大概的了解或處理起來有一定的把握。

【心手相忘】極言得心應手。

【心手相應】謂技藝熟練,隨心所欲。

【心心念念】猶一心一意;念念不忘。

【心心相印】①佛教禪宗語。謂不依賴言語,以心互相印證。語本《黃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自如來付法迦葉已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②謂心意非常投合。

【心巧嘴乖】心思靈巧,能說會道。

【心甘情原】非常願意,沒有絲毫勉強。

【心平氣和】①心情不急躁,態度溫和。②謂身心安寧。

【心平氣定】心氣平定,沒有雜念。

【心在魏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謂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魏闕,古代天子和諸侯宮外的樓觀,其下懸布法令,因以代稱朝廷。

【心有餘而力不足】心裏很想做,可是力量不夠。

【心有餘悸】事過以後,心裏還感到恐懼。

【心有靈犀一點通】喻戀愛雙方心心相印。現常用以喻彼此心意相通。靈犀,舊說犀牛是一種靈獸,角中有白紋如線,貫通兩端,感應靈異,故稱。

【心存目想】謂凝目注視,用心思索。

【心灰意冷】猶心灰意懶。

【心灰意敗】猶心灰意懶。

【心灰意懶】灰心喪氣,意誌消沉。

【心回意轉】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心血來潮】舊謂神仙心中對某人或某事突然發生感應而有所知曉。後亦指突然產生某種念頭。

【心向往之】見“心鄉往之”。

【心忙意急】猶心慌意亂。

【心忙意亂】猶心慌意亂。

【心安理得】謂事情做得合理,心裏很坦然。

【心如刀剉】猶心如刀割。

【心如刀割】比喻傷心痛苦之極。

【心如刀絞】猶心如刀割。

【心如刀鋸】猶心如刀割。

【心如刀攪】猶心如刀割。

【心如止水】心裏平靜得像不動的水一樣。形容堅持信念,不受外界影響。

【心如古井】形容心境十分平靜或一點也不動情。語本唐孟郊《烈女操》詩:“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心如死灰】見“心若死灰”。

【心如金石】猶心如鐵石。

【心如寒灰】見“心若死灰”。

【心如槁木】猶心若死灰。

【心如鐵石】形容意誌堅定,忠貞不渝。

【心花怒放】①比喻心情極其舒暢、愉快。②形容文思迸發。

【心花怒發】猶心花怒放。

【心低意沮】情緒消極低沉。

【心長綆短】喻力不從心。

【心長發短】《左傳·昭公三年》:“齊侯田於莒,盧蒲嫳見,泣且請曰:‘餘發如此種種,餘奚能為?’公曰:‘諾。吾告二子。’歸而告之。子尾欲複之,子雅不可,曰:‘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本謂年雖老卻工於心計;後亦謂因年老而力不從心。

【心拙口夯】謂心思笨拙,不善言談。夯,同“笨”。

【心若死灰】形容不為外物所動的一種精神狀態。現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心直口快】形容性情直爽,有話就說。

【心直嘴快】見“心直口快”。

【心到神知】本謂誠心敬神不必多事繁瑣之禮。後喻對人尊敬,重在心意,不必當麵表示或在口頭上說出。

【心非巷議】心裏不滿,而在私下議論。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心明眼亮】頭腦清醒,目光犀利。

【心往神馳】謂一心向往。

【心服口服】心口如一地信服。語本《莊子·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心服首肯】謂心裏信服,並點頭同意。

【心怡神曠】同“心曠神怡”。

【心孤意怯】謂心虛而膽氣不壯。

【心狠手毒】猶言心狠手辣。

【心狠手辣】心腸凶狠,手段毒辣。

【心急火燎】心裏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心情十分焦急。

【心急如焚】形容極為焦急。

【心神不定】精神狀態不安定。

【心神不寧】見“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精神不安寧。

【心高氣傲】心氣高傲,謂要強好勝而自視不凡。

【心浮氣盛】形容性格浮躁,態度傲慢。

【心浮氣粗】見“心粗氣浮”。

【心悅神怡】猶心曠神怡。

【心悅誠服】真心誠意的服從或佩服。語出《孟子·公孫醜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心術不正】見“心術不端”。

【心術不端】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心逸日休】謂不費心機,反而越來越好。

【心粗氣浮】形容性情浮躁。

【心貫白日】謂心地與太陽一般光明。極喻坦誠,磊落。

【心鄉往之】對某人或某些事物心裏很仰慕。

【心細如發】亦作“心細於發”。極言小心謹慎,考慮周密。

【心細於發】見“心細如發”。

【心雄萬夫】形容極有抱負,氣概不凡。

【心無二用】見“心不兩用”。

【心喬意怯】謂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心焦火燎】心裏急得像火燒著一樣。形容十分焦急。

【心焦如焚】心裏焦躁,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焦灼難忍。

【心勞日拙】謂費盡心機,反而越來越糟。多用作貶詞。

【心勞意冗】同“心勞意攘”。

【心勞意攘】猶心慌意亂。

【心慌意急】同“心慌意亂”。

【心慌意亂】內心驚慌,思緒紊亂。

【心慌撩亂】心裏慌張忙亂,心緒混亂。

【心寒膽落】同“心寒膽戰”。

【心寒膽戰】形容十分驚恐。

【心開目明】猶心明眼亮。

【心馳神往】見“心往神馳”。

【心馳魏闕】見“心在魏闕”。

【心照不宣】心裏明白,不說出來。

【心照神交】謂彼此思想相通,情投意合。

【心照情交】見“心照神交”。

【心亂如麻】心情煩亂,像亂麻似的沒有頭緒。

【心腹大患】見“心腹重患”。

【心腹之交】知心朋友。

【心腹之病】同“心腹之疾”。

【心腹之疾】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

【心腹之患】同“心腹之疾”。

【心腹之憂】猶心腹之疾。

【心腹重患】指嚴重隱患或要害部門的大患。

【心猿意馬】比喻人的心思流蕩散亂,如猿馬之難以控製。亦指這種流蕩散亂難以控製的心神。

【心慈手軟】心懷惻隱而不忍下手。

【心慈麵軟】心地慈和,拉不下臉麵。

【心煩意冗】同“心煩意亂”。

【心煩意亂】心情煩躁,思緒雜亂。

【心煩慮亂】同“心煩意亂”。

【心慕手追】心中仰慕而追隨仿效。

【心摹手追】用心揣摩,追隨仿效。

【心殞膽破】見“心殞膽落”。

【心殞膽落】形容十分驚恐。

【心領神悟】見“心領神會”。

【心領神會】內心深刻地領會。

【心領意會】見“心領神會”。

【心廣體胖】心中坦然,身體舒泰。

【心廣體胖】指心情舒暢安逸,因而身體發胖。

【心廣體胖】心中坦然,身體舒泰。

【心廣體胖】指心情舒暢安逸,因而身體發胖。

【心辣手狠】見“心狠手辣”。

【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十分滿足。

【心滿意得】心中滿足,洋洋得意。

【心滿原足】見“心滿意足”。

【心慵意懶】情思倦怠,精神萎靡。

【心寬體胖】見“心廣體胖”。

【心緒如麻】猶心亂如麻。

【心蕩神怡】見“心蕩神搖”。

【心蕩神迷】見“心蕩神搖”。

【心蕩神搖】謂神魂顛倒,不能自持。亦謂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

【心醉神迷】見“心醉魂迷”。

【心醉魂迷】形容極其迷戀。

【心頭鹿撞】見“心頭撞鹿”。

【心頭撞鹿】心裏像有小鹿在撞擊。形容驚慌或激動時心跳劇烈。

【心凝形釋】精神專注,達到忘形的境界。

【心膽俱裂】形容極其悲憤或恐懼。

【心膽俱碎】見“心膽俱裂”。

【心謗腹非】口裏不說,心裏譴責。謂暗地裏反對。語本《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

【心瞻魏闕】見“心在魏闕”。

【心曠神怡】心境開曠,精神愉悅。

【心曠神恬】同“心曠神怡”。

【心曠神飛】猶言心境愉悅,飄飄欲仙。

【心曠神愉】同“心曠神怡”。

【心織筆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九:“《翰林盛事》雲:‘王勃所至,請讬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筆耕。’”本謂為人撰文獲得一定報酬,後亦以指賣文為生。參閱唐李肇《翰林誌》。

【心懷叵測】居心不可猜測;居心不良。

【心懷鬼胎】心裏藏著不可告人的事或壞主意。

【心驚肉跳】形容心神恐懼不安。

【心驚肉戰】見“心驚肉跳”。

【心驚膽落】同“心驚膽戰”。

【心驚膽裂】同“心驚膽戰”。

【心驚膽寒】同“心驚膽戰”。

【心驚膽戰】形容極度驚恐。

【心驚膽顫】見“心驚膽戰”。

【心靈手巧】頭腦靈活,雙手靈巧。

【心靈性巧】心思靈巧。

【辛壬癸甲】典出《書·益稷》:“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孔傳:“(夏禹)辛日娶妻,至於甲日,複往治水,不以私害公。”後因用“辛壬癸甲”喻指一心為公,置個人利益於不顧的精神。

【欣欣自得】猶言欣然自得。

【欣欣向榮】①草木生長茂盛貌。②今多用以比喻事業的蓬勃發展。

【欣喜若狂】形容高興至極點。

【欣然自得】心情舒適、自覺得意貌。

【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質的人和體現新的高尚社會風尚的事。

【新仇舊恨】①新近的仇恨加上舊有的仇恨。形容仇恨極深。②指先後和自己結仇的人。

【新來乍到】謂新到某地或新處於某種環境,情況生疏。

【新昏宴爾】見“新婚燕爾”。

【新故代謝】同“新陳代謝”。

【新亭對泣】見“新亭淚”。

【新益求新】已經新了,還要求更新。

【新陳代謝】①指生物體不斷以新物質替換舊物質的過程。②比喻新的事物不斷滋生發展,更替不斷衰亡的舊事物。

【新硎初試】比喻習之有素而初次經事。

【新婚燕爾】極言新婚歡樂。燕,宴,安樂貌。

【新發於硎】①謂刀剛從磨刀石上磨好。形容刀刃鋒利。硎,磨刀石。語出《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②比喻初露鋒芒。

【新愁舊恨】謂對現狀和往事都感到煩惱和怨恨。極言愁恨之深。

【馨香禱祝】語本《書·酒誥》:“弗惟德馨香,祀登聞於天。”後以“馨香禱祝”表示真誠期望。

【伈伈睍睍】庸·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伈伈:小心恐懼的樣子。睍睍:也作“伣伣”,眼睛不敢睜大的樣子。小心害怕或低聲下氣的樣子。《明史·鄒智傳》:“及與議事,又唯諾惟謹,伈伈伣伣,若有所不敢,反不如一二俗吏足以任事。”

【信口開合】亦作“信口開喝”。亦作“信口開嗬”。亦作“信口開河”。不假深思、不負責任地隨口亂說。

【信口開嗬】見“信口開合”。

【信口開河】見“信口開合”。

【信口開喝】見“信口開合”。

【信口雌黃】《文選·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雌黃是一種橙黃色的礦物,即雞冠石,可作顏料。古時用黃紙書寫,錯了即用雌黃塗抹重寫。後因稱不顧事實的隨意批評或亂說為“信口雌黃”。

【信及豚魚】信義及於豚和魚,形容信義昭著,無微不及。

【信手拈來】不加思索地隨手拿來。常用於形容寫作詩文時運用材料、駕馭語言的隨意或從容。

【信而有徵】真實而有依據。

【信而有證】真實而有根據。

【信馬由韁】①不勒韁繩,任馬行走。②比喻人沒有目標地隨便走。

【信筆塗鴉】隨便書寫,字跡如同鴉群一樣淩亂,比喻字寫得很稚拙或胡亂寫作。常用為自謙之詞。語出唐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信誓旦旦】謂誓言誠懇可信。旦旦,誠懇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