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借洗熱水澡,喝薑雞湯去感冒,結果半路變成依靠XXOO去感冒了,你還別說。做完之後,朱子龍立刻感覺在出了一身的汗,又洗了一次好澡後,果真感冒就這麼好轉了。
第二天,因為貨物加工間設在王府內,與李三娘的店鋪分開而立,也是為了保險起見。所以,因為擔心庫存不夠用的原因,朱子龍在留下500兩銀子給李三娘,然後定下一個招工和店鋪大概管理的規章製度後。
就此,揚長而去。
而就在朱子龍暫時回了王府加工間的時候,李三娘的店鋪內。眾人一聽店鋪要在原有的幾十名女娘員工的基礎上,再次招兵買馬,擴大員工的規模時。
消息一傳出,就住在李三娘不遠處的一個親戚,李三悄悄的找個理由來見李三娘。
客氣了一番過後,李三說道:“三姐兒,你這次對外招工,十五兩銀子一個月份雇一個人,還管一日三餐,這是個好缺。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不如讓我去找下祖中的長輩們,讓他們在族裏找幾個靠得住的親戚來做幫工。你看如何?”
聽到這話,李三娘眉頭一皺,不過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同為李氏宗族成員,盡管李三娘以前並沒有受太大的族內長者的幫忙。但是,光衝他們沒有在自己一個女人家落難時落井下石,也算是一種情分了。
從古到今中國都是一個幫親不幫理的社會,在古代中國曆代王朝的法律,甚至於有人情大於法。親親相隱,重於國法這麼一條潛規則!
“親親得相首匿”源自《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中國曆代各朝多以孝治天下,在不同程度上對這一思想有所繼承。根據親親相隱原則,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隱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論罪。
換句話說,我們現代人親人犯法了,作為家人必須幫警察抓捕,否則就是犯了包庇罪。
然而,在以前。任何一個中國古代時期,正好相反。你的親戚朋友犯法了,你第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跑路,或者隱瞞他的行蹤和提供幫助。
如果有官府詢問,你還要配合默契的故意說謊。就算事後暴露了,你也沒有罪。這就是親親相隱!
親人和宗族之間的關係,真要細算起來是如此的複雜,甚至於大於諸般的國法。以至於,當李三提出希望把招工的名額,保留一部分給族中子弟們,由長者們推薦一些人過來時。
李三娘就算心裏有些不悅,卻也是不能過於反對,因而最終同意。
-
李三的動作很快,僅僅隻過了半天的時間,就在李三娘的店鋪中再次缺貨,隻得勸退了顧客們,提前打烊之後。就接上了頭!
跟在李三後麵的,是李氏族中的一位長者,因排行老二,人稱二爺爺的李得勝。
李得勝家中也不富裕,拄著一根拐杖走進了李三娘家的院子。他後麵跟著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戴著瓜皮帽穿著一件滿是補丁的破襖子,這個人和李三娘有點近些的親戚關係,她得叫一聲小二叔。
“來,來,來,快坐吧,二叔和二爺爺來了,剛好一起吃點肉,晚上我們吃大餐!”李三娘連忙上前招呼起來。
開門做生意久了,三娘早就已經練就了一副人前不管怎麼樣,總是可以隨時露出笑臉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