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司馬朗的陰謀(1 / 2)

魯肅說道:“微臣讚同張首輔的意見,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發展科技、重視工商、改善民生、提高部隊戰鬥力,才是長久之計。

大唐之所以也不願意擴大事態,主要原因是,上海目前是大唐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他們也不願意因為戰爭,而將其毀壞。 對於目前的狀態,微臣建議,繼續保持目前的態勢,對於大唐造成壓力,但不再擴大事態。長江的運輸也是如此,繼續保持檢查,阻礙,但是不能發生武裝衝突,至少,東吳不先開第一槍。

目前情況下,形勢還是對於東吳有利的,我王應該盡快啟程,與唐王談判,爭取最大的利益。”

幾人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孫權決定提前啟程,力爭月底到達上海。

諸葛均接到了通知,孫權要提前訪問上海,諸葛均回信同意。

至此,不管雙方的目的如何,至少加強了解,增進互信,有利於保持好大唐與東吳之間的良好關係。

曹操早就接到了消息,說東吳因為大唐在上海的駐軍太多,雙方發生了糾紛,分別增掉了軍隊,衝突不斷,有爆發戰爭的可能。他十分高興,命人關注事態的發展。

這天早上,傳來了諸葛均要與孫權在上海見麵,解決圍繞上海造成的衝突的消息。曹操感到失望,看來他們雙方戰爭的可能性正在減少,他有點不甘心。正在這時,司馬朗求見。

司馬朗,今年41歲,是司馬懿的胞兄,在漢朝也是頂尖的智者之一。他曾經是賈詡的私人幕僚。司馬懿死後,賈詡臨時接手了探報司的管理。但是,他事務繁忙,實在顧不過來。於是他向曹操推薦了司馬朗。曹操感念司馬懿,於是正式任命他為探報司的統領。

探報司是曹漢的諜報機構,是當初對應與大唐的情報部,由司馬懿一首創建的,司馬懿上任後,整合了曹漢原有的情報機構,在曹操的支持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諜報機構。成為了曹操的得力助手。

和司馬懿相比,司馬朗的智計略有不足,但是他比司馬懿更加穩重,組織能力更強 。在他的主持下,探報司的發展很快,在國內外都建立了完善的諜報組織,比司馬懿再世時,實力更加強大。司馬朗工作作風穩健,與司馬懿相比,更加受到曹操的信任。

司馬朗對於胞弟司馬懿的死,一直心中存疑,以他對司馬懿的了解,認為他的死是個陰謀。一個身體健康的大活人,怎麼就突然暴斃。他雖然想不明白司馬懿究竟是如何被害,但是他認為一定和諸葛亮有關。因為當時司馬懿的仇人,隻有諸葛亮一人,也隻有諸葛亮有這個動機。

司馬朗上任後,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特別留意諸葛氏一家的動向。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報複。

曹操正想了解關於諸葛均和孫權會麵的相關情況,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司馬朗。司馬朗此來正式彙報這件事的。

司馬朗見到曹操,行完禮後。曹操說道:“你有什麼事啊?”

司馬朗說道:“大王(曹操此時已進魏王),您交代的關於上海的相關事情,微臣已經有了確切的消息,特來向大王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