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內有洞天,另有秘密!(1 / 2)

投名狀一交再交,你好我好大家好繼續。

大家夥扔掉心理負擔以後,入了宴席中當真是談笑風聲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就不須細表,各種把酒令一喝,那叫一個熱鬧。

中國人做事情,往往在吃吃喝喝之間解決掉,這股風氣向上數幾萬年,向下數一直到1世紀後世,從來就沒有變化過。

到後來,宴會的規模擴大到,外麵也擺上了一百多桌,連河內姐妹等後來的日本扶桑武士們也分了一桌可以坐下。

朱子龍的分身就如此勢大,海盜人等這邊心想的後麵的正主更加了得,當然要緊緊抱住大腿,就好像青樓的姑娘賣也賣了,自然不能扭扭捏捏的拿捏,要使盡渾身解數把花錢的大爺服侍好了才對。

當下是在宴會上,知無不言,言而不盡。

前麵的內容,朱子龍分身聽著也就算了,當問起那平將門的寶藏到底是啥?那陳祖仁連忙把寶藏拉來,卻是一箱子一臬子的金礦石,還是讓人沒有提純的那種。

外人隻道是日本人曆來提純技術不高,煉鐵更是到了最近一些年才有長進,放在更久之前,是原始社會人也不過份。當下沒有多想!

倒是朱子龍分身拿起金礦石這麼一看,一尋思著,和本體的記憶力是一體的。猛的一拍大腿,想起一件事兒。

據後世《晚明史》記載:“生絲、絲綢、瓷器等中國特產,遍銷西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棉麻匹頭為西屬殖民地土著居民所普遍消費。”

而日本在明朝時,更是中國的大消費金主之一。

成化弘治之際(15世紀中後期),即有“豪門巨室,間有乘巨艦,貿易海外者”。46到了正德年間,“豪民私造巨舶,揚帆外國交易射利”更多。

日本諸島是私人海商的主要貿易地區,是中國生絲及各種紡織品、日用品的主要市場。並且給的都是金銀硬通貨!

生絲價格國內約每擔60銀兩,到日本可賣到五六百銀兩,毛利達十倍。從日本輸入中國的有:“互市華人的貨物有金銀、琥珀、水晶、硫磺、水銀、銅鐵、白珠、青玉、蘇木、胡椒”以及土產、海貨等。

197年,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滿將軍在京都建造了金閣寺,這座貼有金箔的三層金閣,金碧輝煌,它不僅是個佛教設施,而且也是黃金之國日本的形象建築。日本人計劃在這個金光燦爛的豪華建築裏來款待中國的新帝國──明朝的使節,結果他們的目的達到了,足利義滿從明朝中國那裏獲得了貿易許可。

那時,日本向中國主要輸出的是使用了金的描金畫、屏風、扇子等工藝品以及刀劍、銅、硫磺等。

那麼日本人哪來的這麼多銀通貨呢?

道理很簡單,日本合適種田的地方確實少,山太多。但是山裏有寶貝啊,什麼寶貝?金礦,銀礦好多,好多,好多啊!

十六世紀中葉,當葡萄牙人來到日本的時候,奧州的金礦已經枯竭,而石見銀山、生野銀山的開發,使日本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銀國,甚至據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銀產自日本,日本因此而被稱為銀群島。

童話故事裏,我要是有個金山銀山那該多好。其實金山銀山還真有,就是日本。

再過幾百年,1898年,在北海道的鄂霍茨克海沿岸的幌別川河,及其支流發現了一個大砂金田。荷蘭東印度公司5年間開采出了約5875公斤的砂金,這都是從日本國土上搶下來的。

也就是,再過幾百年,日本人就會知道,自己其實是睡在一座座的金山銀山上麵的。現在隻是時不時有少部分人,發現一些露金銀在礦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