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黃了?(2 / 2)

若是純粹的造紙,當應該為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裏用力舂成泥麵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裏麵。

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涇紙膜。

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抄紙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複著舀水、抬起竹簾。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重紙又會太厚,完全憑工匠的手法。

不過,作橡膠則又是可以輕鬆一點了。那就是不必在意厚度,因為朱子龍打算做的是實心輪胎,而不是後世那種要打氣的自行車輪胎。

有些許雜質,那都不是個事兒!

“快,快把這些液體倒進推車裏!”朱子龍快速的交代著,然後讓另一個車間的人,守在這個車間外麵。接過推車就去了下一個車間。

原車間的人自覺的不跟過去,當然想跟過去也不行,因為有守衛阻止。

到了第二車間,裏麵的人在朱子龍的指導下。快速的將液體倒入模具之內,一邊在下麵加熱。

加熱的同時,上麵還有人攪拌。因為乳膠一旦凝固,就不再適合製作成品了。緊接著,注膠也是關健。就是把乳膠噴射到模具中。這一步驟的關鍵在於操作工人是否熟練,因為噴多了會浪費,噴少了不能成型。

經過數十次失敗和不達標準的成品後,終於出來一個符合朱子龍要求的成品輪胎。

朱子龍拿起了聞了聞,不得不,純然的產品,沒有任何負作用,還有一股大自然的氣息在若隱若現。嗯,就是重了點,實心的估計一個輪胎得有八九斤左右。

緊接下來的幾裏,除了必要的外出之來。朱子龍幾乎就是守在這裏工作,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工人們越來越熟練,成品率也是越來越多,次品越來越少。

倉庫裏的成品,開始堆積如山起來了。

朱子龍統計了一下,發現一個輪胎,要差不多十棵杜仲樹的橡膠才能成品。如果次品少,應該以後可以減少一些成本!

“唉,還是然橡膠樹更化算呀。隻要劃個口子,等橡膠液流出來就行了。樹還可以保留,仍然是活的。就像母雞下雞蛋一樣!”朱子龍歎息了一下。

如果有的選擇,當然還是美洲的橡膠樹更化算一下。在後世,最初的橡膠樹生長於南美洲,但經過人工移植,東南亞也種有大量的橡膠樹。事實上,1世紀時亞洲已成為最重要的橡膠來源地。

亞洲的環境證明,這裏也合適橡膠樹生長。

-

不過事實證明,隻要肯動腦什麼都是可以變廢為寶。就拿杜仲樹來吧,膠做為橡膠,殘存的渣子和殘膠不好提取,直接送回報社那邊的造紙作坊,還能繼續造出紙來。

就跟種田地裏再養青蛙和魚一樣,這叫多產業化,複合利用。而且,正好可以給朱子龍的橡膠產品,打個煙霧彈。

看著作坊和車間,有條有序的在按自己的想法運轉中。

已經幾沒睡個好覺的朱子龍,擦著眼皮打著哈欠出來了。剛出來,就見金管家過來了,張嘴就是一:“王爺,你讓我們買下開封第一樓的事,黃了!”

朱子龍很驚詫的眼睛一挑:“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