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絕對不可以無。
-
隨著又是一的時間過去,海麵上的景色看多了之後,朱子龍心裏那股子新鮮感也就快速的退去了。
他的心思開始回落到其它方麵,比如先想想自己帶的貨物,會不會順利出手呀。這二三十多條大船的隊伍,比起後世鄭和下西洋的規模,自然是百分之一都比不上。
但是船上的貨物,朱子龍的先不談。其它人的混合之物卻是也不少,這些貨物中以生絲和絲綢織品為最多,其中白生絲六千多擔、黃生絲二千多擔、白綢三十萬七千匹、紗綾十一萬一千二百匹、綸子十五萬一千匹、紅綢十五萬五千匹,以及少量的鵝絨等物。
各大船的底艙有一些作為壓艙石的瓷碗盤,總載重量在數百十多萬斤左右。其它的則是食物和一些兵器箭頭,飲用水占了位置,當然,還有一些空位,卻是不多!
這些個東西,根據船隊裏經常來回在日本的帶隊商人反映,必定很是搶手貨,據基本上隻要到達日本碼頭,連宋人都不用下貨,就能讓鬼子一搶而空,充當免費的搬運工。
可以是絕對的一本萬利,對此,朱子龍深以為然,深信不疑!
想想後世明朝的大明首富沈萬三迅速崛起,依靠的是什麼?不就是海洋經濟嗎?
據元學者虞集《道園學古錄》:船戶中以富豪船戶獲利最多,他們常夾帶商品船和快船,“交通海外諸番,博易以致巨富”,也就是假公濟私,靠走私發洋財。
所謂,越是禁海,越是這個行業會有爆利。
宋朝不禁海,所以每次出海經商的利潤肯定不如明朝之時。但是,卻可以一次合法的裝載大量的貨物,也算是修補了這一時差。
原來的曆史上,就算宋朝失了北宋。
南宋僅僅依靠海運和貿易,就重新創造了經濟奇跡,甚至於以在國土不如從前的情況下。稅收和國民收入,還超過了北宋,不得不這其中此方麵局功甚偉!
在南宋成為經濟大國、海運強國的時代,美洲仍在半原始狀態中酣睡,歐洲則籠罩在中世紀的黑暗裏。避居杭州的南宋王朝,在北方遊牧民族的血腥壓製中失去了中原及北方,隻能將目光投向水網縱橫的南國半壁和煙波浩淼的無垠海洋。
也許,正是在這種“逼迫”下,南宋王朝才不得不重視海洋,走出一條不同於傳統農耕文明的海上之路以圖自強。
顯然,北宋此時重視海運的程度,遠不如後麵的南宋。朱子龍覺的自己有必要多體驗一下這方麵,然後結合國情,從北宋起就開始加大重視這方麵的投入。
想想,不管是遼國,還是金國,都是馬背上的強國,但是並不怎麼重視水師。
朱子龍就感覺這方麵的潛力,真心很大,很大,很大!
想要滅遼,抗金,真的隻有陸戰一條路嗎?顯然不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