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礎知識
[債券]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是社會各類經濟主體如政府,企業等為籌措資金而向債券購買者出具的、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賃證,它是一種重要的信用工具。其基本要素有票麵價值、價格、償還期限和利率。
票麵價值,債券的票麵價值包括兩點,其一是幣種,即以何種貨幣作為債券價值的計量標準,若在境內發行,其幣種自然就是本國貨幣,若到國際市場上籌資,則一般以債券發行地國家的貨幣或國際通用貨幣如美元,英鎊等幣種為其計量標準;其二是票額的數量,它根據發行時的具體情況而定。票麵金額的不同,對於債券的發行成本、發行數額和持有者的分布都有影響。票麵額較小,就方便收入低的小額投資者購買,市場就廣闊一些、但票券印刷及發行工作量大,有可能增加發行費用;票麵金額過大,就會超過小額投資者的能力範圍,銷售麵就窄,購買者就僅隻能局限於少數大投資者,一旦這些投資者積極性不高不予認購,就可能導致發行失敗。另外票麵價值對於發行者來說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因為發行者是以它來計算所支付的利息和償還本金的,它直接決定發行者籌資成本的高低。
債券的價格,債券的價格是債券在交易中買賣雙方以貨幣的形式對其價值達成的共識,它取決於債券的利率及兌付時間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其價格是處於經常性的變化之中。即使在發行時,債券的價格都不一定和其麵值相等,它要視金融市場其他投資品種的收益和供求情況而定,它有時可高出票麵價格溢價發行,而有時又需低於票麵價格折價發行。而當進入二級流通市場之後,債券的市場價格就要隨行就市了。
償還期限:債券的償還期限是從債券發行日起至償清本息之日的時間間隔。債券的償還期限各有不同,一般分為三類;一是償還期限在1年以內的,為短期;二是償還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內的,為中期;三是期限在10年以上的,為長期,債券的償還期限主要由債券的發行者根據所需資金的使用情況來確定。
債券的利率:債券的利率是債券每年應付利息與債券票麵價值的比率。一種債券利率為10%,即表示每認購100元債券,每年便可得到10%的利息。債券的利率主要受銀行利率、發行者的資信情況、償還期限、利息計算方式和資本市場資金的供求情況的影響。
[債券的性質和特征]
債券是債務人為籌集資金而向債權人承諾按期交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有價證券。它隻是一種虛擬資本,其本質是一種債權債務證書。它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償還性:在曆史上隻有無期公債或永久性公債不規定到期時間,這種公債的持有者不能要求清償,隻能按期取得利息。而其他的一切債券都對債券的償還期限有嚴格的規定,且債務人必須如期向持有人支付利息。
流動性:是指債券能迅速和方便地變現為貨幣的能力。目前,幾乎所有的證券營業部或銀行部門都開設有債券買賣業務,且收取的各種費用都相應較低。如果債券的發行者即債務人資信程度較高,則債券的流動性就比較強。
安全性:是指債券在市場上能抵禦價格下降的性能,一般是指其不跌破發行價的能力。債券在發行時都承諾到期償還本息,所以其安全性一般都較高。有些債券雖然流動性不高,但其安全性較好,因為它們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收取現金或不受損失地出售。雖然如此,債券也有可能遭受不履行債務的風險及市場的風險。前一種風險是指債券的發行人不能充分和按時支付利息或償付本金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決定於發行者的資信程度。一般來說,政府的資信程度最高,其次為金融公司和企業。市場風險是指債券的市場價格隨資本市場的利率上漲而下跌,因為債券的價格是與市場利率呈反方向變動的。當利率下跌時,債券的市場價格便上漲;而當利率上升時,債券的市場價格就下跌。而債券距離到期日越遠,其價格受利率變動的影響越大。
收益性,債券的收益性是指獲取債券利息的能力。因債券的風險比銀行存款要大,所以債券的利率也比銀行高,如果債券到期能按時償付,購買債券就可以獲得固定的、一般是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
[債券的種類]
債券的種類繁多,且隨著人們對融資和證券投資的需要又不斷創造出新的債券形式,在現今的金融市場上,債券的種類可按發行主體、發行區域、發行方式、期限長短、利息支付形式、有無擔保和是否記名等分為九大類。
1.按發行主體分類根據發行主體的不同,債券可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三大類。第一類是由政府發行的債券稱為政府債券,它的利息享受免稅待遇,其中由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也稱公債或國庫券,其發行債券的目的都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投資於大型建設項目;而由各級地方政府機構如市、縣、鎮等發行的債券就稱為地方政府債券,其發行目的主要是為地方建設籌集資金,因此都是一些期限較長的債券;在政府債券中還有一類稱為政府保證債券的,它主要是為一些市政項目及公共設施的建設籌集資金而由一些與政府有直接關係的企業;公司或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這些債券的發行均由政府擔保,但不享受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的利息免稅待遇。第二類是由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稱之為金融債券。
金融債券發行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籌集長期資金,其利率也一般要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且持券者需要資金時可以隨時轉讓。第三類是公司債券,它是由非金融性質的企業發行的債券,其發行目的是為了籌集長期建設資金。一般都有特定用途。按有關規定,企業要發行債券必須先參加信用評級,級別達到一定標準才可發行。因為企業的資信水平比不上金融機構和政府,所以公司債券的風險相對較大,因而其利率一般也較高。
2.按發行的區域分類按發行的區域劃分,債券可分為國內能券和國際債券。國內債券,就是由本國的發行主體以本國貨幣為單位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發行的債券;國際債券則是本國的發行主體到別國或國際金融組織等以外國貨幣為單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的債券。如最近幾年我國的一些公司在日本或新加坡發行的債券都可稱為國際債券。由於國際債券屬於國家的對外負債,所以本國的企業如到國外發債事先需征得政府主管部門的同意。
3.按期限長短分類根據償還期限的長短,債券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債券。一般的劃分標準是期在1年以下的為短期債券,期限在10年以上的為長期債券,而期限在1年到10年之間的為中期債券。
4.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分類根據利息的不同支付方式,債券一般分為附息債券、貼現債券和普通債券。附息債券是在它的券麵上附有各期息票的中長期債券,息票的持有者可按其標明的時間期限到指定的地點按標明的利息額領取利息。息票通常以6個月為一期,由於它在到期時可獲取利息收入,息票也是一種有價證券,因此它也可以流通、轉讓。貼現債券是在發行時按規定的折扣率將債券以低於麵值的價格出售,在到期時持有者仍按麵額領回本息,其票麵價格與發行價之差即為利息;除此之外的就是普通債券,它按不低於麵值的價格發行,持券者可按規定分期分批領取利息或到期後一次領回本息。
5.按發行方式分類按照是否公開發行,債券可分為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公募債券是指按法定手續,經證券主管機構批準在市場上公開發行的債券,其發行對象是不限定的。這種債券由於發行對象是廣大的投資者,因而要求發行主體必須遵守信息公開製度,向投資者提供多種財務報表和資料,以保護投資者利益,防止欺詐行為的發生。私募債券是發行者向與其有特定關係的少數投資者為募集對象而發行的債券。該債券的發行範圍很小,其投資者大多數為銀行或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它不采用公開呈報製度,債券的轉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製,流動性較差,但其利率水平一般較公募債券要高。
6.按有無抵押擔保分類債券根據其有無抵押擔保,可以分為信用債券和擔保債券。信用債券亦稱無擔保債券,是僅憑債券發行者的信用而發行的、沒有抵押品作擔保的債券。一般政府債券及金融債券都為信用債券。少數信用良好的公司也可發行信用債券,但在發行時須簽訂信托契約,對發行者的有關行為進行約束限製,由受托的信托投資公司監督執行,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擔保債券指以抵押財產為擔保而發行的債券。具體包括:以土地、房屋、機器、設備等不動產為抵押擔保品而發行的抵押公司債券、以公司的有價證券(股票和其他證券)為擔保品而發行的抵押信托債券和由第三者擔保償付本息的承保債券。當債券的發行人在債券到期而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義務時,債券持有者有權變賣抵押品來清償抵付或要求擔保人承擔還本付息的義務。
7.按是否記名分類根據在券麵上是否記名的不同情況,可以將債券分為記名債券和無記名債券。記名債券是指在券麵上注明債權人姓名,同時在發行公司的帳簿上作同樣登記的債券。轉讓記名債券時,除要交付票券外,還要在債券上背書和在公司帳簿上更換債權人姓名。而無記名債券是指券麵未注明債權人姓名,也不在公司帳簿上登記其姓名的債券。現在市麵上流通的一般都是無記名債券。
8.按發行時間分類根據債券發行時間的先後,可以分為新發債券和既發債券。新發債券指的是新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都規定有招募日期。既發債券指的是已經發行並交付給投資者的債券。新發債券一經交付便成為既發債券。在證券交易部門既發債券隨時都可以購買,其購買價格就是當時的行市價格,且購買者還需支付手續費。
9.按是否可轉換來區分,債券又可分為可轉換債券與不可轉換債券。
可轉換債券是能按一定條件轉換為其他金融工具的債券,而不可轉換債券就是不能轉化為其他金融工具的債券。可轉換債券一般都是指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債券的持有者可按一定的條件根據自己的意願將持有的債券轉換成股票。
[債券的償還]
債券是一種債權憑證,除永久性債券外,其他所有的債券到期必須償還本金。按照償還方式的不同,債券的償還可分為期滿償還、期中償還、延期償還三種。按償還時的金額比例又可分為全額償還和部分償還,而部分償還還可按償還時間分為定時償還和隨時任意償還。而在期中償還時還可以采用抽簽償還和買入注銷償還兩種方式。
1.期滿償還期滿償還就是按發行所規定的還本時間在債券到期時一次全部償還債券本金。我國目前所發行的國庫券、企業債券都是采用的這種償還方式。
債券在期滿時償還本金是由債券的內在屬性所決定的,是買方和賣方在一般情況下不言自明的約定,如果債券的發行人在發行債券時考慮到不一定能在債券到期時一次償還本金,就必須在發行時事先予以說明,且訂好特殊的還本條款。
2.期中償還期中償還就是在債券到期之前部分或全部償還本金的償還方式。在采取期中償還時,部分償還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將發行額按一定比例償還給投資者。一般是每半年或一年償還一批,其目的是減輕債券發行人一次償還的負擔。部分償還按時間劃分又可分為定時償還和隨時償還。定時償還是在債券到期前分次在規定的日期按一定的比例償還本金。定時償還的償還日期、方式、比例都是在債券發行時就已確定並在債券的發行條件中加以注明。隨時償還是一種由發行者任意決定償還時間和金額的償還方式。這種償還方式完全憑發行者的意願,有時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在實際中並不常用。
全額償還就是在債券到期之前一次償還本金的償還方式。采取這種償還方式一是發債者在發債後由於種種原因出現資金過剩,提前一次償還債券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利息負擔。
二是發債後由於市場利率下調,發債時的利率和現在相比過高,在這種情況下提前償還舊債,重新發行利率較低的新債可以降低籌資成本。全額償還往往對投資人不利,因為高利率的舊債償還後,市場上往往沒有高利率的債券,難以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3.延期償還債券的延期償還是在債券發行時就設置了延期償還條款,賦予債券的投資者在債券到期後繼續按原定利率持有債券直至一個指定日期或幾個指定日期中一個日期的權利。這一條款對債券的發行人和購買者都有利,它在籌資人需要繼續發債和投資人願意繼續購買債券時省去發行新債的麻煩,債券的持有人也可據此靈活地調整資產組合。
[債券的曆史]
在證券中,債券的曆史比股票要悠久,其中最早的債券形式就是在奴隸製時代產生的公債券。據文獻記載,希臘和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就開始出現國家向商人、高利貸者和寺院借債的情況。進入封建社會之後,公債就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許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國每當遇到財政困難、特別是發生戰爭時便發行公債。12世紀末期,在當時經濟最發達的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政府曾向金融業者募集公債。其後熱那亞、威尼斯等城市相繼仿效。15世紀末16世紀初,美州新大陸被發現,歐洲和印度之間的航路開通,貿易進一步擴大。
為爭奪海外市場而進行的戰爭使得荷蘭、英國等競相發行公債,籌措資金。在1600年設立的東印度公司,是曆史上最古老的股份公司,它除了發行股票之外,還發行短期債券,並進行買賣交易。美國在獨立戰爭時期,也曾發行多種中期債券和臨時債券,這些債券的發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國最初的證券市場。19世紀30年代後,美國各州大量發行州際債券。
19世紀40—50年代由政府擔保的鐵路債券迅速增長,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的鐵路建設。19世紀末到20世紀,歐美資本主義各國相繼進入壟斷階段,為確保原料來源和產品市場,建立和鞏固殖民統治,加速資本的積聚和集中,股份公司發行大量的公司債,並不斷創造出新的債券種類,這樣就組建形成了今天多品種、多樣化的債券體係。
[政府債券]
政府債券有兩大類,其一是由中央政府發行的而稱之為國家債券,它占政府債券中的絕大部分,另一類就是由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發行的債券,稱為地方債券。
國家債券是指中央政府為籌措資金而向購買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的債務憑證。它的主要特點如下:
安全性高。由於國家債券由中央政府發行,且政府是一國權力的象征,所以隻要不發生政權更迭,便能保證債券的兌付償還,其信用程度高,風險較小。
流動性強,容易變現。由於政府的資信程度最高,使得國家債券特別是國債的發行額十分龐大,發行也相對容易,其二級市場也就十分發達,所以其流通和轉讓就極其方便,容易變現。
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大多數國家都規定購買國家債券的投資者其利息收入可享受稅收減免。如我國現行政策規定國債利息可免征所得稅,而股票紅利要征收20%的所得稅。
能滿足多種需要。由於政府證券信用程度高,所以它被廣泛地應用於抵押和擔保,甚至在許多交易中,國家債券特別是國債還可以作為無現金交納的保證。
利率較低。一般來說,由於國家債券的還本付息由國家作保,所以在債券中國家債券的信用度最高而風險最小,其利率也較其它債券低。在我國,由於幾大銀行都同屬國家的專業銀行,其信譽和風險程度和國家相比也未體現差異,所以在我國的國債發行中,其利率也並不低。
是中央銀行調節貨幣的有效工具。中央銀行通過在市場上買賣國債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可以有效地伸縮市場貨幣量從而實現對貨幣供應量的有效調節。
和其他債券一樣,國家債券可按期限、用途、是否流通交易等標準來劃分種類。其中比較特殊的是國家債券可根據用途的不同劃分為戰爭公債、赤字公債、建設公債和特種公債。其中戰爭公債主要是政府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軍需及軍餉,赤字公債是當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時通過發行債券以籌集資金來解決赤字,建設公債是政府為建設鐵路、公路、橋梁等國民經濟急需的基礎設施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專項公債,特種公債是為實施某種特殊政策而發行的公債。如台灣為實現“耕者有其田”曾發行了稻穀債券、甘薯債券,為實現“都市平均地權”而發行了土地債券。
[國庫券]
國庫券是國家財政當局為彌補國庫收支不平衡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因國庫券的債務人是國家,其還款保證是國家財政收入,所以它幾乎不存在信用違約風險,是金融市場風險最小的信用工具。我國國庫券的期限最短的為一年,而西方國家國庫券品種較多,一般可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期四種,其麵額起點各國不一。國庫券采用不記名形式,無須經過背書就可以轉讓流通。
由於國庫券期限短、風險小、流動性強,因此國庫券利率比較低。美國國庫券利率僅僅高於通知放款利率。西方有些國家國庫券發行頻繁,具有連續性,如美國每周均有國庫券發行,每周亦有到期的,便於投資者根據投資需要選擇。國庫券發行通常采用貼現方式,即發行價格低於國庫券券麵值,票麵不記明利率,國庫券到期時,由財政按票麵值償還。發行價格采用招標方法,由投標者公開競爭而定,故國庫券利率代表了合理的市場利率,靈敏地反映出貨幣市場資金供求狀況。
國庫券是1877年由英國的經濟學和作家沃爾特·巴佐特發明,並首次在英國發行。沃爾特認為,政府短期資金的籌措應采用與金融界早已熟悉的商業票據相似的工具。後來許多國家都依照英國的做法,以發行國庫券的方式來滿足政府對短期資金的需要。在美國,國庫券已成為貨市市場上最重要的信用工具。
國為券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國庫券的利率是市場利率變動情況的集中反映。國庫券利率與商業票據、存款證等有密切的關係,國庫券期貨可為其它憑證在收益波動時提供套期保值。
2.國庫券的流動性強。國庫券有廣大的二級市場,易手方便,隨時可以變現。
3.信譽高。國庫券是政府的直接債務,對投資者來講是風險最低的投資,眾多投資者都把它作為最好的投資對象。
4.收益高。國庫券的利率一般雖低於銀行存款或其他債券,但由於國庫券的利息可免交所得稅,故投資國庫券可獲得較高收益。
[地方債券]
地方債券是政府債券的一大種類,它是指由地方政府的公共機關發行的債券。其發行目的在於籌集資金進行當地的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如興建電站、住宅、交通、教育、醫院和汙水處理係統等。從廣義上講,地方債券可分為一般責任債券和收益債券兩大類。