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人!”“包大人早!”“包大人好!”“包大人,這是新鮮的白菜,不要錢,還請收下!”
隻見朱子龍的前方不遠處,一名身穿便服的中年男子從遠到近的走過肉案,菜攤,販們麵前。眾人紛紛的向他打招呼示好!
就連化妝易容之後的朱子龍,也是表情一臉的敬佩之色,不時若隱若現。
原因無它,因為此人,正是包黑子包公大人的兒子。
包公一生一共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名叫包鐿,並當過潭州通判。不過後來包公白頭人送黑頭人了,英年早世,比包黑子還去世的早。
還有個兒子來曆很奇怪,不過包公作為一代傳奇人物,注定要一“奇”到底。
原來包拯第一任妻子李氏無子,去世後娶了董氏,而董氏生養的長子包繶,長大成人和名門之後崔氏結婚後沒留下一兒半女的竟染病身亡之後。
然後,意外的陪嫁仕女卻也和包公發生了關係,不過,隨後包公將她送回了老家。
而這個女人,正是包公後來唯一的兒子,包綬的生母。
包綬,也就是朱子龍麵前的這個中年男人!
晚年得子的包拯自然高興異常。但在包綬五歲時,包拯就駕鶴西去。臨死前,包拯借故將包綬的生母遣返回家,包綬便由崔氏代為撫養。崔氏待他形同己出,疼愛異常,懂事後,包綬也“以母禮侍之”並稱之為“嫂娘”。
大宋皇帝可歎包公一生僅此一子,唯綬一身。賜包綬做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團練判官。
這是包綬第一次做官,處世嚴峻,辦事認真,奉公守法,不貪圖財利富貴,濠州知州見包綬身為名門之後,卻不以勢自居。
於是,包公次子的聲望也日漸高漲,在朱子龍穿越之後沒多久,就聽到了他調到了京城來的消息。
在朱子龍尋找包公資料時,他就見過,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
“算算時間,用不了多久,他就要進開封府了吧?不過,暫時開封府,還是張叔夜主政,他進去也隻能為副手。”朱子龍低頭自語。
朱子龍清楚的記的,在曆史上包綬調至開封,升為七品宣義郎,分配做少府監丞。
再後來,先是被任國子監丞,繼而進為宣德郎,再升為六品通直郎不久,又被任命為汝州(今河南臨汝縣)通判,經過包綬的努力。
很快,汝州便呈獻一片平和清晏的景象。當包綬被晉升為六品朝奉郎,調離汝州時,汝州百姓扶老攜幼,為他送行。
之後,包綬調任譚州(今湖南長沙市)通判,赴任時途經合肥,他安排好家事,便乘船延南淝河進巢湖,後入長江,溯江而上。
但包綬正值年富力強、前程似錦之時,這條上任之路,竟是一條不歸路,在途中,他身染重症,船隻開到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附近,便撒手歸西了,得年四十七歲。
後來人們打開包綬的行李,發現除了任命狀、書籍、文具、著述之外,找不到任何一件值錢的東西。
仕至六品的達官貴人,與世長辭時衣袋裏隻找出四十六枚銅錢,比起他父親包公財大氣粗的生活比起來。不得不,朱子龍感覺這位包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